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現在兩歲8個月,因為馬上上幼兒園了,所以現在讓他自己吃飯。可是每次吃飯都是吃兩口就開始坐在餐椅上搖頭晃腦東張西望,就是不吃,一頓飯只要沒人喂,隨便吃個1個半小時,這還是一直催著才行。我現在有兩套方案,如下。
1、從開始吃飯算,半小時沒吃完打一下手掌心,之後每過十分鐘,只要沒吃完就打一次,直到吃完為止。
2、每次吃飯就限定時間半小時。吃不完也收碗,吃不飽就餓著。同時停止到晚飯前的所有零食和水果。
以上兩種方法哪種更有效呢??
什麼孩子教育不能靠打之類的就不要來了,站著說話不腰疼,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試圖用一套統一的方式來對待所有孩子只能說明你自身就是個水貨。沒別的意思,有一說一。
本文1500+,希望耐心看完
首先我想追問一下題主,孩子以前吃飯一直都是家長喂的麼?直到意識到馬上上幼兒園了才開始督促孩子自己吃飯?
第一點要說的就是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短時間就能速成的。
我家女兒年齡和你家的差不多大吧。基本上從一歲半開始,就開始鍛鍊孩子自己吃飯了,自己坐著,一家人坐一桌,以前大多用勺子,現在吃麵條都會自己一手端著小碗,一手用筷子(兒童專用)了。培養孩子獨立的習慣,不僅僅吃飯,包括洗臉,刷牙,疊衣服,上廁所衝馬桶,關燈等等。
她現在已經養成了很多獨立完成的習慣,比如吃飯前自己把電視關掉,睡覺前自己搬個小板凳站在洗手檯旁邊,自己洗手,和我們一起刷牙,自己開關水龍頭等。
我們需要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中,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教他學會自己的事情要學著自己做。而不是養尊處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更不能因為怕孩子弄不好,弄髒衣服啊,地板什麼的,限制孩子做。這也是很多父母經常犯的錯誤。比如我手洗衣服的時候,孩子也會過來要洗衣服,你有沒有訓斥過孩子別碰,害怕水弄得到處都是,弄溼衣服等,我都會給她拿個小盆,給她一件她的小衣服,教她倒洗衣液,教她怎麼搓洗。不嘗試怎麼會呢。
所以,這一點需要你自身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我家女兒到現在,最多就是有一次不好好吃飯,各種哭鬧,問也不說到底為啥。我就問她三遍,你要不要好好吃飯。她還是哭鬧,我就把她拉到一邊,告訴她,你先站著慢慢哭,等啥時候不哭了,給爸爸說說為什麼哭鬧。
我一般會用的方法舉例幾個,以供參考。因為我家的是個女兒,所以基本不發脾氣,都是比較耐心的解決孩子吃飯的問題,雖然有時候確實很頭疼。
1、結果引導
例句:吃飯了,等我們吃完飯,爸爸帶你去......(出去玩滑梯,去遊樂場,去踢球,看電視等)
先把吃完飯要做的事情達成共識,必須是她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會有自我督促的作用。如果中間她吃飯開始玩了,可以再次強調下。好好吃,吃完飯,爸爸帶你去......
2、比賽的方法
琪琪,爸爸的飯這麼多,你的飯這麼多,你猜咱們誰先吃完?那咱們比賽吧,如果誰贏了,獎勵一個蘋果,橘子等
3、營造的搶著吃的氛圍。搶著吃飯比較香。哈哈
4、諄諄教誨式
琪琪要抓緊時間吃飯哦,不然飯涼了,吃到肚子裡,肚子就會痛哦,忘了你之前肚子痛得難受了?嚴重的還要吃藥,之前吃的藥,苦麼?還要打針,琪琪想打針麼?
當然,方法無絕對,任何方法都可以嘗試,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
第四點說說吃飯過程中要注意的細節
1、每次吃飯一定要給孩子營造吃飯的氛圍
比如,飯前要洗手,吃飯就應該在餐桌上,每個人都好好坐著,看好自己的碗筷,吃飯一定不能看電視,飯前要讓孩子自己把電視關掉
2、邊吃飯要時刻關注孩子,比如他筷子和勺子用得是否順手,關心她需要不需要爸爸幫忙夾菜啊等等,看他自己吃飯的過程是否順利
3、定時定量。每餐吃飯的時間大概要固定,每餐大概吃的量每天要差不多,切記暴飲暴食。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好示範,以及正確的引導。更重要的要有耐心,耐心的看著她完成, 時刻要關注孩子是否需要幫助。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和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