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近年來,門診的小兒面板病患者增多,部分患兒存在有反覆發作、難以治療的特點。在診療過程中,劉主任發現,兒童面板病的治療大有不同。

唯有充分了解其不同於成人的生理病理特點,抓住核心病機,靈活運用多種手段,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一、獨特體質不同於成人

1、形氣未充、臟腑嬌嫩: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脾虛不受寒溫,服寒易生冷,服熱易生寒,自身不易調護。致面板易受內邪外邪侵襲而發病。

2、脾常不足:小兒生長髮育旺盛,需要大量的水谷精微物質,但因小兒脾常不足,即其消化系統不夠完善,難擔運化水谷的重任,若因乳食不當,小兒易生溼生痰生積,繼而誘發面板病,又因挾溼挾積而難於治癒。

3、心肝有餘:小兒為純陽之體,陽氣如早晨的太陽,生髮旺盛。心肝為木火之髒,賴於脾土的制衡方能運行於全身。小兒脾虛不運,心肝火易逆行於上則煩躁、哭鬧,火發於外則生皮疹瘙癢。

4、腎氣不足:小兒先天體質受雙親的身體狀況及其母親受孕和妊娠期間的因素較為顯著,稱其先天稟賦不足。家族遺傳病史可影響到小兒的面板病發病,常見如溼疹、特應性皮炎、過敏性皮炎、蕁麻疹等。

二、診斷方法不同於成人

古人稱小兒科為啞科,就是因為小兒對身體不適無法表述,故醫者的望診顯得尤為重要,透過望診可以抓住患兒的疾病特徵,準確分析辯證。

如嬰兒溼疹、皮疹生在額頭、顏色紅赤、煩躁哭鬧、指紋紫滯等表象就可以判定患兒為乳食積滯引起的心肝火盛。

三、治療方法不同於成人

重視護脾胃

在選方用藥時儘量不用如龍膽草、紫草、苦參等性味苦寒、苦澀之品,一因苦寒苦澀之品,患兒難於接受,再者小兒脾常不足,苦寒敗胃,脾胃傷,溼熱生,面板病纏綿難愈。

因此劑型多選用經過矯味的顆粒劑、膏方等劑型。湯劑儘量濃煎,可以在煲好後放一點冰糖或麥芽糖等,使小兒能夠順暢服藥。

重視外治法的應用

對於小兒面板病,中醫外治法有獨特的優勢,其直接作用於面板經絡,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免於口服藥物之苦。適合小兒面板病的的外治法有中藥外敷、小兒推拿、針灸、耳穴等

①中藥外敷:採用中藥煎水用紗布浸潤後外敷面板的方法,可使藥物與皮疹直接接觸,作用快,療效好,是小兒面板病常用方法。

②小兒推拿:這也是兒童面板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手法輕柔和緩,加上小兒髒氣輕靈,經絡易通,一撥就靈,療效可靠、安全性高,還能增進患兒的親和力,對兒童的心理健康能起到促進作用。

重視潤膚劑的作用

兒童面板因較成人薄弱水分流失速度偏快,容易乾燥,更較成人易出現面板屏障功能受損的情況,因而充分潤膚十分必要。

患特應性皮炎的小兒,其基礎護理的重要方法就是要使用潤膚劑,有助於提高臨床效果,降低皮疹復發的機率。

重視家長宣教

面板病的發生與環境、氣候、情志、飲食、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飲食的宜忌、衣物的選擇、良好的作息習慣養成,都有助於患兒的儘快康復。因此對家長的健康教育尤為重要。

典型病案

許某,男,10歲,2020年9月初診

主訴:

耳後及雙側肘窩處皮疹反覆發作3年

現病史:

家長代訴患兒於3年前不明原因出現耳後及雙側肘窩處皮疹伴瘙癢、脫屑,有家族過敏病史,曾在深圳某醫院診斷為“特應性皮炎”,服用抗過敏藥物及外用激素類藥膏,症狀時好時發。現來我門診就診。

即刻症狀:

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無華,精神可,食慾差,大便乾燥,二日未行,小便黃,舌質紅苔白脈細滑

專科檢查:

耳後及肘窩面板見錢幣大小的紅色皮疹,有少量皮屑及滲出,全身面板乾燥。

辯證:

溼熱蘊結,血虛風燥

治療:

1、中藥內治:

培土清心法,清熱利溼、養血止癢方。四君子合導赤散加減

2、外治法:

①中藥外敷:採用清熱解毒、潤膚止癢的中藥濃煎後用砂布浸透後外敷皮疹約15分鐘

②小兒推拿:採用清天河水、清小天心、清補脾胃等手法,清心培土,改善患兒體質。

3、生活調理:

①保持面板溼潤:秋冬季減少洗澡次數,使用保溼潤膚之劑,每天2次以上外塗全身及皮疹處,防止面板缺水。

②飲食禁忌:清淡飲食,忌服辛辣刺激及腥發之物。

經過約1個月的複診治療,皮疹消失,面板光滑,2個月後回訪並未再復發。

醫生

劉晨波

副主任中醫師

兒科/面板科/中醫內科

簡介

副主任醫師,畢業於新疆醫科大學中醫學院,行醫34年。現任深圳市中醫藥學會仲景學會委員、深圳經方協會會員、深圳市小兒推拿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醫師承導師。曾在國家級、省級中醫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擅長面板科、婦科、兒科、內科等各科疾病的中醫內治、外治的綜合療法,療效顯著。

擅長

面板科:痤瘡、脂溢性皮炎、急慢性蕁麻疹、急慢性溼疹、特應性皮炎、面板癬病、灰指(趾)甲、脂溢性脫髮、班禿、黃褐斑、紅斑狼瘡、銀屑病、面板瘙癢證、白癜風、神經性皮炎等。

兒科:感冒發熱、咳嗽、厭食、乳食積滯、消瘦、便秘、腹瀉、反覆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腺樣體肥大、咽炎、扁桃體炎、夜啼、多動、遺尿、多汗、生長緩慢、兒童多動症等。

婦科:多囊卵巢綜合症、不孕症、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症、失眠、憂鬱等。內科: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便秘、慢性洩瀉、眩暈病、耳鳴、頭痛、失眠、焦慮、煩躁、汗症、感冒後久咳等。

注:文章配圖來自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最完美的孕期早餐食譜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