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週的優勢沙龍上,我聽到了一個很感動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小女孩,她讀書特別慢,慢到什麼程度呢?學校要求的課外閱讀《中國民間故事》,兩頁多的人參娃娃的故事能讀近半個小時。
媽媽一度很崩潰,這麼慢的閱讀速度,學習起來可怎麼辦呀?幸運的是,這個智慧的媽媽並沒有批評孩子,她去傾聽了孩子。
她發現孩子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有很多的思考。最初發現這個,是聽見小女孩問爸爸:“為什麼要給人參娃娃的頭上繫個紅繩?”
原來,孩子在閱讀時注意到很多的細節,一邊看一邊思考,想不明白的,就來問家長。媽媽才理解這就是傳說中的“精讀”。
我特別欣賞這位媽媽給孩子的理解;不過,媽媽還是有點點擔心,擔心孩子的興趣太窄,會導致知識面窄。
聚合型學習者我很理解這位媽媽的擔憂,因為球球也是這樣的孩子。他小時候的閱讀興趣一直特別窄,基本只喜歡科普類的書,我也曾經到處諮詢是否需要引導,甚至強制他讀一些文學類的書籍。
還好,我和這位媽媽一樣,都選擇了給他空間。
然後,他在三年級時接觸到了科幻小說,就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不僅僅去著迷其中的技術、想象,也會關心故事的走向。
後來,他就開始接受了各種科幻、奇幻小說,有段時間甚至痴迷到影響寫作業的程度。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這兩個孩子,其實就是教育理論家大衛·庫伯(David Kolb)學習風格模型中的聚合型學習者——興趣點很集中。
這類的孩子很早就表現出相對明顯的興趣點,很容易會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
發散型學習者上週,我還聽說了另外一個朋友的困擾。她很擔心自己孩子的學習專注度。孩子幼兒園大班,每次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孩子總會不斷地引申。
這頁書上有朵花,會讓她想起某朵相似的花,再從那朵花又想到其他的事情上……所以,經常會導致故事根本講不下去。
按照大衛·庫伯(David Kolb)的學習風格模型,這個小姑娘屬於發散型學習者——富有想象力,有很多的想法,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我也經常能聽到這個孩子很多奇妙的想象。而且,她的狀態特別放鬆,非常享受。
這類孩子通常很擅長跨界,很有創造力,他們需要和外界不停地碰撞,擅長關聯和整合。
接納孩子的學習風格有的媽媽很喜歡聚合型的學習風格,如果孩子的興趣點剛好又是學校考核的內容,那簡直是生了個報恩的娃。
有的媽媽則很喜歡發散型的學習風格,覺得這樣的孩子會有更加廣闊的知識基礎,這不就是現在流行的通識教育麼?!
我在諮詢中接觸過很多家長,由於和孩子學習風格不一致而造成了衝突。
比如一個本身興趣點很集中的家長(聚合型),可能會覺得一個發散型學習風格的孩子不夠專注,不喜歡孩子層出不窮的點子。而一個發散型學習風格的家長則擔心興趣點很集中的孩子會偏科。
其實,學習風格沒有優劣之分。每種學習風格都有自己的優勢。事實上,孩子的優勢也是他的需求。當他能夠發揮自己優勢學習時,他才會更投入、效果更好。
所以,對於發散型的學習風格,請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資源,讓他能夠涉獵廣泛的領域,不要急於期待他在短期內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成果,他融會貫通的時候在後面呢。
對於聚合型學習風格的孩子,也請給他足夠的空間,讓他能夠沉浸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這種被尊重的沉浸感,會讓孩子特別滿足。
當然,衡量學習風格的角度有很多,也有許多不同的模型。上面的兩種風格只是舉一個例子。
關鍵在於,你是否能夠觀察到孩子在學習中那些自然而然、總是反覆出現的模式,也就是我們通常在優勢教育中提到的“天賦”,是否欣賞他的這些天賦,並願意給這些天賦的發揮提供更多的空間?
那些孩子總是使用的、能讓他很投入、產生很好學習效果的模式就是適合他的學習風格。
有的孩子就喜歡走來走去地學,家長讓他安靜下來,反而學習效果不好;有的孩子就喜歡在旁邊看,看是他們學習的方式,看久了自己就會了。有的孩子就喜歡動手做,老師還沒講完,他已經開始動手實踐了……
VARK模型分析學習風格如果你覺得自己觀察孩子的學習風格有些困難,我和你分享一個很直觀的學習風格模型:VARK模型。
VARK模型
VARK模型由尼爾·弗萊明發明的,他將學習風格分為四種類型:
視覺型,指偏好圖表、地圖等視覺資訊;
讀寫型,指從圖書、網路、PPT等文字資訊中獲取資訊;
動覺型,指透過具體的個人體驗獲得資訊。
有的孩子適合的學習風格,在生活中很容易發現。我朋友就發現她的孩子非常喜歡聽,閱讀起來有些吃力。
那怎麼辦呢?她選擇更多地給孩子聽,透過聽來學習。
當然,需要鍛鍊閱讀能力的時候,她也選擇和孩子一起親子共“讀”,讀出聲的那種,她一段,孩子一段,讓孩子在看文字的時候也能“聽”到。
輪到孩子讀的那段如果比較長,孩子還可以選擇和她換。這樣,孩子在閱讀的時候,也能有比較愉悅的體驗,慢慢地,孩子就不怕閱讀了,閱讀能力也有了顯著的提高。
有些孩子適合的學習風格,可能是多種風格的混合,不是那麼容易發現,需要我們給孩子更多的信任和空間。
我是悠球媽,一個專注家庭親子的優勢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