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孩子真的非常幸福,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年代,不僅吃得好穿得暖,而且被一家人眾星捧月般呵護,完全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
但也有人說現在的孩子並不快樂,因為他們身上承擔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而這份壓力往往剝奪了孩子的童年。
這是一組針對孩子心理健康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13歲的青少年中幾乎有1/3有抑鬱症,等到了高中畢業時,幾乎有 15%的人經歷過一次抑鬱症狀。
這樣的數字無疑是非常可怕的,即便孩子在生活和學習方面都非常優秀,如果他們缺乏對生活的樂觀態度,那麼最終也很難成功。甚至有的時候孩子還會出現一些傷害自己或者傷害他人的行為,影響自身的成長。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悲觀情緒?1、習得性無助
孩子並不會從出生時就出現悲觀情緒,之所以後來會變得悲觀,大部分原因都是父母的打擊過度。不管孩子怎麼努力,在父母的眼裡都是視而不見,甚至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父母卻依然像沒看到一般,從來不會給予孩子鼓勵和認可。
這自然會讓孩子很難形成正確的認知,在父母的教育之下,孩子會覺得自己真的一無是處,這必然會導致孩子變得自卑,一旦自卑情緒越來越強烈,孩子就會對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提不起興趣,從而變得悲觀。
孩子的悲觀情緒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而且也會埋下不安全的種子,因為這離抑鬱也就一步之遙,而抑鬱對人們的影響有多大,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父母一定要避免孩子陷入悲觀,一定要讓孩子成為一個樂觀的人。
想讓孩子樂觀,當然要讓孩子多笑,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又有俗話說愛笑的孩子運氣都不會差,不難看出笑對於人們情緒的感染。
如何才能讓孩子保持開心,儘可能地微笑呢?
運用ABC法則A(affair)代表不好的事件,比如孩子作業沒完成,被老師罰站。
B(beliefs)代表信念,比如孩子被罰站後會感到很丟臉,從而影響他們的情緒。
C(consequences)代表後果,也就是隨之產生的情緒與行為反應。
最初人們都認為a直接影響c,也就是事件直接影響後果,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對此卻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認為a和c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真正決定c的正是我們一直所忽略的b。
只有瞭解ABC法則,才能夠真正地把其應用到孩子的教育中,究竟父母應該如何去做呢?
4項基本技能不可或缺1、捕捉思維
人們難免有負面情緒,在負面情緒出現的時候,在大腦裡也會隨之閃現出很多念頭,當然這些念頭大多都是存在一些缺陷的。比如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情緒總是容易失控,而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孩子在父母的印象中自然就是又笨又蠢,孺子不可教也。
2、對思維評估
當父母捕捉到自己的一些不利思維之後,必然會對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傷害,因為在這些思維之下,父母的情緒很難控制。當然怒火消失之後,父母也會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估,因為對孩子已經造成了傷害,所以父母很多時候對自己的行為都會後悔,對孩子非常內疚。
如果父母的思維評估總是把過錯都攬在自己身上,那麼對孩子的愧疚感就會越來越多。這很有可能導致父母的情緒一直陷入悲觀之中,甚至對自己越來越不滿意,出現抑鬱症狀。
3、尋找正確解釋
4、避免災難性思維
災難性思維是一種很可怕的思維,會把眼前的事情想象得無比糟糕,認為一次失敗就能夠決定終身,從而否定之前所有的努力,之後也會拒絕有所付出。
從某一層面來說,災難性思維也許正是災難性的開始,會讓孩子自暴自棄,產生強烈的無能感。
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以前所取得的成績,不管是足夠優秀,還是不值一提,都只是暫時的。只要孩子不放棄對生活的追求,只要孩子願意為實現夢想而努力,那麼一切都會改變,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