首頁>育兒>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孩子又是父母教育理念、行為習慣的鏡子,有時候真實地反射著父母和家庭的模樣。

我們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樹立孩子個體差異化的理念,每個家庭、每個父母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人際關係和所從事的行業不同,每個孩子也是呈現個體差異化的。

月生觀點:

不同的孩子,在同一個階段會呈現出差異化!

相同的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也會呈現出差異化!

要理解這個理念我覺得首先要理解“差異化”,差異化是沒有主觀的好與不好的評價標準的,因為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狀態。

那麼影響孩子差異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1、遺傳基因

2、家庭環境

3、學校環境

4、社會環境

5、自我學習

這些因素中有些是能夠改變的,有些是不能改變的。父母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我們就能指導我們平時努力的方向。那麼這些影響因素背後的驅動力和掌控力到底是什麼呢?

遺傳基因--父母,兩個父母家族的基因決定了這個驅動力和掌控力,這些是在父母愛情結合時就構成了孩子差異化的不可抗力。

家庭環境--父母,父母當下的物質與精神能力,以及未來的發展力決定了影響孩子的家庭環境,但是這個裡面是可以充分發揮父母的主觀能動性的,因為這裡能夠改變的因素是最大的。家庭是否和諧,父母的學習能力和對打造美好家庭生活的意願都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透過父母主體的意識覺醒而發生後期的改變。

學校環境,學校是父母培養孩子的最佳聯盟,因為家庭和學校是最瞭解孩子的兩個組織,這兩個組織天然的形成了家庭教育聯盟。而在義務教育階段,這個環境的決定者也在於父母,父母的職業、居住地和教育理念決定了我們的孩子是在哪個學校學習。

社會環境,這個環境是動態的,而且比較宏觀,社會的意識形態和主流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受父母的掌控的。但是在孩子初期生活與生存的環境的決定者還是在於父母。

自我學習,這是一個啟蒙與賦能的過程,每個孩子在初期都是一張白紙,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均等的,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和孩子不斷的成長,這個自我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以成績、獎狀和評價來衡量的因素。而是孩子學會認知、應用、實踐、探索和創新創造的過程。面對未知的心態,面對成功的心理,面對錯誤時地糾偏這是伴隨孩子一身的能力,也還是孩子自我價值實現的核心能力,這個過程中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導師,能否在合適的階段用合適的方法進行干預和引導,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孩子這項能力的走向。

透過以上的一些論述我們可以發現,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關鍵性因素。

同時,我覺得父母的三個商以及一些特徵透過孩子這面鏡子對映到孩子的身上,形成“映象”,而孩子會更直觀和清晰的反射出父母的“映象”。

三商:情商、智商、搜商。這裡情商和智商其實大家都已經很瞭解了,我覺得搜商在以後的社會中也是一項重要的能力,因為社會處在不斷的變革中,我們每個身處其中的個體都被很多的知識、現象所包裹,如何在資訊洪流中找到自己獲取有用價值的資訊能力就是一種搜商的表現,這一點也是孩子未來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的基礎能力。

除此之外,父母的性格特點、思維模式、行為方式、心理特點和生活習慣也都會投射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當孩子的價值觀或者行為習慣出現問題時,父母不要急於去訓斥、批評或者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應該透過孩子的表象先去找父母自身的原因,如果這個原因找到了,先下決心解決自己的問題,那麼孩子的有些問題就自然而來的解決了,如果不找自身的原因,而去直接的解決孩子的表象問題那麼問題的源頭沒有得到解決,本質上再次遇到同類型的問題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父母面對孩子教育最大的挑戰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不斷客觀認知自我的過程,更是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的過程。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但是所有的教育和培養不是簡單的複製,而是帶著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的創造與超越。

李世民曾經寫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對於我們家長而言,孩子這面鏡子,又何嘗不可正衣冠,知興替,明得失。

4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別人可以,你也一定行”?為什麼你的鼓勵對孩子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