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在育兒路上,你是想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這裡面看似只有一個字的區別,可是代表的育兒理念卻相差千里。

贏了孩子是家長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向孩子傳遞權利帶來的主導權,“你的事,我說了算,否則給你降點雷霆之怒。”而贏得孩子,則是以愛和尊重為前提,發展主要以感情維度為方向的平等對待。

兩種不同的育兒理念,養育出的孩子也截然不同。

龍龍的父親曾是軍人,龍龍從小都以父親為自豪。但同時他也很怕父親,因為父親總用部隊訓練的那一套來“訓練”他。生活上,早起早睡,自己穿衣疊被,做所有的事情都有時間限制,沒有按時完成父親也會毫不留情面地按下暫停鍵。情感上,父親對他就像對待自己的下屬,總是一副嚴峻的表情,從不關心他每天的學校狀態,似乎也從不關心他今天開不開心,更沒有親子間的談心。父親很少跟龍龍溝通,瞪一下眼睛龍龍都怕得要命。慢慢的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只要父親在家,龍龍就不敢大聲說話,所以只要父親在家家裡的溫度就降到了冰點。長大後,龍龍變得不愛回家,確切地說,只要父親在家龍龍總是以各種事情為推脫,逃避回家。有父親在的地方“約束感”會像一根無形的繩子將龍龍捆綁,成年之後面對父親的“威嚴”依舊感到膽怯。杜絕這種感受的辦法就是逃避,不去面對!

父親在為威嚴裡面也走不出來了,其實他也想同孩子一起坐下來喝杯茶聊聊天,工作的煩惱一起探討,但是從小對待孩子的態度習慣養成了“父親高高在上的優越感”使他沒有辦法換一個態度來對待孩子。

距離感這個事情,一旦建立起來,想打破就沒那麼簡單。

龍龍結婚之後有了女兒小米,因為自己童年的家庭教育讓龍龍不自覺的對孩子嚴厲,但是回想起自己童年的不快,他又在反思下“彌補式”的對孩子寵溺。就是這樣有時特別“嚴”偶爾又特別的“溺愛”讓小米的媽媽很是頭疼。小米的情緒也似乎變得很“反覆無常”,特別容易發脾氣,發完脾氣道了歉又特別膽小乖巧。有時的格外嚴格,讓小米對父親很是畏懼,做事情也變得膽怯,生怕沒做好遭到父親的批評。又有時候的寵溺,讓小米在短時間內恃寵而嬌,就算“上房揭瓦”、無理取鬧,父親都會慣著。等父親的“耐心電量”降為“0”時,才會新一輪的“嚴格控制”。

情緒不穩定的父親,影響著孩子。小小年紀的孩子一定不明白“為什麼父親有時候特別兇,有時候又特別好呢?難道是因為自己做錯或者做對了什麼事嗎?”為了讓父親“寵溺”的時間增長,孩子變得討好,為了避免父親的“嚴厲”,孩子變得敏感。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就會這樣一代一代影響下去。

贏了孩子,不止“輸”的一代人,如果不正確處理自己情緒和方式,可能連下一代也會“輸”掉。

很多人覺得,原生家庭在對待孩子的態度,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可能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所隱藏,工作和生活中都可以隱藏得非常好。但是,當有了下一代,這些潛意識裡的情緒和影響都會像蛛絲一樣悄無聲息地沾到孩子身上。

而以尊重為前提的親子關係,似乎可以更理性更平等地處理這些問題。當然,以尊重為前提的關係裡一定是要充滿愛的。充滿愛的情感關係,讓孩子覺得父母是愛她的善神,她在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會主動低頭改正。並且會學會感恩,她看得到父母的付出與辛勞,她會更體貼自己的父母。但是如果父母沒有充滿愛意,孩子就算低頭,也是因為父母強大的氣勢,被迫低頭。

當一個家庭中,體驗不到愛時,家庭成員就會在關係中爭高低。並試圖用自己的“優越感”來掌控主體地位。

那麼生活中,如果做到“贏得”孩子呢?你不妨試試下面的對話方式。

“我說了算”換成“你覺得怎麼樣?”

“你怎麼老犯錯?”換成“我知道這很不容易,但是媽媽相信你可以改正。”

“我說了不可以”換成“那你能告訴我,為什麼想去做這件事。”

“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氣死我了。”換成“我看到你這樣有些生氣,你可以告訴我為什麼你想這麼做嗎?”

多問問孩子的想法,如果有情緒,直接將自己的感受告訴孩子,但是不要衝孩子發火,就事論事。

親子關係,對於父母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有著天然的不對等,但是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在親子關係中體驗到愛與快樂,那孩子就會自然地學會體貼和關心。但是,如果父母一味地追求家庭主導權,根本上還是因為焦慮。權利握在自己手裡才能在這個家庭裡發號指令,這個凌駕家庭成員之上的感覺使之覺得安心。但是這樣的換來的是孩子的遠離。家庭關係中,只有感覺到很多愛和快樂時,權力遊戲才會減少。

我是MiYa媽媽,喜歡閱讀各類育兒和心理學書籍,為大家分享更多育兒理念。

在育兒道路上,我們一起升級打怪獸吧~

2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嬰幼兒生長髮育小知識你瞭解多少呢?一文帶你讀懂寶媽們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