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在玩玩具,撿起玩具丟掉,然後又撿起玩具,又丟掉,跑到媽媽身邊讓媽媽陪他玩,媽媽正在刷手機,見媽媽沒有反應,孩子搶了媽媽手機被媽媽呵斥,小孩不樂意的跑到床上蹦跳,媽媽的呵斥聲更大了。
實驗:
1.寶寶玩玩具時,父母第一時間和寶寶一起玩耍。
2.寶寶玩玩具時,父母在一邊觀看,當孩子有需要時,第一時間幫助寶寶。
3.寶寶玩玩具時,父母在一邊發呆或是幹其他的事,從頭到尾都沒有和寶寶互動。
第3組的寶寶們很快就失敗了,開始因為好奇對玩具產生吸引力,但沒有多久就失去了興趣不玩了。第1組的寶寶們在父母的目光轉移後,寶寶即可意識到父母沒有陪伴他們,他們不玩了。第2組的寶寶們在發現父母目光轉移後,寶寶們任然能專心的玩一會,因為他們知道父母一直到關注自己,一有需要父母就能幫助他們。
陪伴要適當的保留孩子獨立的探求的空間,當孩子需要,父母應及時迴應。
男孩在書桌前安靜的寫作業,媽媽也在一邊看書,在孩子需要幫助時,媽媽耐心的引導和提醒,男孩很快爸領悟,並專心的繼續寫作業。
父母的包辦或忽視,都會給孩子帶來不良影響。
父母平時很忙,放學接孩子回來後,讓孩子單獨在家寫作業,而父母繼續去忙。一種孩子,她們掌握的很好,作業很快就寫完。這種孩子也經常得到人們的讚揚,會讓孩子們更加的獨立優秀。而另外一種孩子,在學習上有很多的困惑難題,在父母忽視的境況下,孩子在困難重重的問題下,孩子會變得習得性無助,不懂,越來越多的不懂,乾脆就不做了。
父母的包辦,孩子容易養成依懶,也會對自己失去信心,父母的包辦其實一直在暗示孩子無能。孩子會想,既然我不會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父母做的好,就讓父母幫我做就好了,這種情況剛好應正了上面的實驗,父母陪著是時才能寫作業,父母不在時就不會做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