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寶寶都有過尿床的經歷,寶爸寶媽們會覺得這是自然現象,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了。但有的孩子到了學齡前,仍然會尿床,這是為什麼呢?
單醫生認為,這可能是孩子得了兒童遺尿症。
據研究,長期遺尿症兒童的身高會比排尿正常的兒童矮2-3釐米,智商也會低於正常兒童17%-23%。既影響到身體發育,也影響到大腦發育。
【臨床分型】在 2019 年《兒童遺尿症診斷和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推薦採用國際疾病分類 ICD-10 標準,即把兒童遺尿症定義為 5~6 歲的兒童每月至少發生 2 次夜間睡眠中不自主漏尿,≥ 7 歲兒童每月至少尿床 1 次,並持續 3 個月以上,沒有明顯精神和神經異常。
此外,國際小兒尿控協會推薦將患兒每週尿床夜晚數目> 4 次定義為嚴重遺尿症。
根據兒童遺尿症發生的特點,臨床將其分為原發性遺尿和繼發性遺尿。
原發性遺尿症:根據是否伴有日間下尿路症狀(如尿急、尿失禁、排尿費力等)分為原發單症狀性夜間遺尿和非單症狀性夜間遺尿。
繼發性遺尿症:是指患兒經過治療或自愈,達到連續 6 個月或更長的不尿床期後再次出現尿床。
特殊型別遺尿:即頑固性遺尿是指經過正規治療 3 個月療效差或停藥後復發。
【治療方法】鑑於 < 5 歲的兒童排尿中樞可能尚未發育成熟,通常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但由於頻繁的尿床可能會導致孩子睡眠質量及心理發育,因此亦應積極的實施行為干預。
1. 行為干預
調整作息飲食習慣:包括清淡飲食,少油少鹽,晚餐定時且宜早不宜晚,飯後不做劇烈的活動或過度興奮;儘早睡眠,睡前 2-3 h 不再進食及飲水。但患兒白天可正常飲水,但應注意避免食用含茶鹼、咖啡因的食物或飲料(如咖啡、紅牛飲料、速溶茶、巧克力、可樂、泡茶等)。
睡前喚醒訓練:觀察患兒尿床的規律,在其即將發生排尿的時候(一般 30 分鐘前後)將患兒喚醒排尿。若患兒在被喚醒後仍然意識不清醒或不容易被喚醒,家長可使用溫毛巾擦拭額頭或用燈光照亮,待徹底清醒後再去排尿。推薦患兒至廁所去排尿。
憋尿訓練:鼓勵患兒在白天多飲水,但當患兒出現尿意時,不要立即去排尿,可讓其先憋一定的時長(不超過 30 分鐘),每天訓練 1~2 次,以增加膀胱容量。並且讓患兒在排尿的過程中學會中斷排尿,以便調高對排尿的控制能力。
2.警鈴療法、藥物治療
確診為遺尿症的患兒使用上述治療方法效果不好者應該積極進行治療,包括警鈴療法和藥物治療。
警鈴療法:是利用尿床時尿液觸發警鈴的原理喚醒患兒,藉此強化患兒的排尿-覺醒反射。但警鈴療法的效果一般要在治療的 2~3 個月後才能看到,需要患兒家庭具有較高的治療依從性。
藥物治療:包括去氨加壓素、抗膽鹼能藥物、丙咪嗪、鹽酸甲氯芬酯等。去氨加壓素是目前多個國際兒童夜遺尿指南中的一線治療方法(晨起首次尿比重檢查有助於判斷去氨加壓素的療效),可有效治癒大部分的兒童單症狀性夜遺尿。
值得注意的是,停藥時逐漸減量可以降低複發率。但減藥過程中一旦症狀復發則需要返回上一級用藥量繼續治療。合理的減藥時間至少為3個月。
3. 電刺激
經皮神經電刺激可以有效減少患兒夜間尿床次數,且無創安全,對於伴有膀胱過度活動的患兒療效較好,但其整體治癒率較低。
【孩子經常尿床父母該怎麼辦?】1、寶寶小時候不要把尿
從小就把尿的寶寶,由於缺乏憋尿的經歷,膀胱括約肌得不到鍛鍊,會導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反而容易尿頻、尿床。因此建議寶寶小的時候,不要給他把尿。
2、耐性等待
一般來說,隨著孩子的生長髮育,膀胱的功能也會越來越成熟,尿床的現象會隨之減少。這需要孩子、父母都耐心等待。
3、調整生活方式
晚上睡覺前,不要讓孩子喝太多的水,或進食太多含水量比較豐富的食物。
4、適當的時機進行如廁訓練
研究發現,許多在18個月以前便開始接受訓練的寶寶,直到4週歲後才學會自己大小便;
相反,那些在2週歲開始訓練的,到3週歲時幾乎都能自己上衛生間了。
如廁訓練先從白天開始,晚上可以繼續讓孩子穿著紙尿褲。如果連續幾天發現紙尿褲裡的尿液很少甚至沒有,那麼晚上也可以嘗試不給孩子穿紙尿褲了。
5、安撫孩子
告訴孩子,尿床沒什麼大不了的,不需要為此感到羞愧。如果孩子希望你幫ta保守這個秘密,那麼我們就要說到做到,不給孩子心理壓力。
6、提高寶寶膀胱儲尿能力
白天可以讓寶寶多喝水,當TA想尿尿的時候,媽媽可以適當的延遲一下TA去廁所的時間,這樣一來,寶寶的膀胱儲尿量增加,儲尿時間增長,可以改善尿床的習慣。
7、給孩子更多的關注
孩子失落、生病或者感到自己不受父母關注時,也可能會引起尿床。
建議爸媽們,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讓孩子體會到你們的愛,焦慮減少之後,孩子尿床的現象也會隨之減少。
【孩子患上遺尿症要耐心】單大夫有話說:對部分家長擔心的,孩子患上遺尿症後短期治療未見好轉的問題,遺尿症可以有效治癒,但治療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患兒家庭要在醫生的幫助下共同樹立戰勝遺尿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