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不願做家務,枯燥瑣碎無情趣。然而,家務之所以稱之為家務,乃是家庭良性運轉的第一要務。
古有中國專家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西方教育家更是推崇利用家務培養孩子綜合素質。做家務給孩子帶來的收穫,可謂超乎學業之外、又反哺於學業之中。
今天,我就把西方教育家普遍認可的做家務的重要性,結合自己帶小妞的實踐,給大家做個分享吧:
1、從小做家務,等於在遊戲中學會生活技能。孩子小的時候,家務是個遊戲,只要沒有嘗試過的他們都覺得好玩,熱情特別高。
小妞很早就喜歡幫我放洗衣液;通常我還會加一點柔順劑和香衣片,每次洗衣服她都跑過來逐樣幫忙。結果有一回家裡來個朋友住了幾天,想要洗衣服,正問我:“你們洗衣液放哪呢?”她蹬蹬蹬跑過去說:“我來!我知道!”還特意提醒:“這個是香衣片,是讓衣服香香的。放一點點就夠了,要不然你會被燻倒的。”把朋友逗得哈哈大笑。
宋·朱熹在《〈大學章句〉序》中有寫:“人生八歲...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灑掃排第一,因為這是獨立生活的基本技能。
孩子都是見風就長的小樹,等你覺得他們需要獨立了該學會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時,“家務”可能已經是個很令人討厭的東西了。話說我自己當年就是“惟有讀書高”的主,直到現在都不擅長做家務,太吃虧了!所以,一切趁早,潛移默化。
2、做家務培養孩子責任心和獨立性。經常安排一些常規性的家務可以增強孩子的責任心,比如吃完飯把自己的碗筷收拾掉,刷完牙洗完臉把洗手檯的水漬擦乾。我的經驗,每一個階段,只給孩子一個或者兩個責任就好,等孩子習慣了,再安排下一個她能完成的小家務。這樣的好處是家庭和諧,一來孩子容易記得自己要做什麼,二來家長也不用整天嘮嘮叨叨。
獨立性和責任心是掛鉤的。比如我們家圖書館借來的書會放在專門的籃子裡,看完了小妞要負責收回去。這件事情她已經很擅長做了,每次收拾完還很開心要拉我過去參觀一下
3、做家務可以學會團隊合作。獨木難支。當今社會,學會團隊合作太重要了。我做家務的時候,能把她帶上一定想辦法安排點工作給她。
小妞很小的時候,我讓她收拾一下自己的玩具,她通常會說:“太亂了,我不會收拾。”我就會說:“來,我們一起合作。” 然後把玩具一一遞給她,又告訴她放哪裡。收乾淨了我就會說:“看,大家一起合作就很容易收拾了。”
到現在,我說要開始做飯了,她就會問:“媽媽我能幫你什麼忙嗎?”最近剛學會了剝大蒜,有一天靜悄悄把我用剩的大蒜全剝完了,雖說弄得滿地都是大蒜皮,哈哈
小妞剝的大蒜^_^
4、做家務可以學會尊重父母。都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個時間真心太晚了做家務可以有效提前這個時間點,至少體會一點點。
孩子都喜歡寵物,小妞早就想養個狗狗。今年哥哥的一個同學疫情期間需要回國,把她的小狗寄養在我家。小妞喜歡得不行,主動承擔起給小狗餵食的工作。忙了一段時間,她感慨到:“哎!養個狗狗還真的是麻煩啊,要給它準備吃的,喝的,還要撿它的便便,還要去遛狗,如果病了還要去醫院,真的是比養人還麻煩。我們還是暫時不要養狗了吧。”我當時聽完,爆笑
5、做家務有助於培養孩子做計劃和時間管理的能力。西方人出門買東西,都喜歡先寫一張清單。我遇到過好幾次,是孩子拿著清單,一項一項找,一項一項勾畫。我有時會偷懶,覺得腦子記得住,回來小妞就會批評我:“你看吧,我說了買東西要寫清單的吧。”
至於時間管理,我最喜歡的是做麵食。小妞喜歡幫忙把各種材料按比例放一起,然後調製烹飪時間。例如最簡單的華夫餅,她覺得好玩極了(順便把數學量具學一遍)。
6、做家務可以增進親子感情,寓教於樂。許多人都感嘆天天忙完工作忙家務,沒有時間教育孩子。
我的經驗是任何時候做家務都儘量把孩子喊上,一邊做一邊聊天。我和小妞會一邊做家務一邊唱古詩,唱英文歌,做數學題,或者聽她編故事,有時候我還會說:“你畫幾幅畫吧,這樣我幹活就不累了。”她就拿個畫筆在旁邊一通亂畫。許多的學習任務就不知不覺完成了。
7、做家務可以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這個是西方人比較喜歡的方法,他們在給孩子做家務時會付費。比如十幾歲的孩子剪個草坪,可能會付個十塊錢。既然是付費,父母就要提要求,又要檢查完成情況,從小培養孩子的職業素養。
當2021的寒假來臨,在因疫情需要居家的情況下,大家不妨把學業和家務合理分配,帶孩子收穫一種特別的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