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小孩要養成好習慣,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事物的發展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萬事萬物無不需要遵循這一規律。

而想培養孩子形成一個好習慣也是如此,也需要一步一步地來,無法一蹴而就。

很多父母都知道制定計劃、依照計劃進行管理的重要性。在此情況下,家長們也會開始給孩子的每一天制定計劃,執行計劃。但一些父母常常沒監督幾天就容易變得“暴躁不安”,有計劃沒執行,計劃執行得不好,計劃沒能及時改變等等,各類情況層出不窮也讓家長們越發的焦躁不安。

事實上,這並不值得“發脾氣”,因為這其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無論是制定的時候多完美,在執行計劃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各種意外狀況,導致規劃無法順利完成。因為意外是不可控的,也是無法預知的。

那麼,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計劃的時候需要留有餘地,給處理這些意外情況留有一定的時間,不能將計劃安排的很滿導致一旦有意外情況出現那麼接下來的所有既定計劃都受到影響。

另外,要完成一件事是一個逐步接近最終目標的過程。如果說100分是滿分的話,那這就是最終的目標。剛開始時,你不可能把目標直接定為100分,應該從60,70分開始。當達到了既定目標後再逐步提高,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提高,直到達成最終目標。

給孩子制定計劃也得有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比如起床,睡覺,練習寫作,養成這些習慣,都需要一個過程,因為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達成就可以成為習慣的,是需要可以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這才能稱之為習慣。假如你太理想主義,一上來就直奔滿分,“剛開始”就直接要達成最終目標這是不合理也是完不成的。這必然會和實際情況產生較大沖突,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最終家長們也會因此產生不好的情緒。

倘若家長們能以一個適中的標準甚至是略低一些的標準來開始,並且當孩子達成目標後均能夠給予很好的鼓勵,再逐步提高要求,則更符合成長規律。這樣一來孩子不會感覺到壓力過大難以完成,家長也減少了因孩子鬧脾氣導致的不良情緒。孩子的自信不會受到不良影響反而因為正向的刺激使得孩子逐步成長,慢慢地提高,計劃要學習的能力技能也能很快學會。

事實上各種各樣的道理父母們也都懂,但想和做一直都是兩碼事,就像有個笑話裡描述的那樣:看別人是怎樣畫完一幅畫後,自己的腦子表示懂了,手也表示懂了,可是當自己去畫的時候,畫出來的樣子卻和原畫天差地別。

這則笑話表面上說的是手腦不連貫的問題,實際上也未嘗不可以理解為一個人沒有相關經驗,沒有經歷過相應的訓練,就不可能直接拿到“滿分”。

這些也就是不少家長明明已經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孩子,但是最終效果卻並不理想的原因了。因為家長們用錯了力,又急於求成,想讓孩子儘快達成目標,一上來就直接要求達到“滿分”,這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知易行難”!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古人教育孩子的“四不責”,大有講究,我們未必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