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元旦假期,和妹妹一家開車到幾百公里以外的景區玩耍,晚上回家的路上,妹妹家三歲的孩子想要吃糖,因為這孩子從小養成了含著奶瓶睡覺的習慣,牙齒被嚴重蟲蛀,小小的牙齒都變得黑黑的,牙齒邊緣被蛀蟲鑿得凹凸不平了。所以妹妹堅持不給他糖吃,一路上,幾個小時的車程中,他一直在哭鬧,喊著:“我要吃糖!我要吃糖!”

因為孩子鬧得太久,玩了一天大家本身有些疲累,而且夜裡開車需要更多的專注力,被小孩的吵鬧攪得著實心煩。於是,我提出要不給他一顆。可妹妹還是很堅持,說糖果放在車子的尾箱裡,現在在高速上,不能停車,等到下一個休息區再取來給他。實際上,妹妹只是想找個理由拖一拖時間,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以為過一會兒他就會忘記。但結果一點不奏效,孩子吵鬧了一二個小時也沒有停歇的跡象。

在這個過程中,妹妹用玩具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用唱歌的方法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可孩子很快又提出要吃糖。最後,妹妹的耐心也被磨沒了,對孩子一陣恐嚇,說:“再吵就扔到路邊。”可孩子卻越發哭得兇了。

最後,妹妹給了孩子一粒小小的彩虹糖,孩子拿到糖放入嘴裡,車裡終於安靜了。幾分鐘後,孩子睡著了。臉上帶著淚痕,為了他想吃的一粒糖果,他足足折騰了二三個小時才得到。

我想,這孩子不是缺一顆糖,只是缺這顆睡覺的安慰劑。

當大人們為了孩子的健康,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總是堅持著一些自己設定的規矩。可這些規矩,真的必要堅持嗎?

的確,妹妹家孩子的牙齒真的是到了非常糟糕的地步,可是,今晚,為一顆糖掙扎,最後還是以妹妹的妥協告終,這母子倆為一顆糖爭鬥的過程是否必要?

孩子安靜後,妹妹的情緒也慢慢平靜下來,苦笑著說:“擔心這孩子的牙齒,一吃糖就疼,平時好好跟他講,他也很懂事地說,我不能吃糖,吃糖牙齒會壞,吃糖牙齒會疼。可今天卻怎麼也聽不進去,哎……”

孩子沒有錯,媽媽也沒有錯,那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孩子有自己的小慾望,也許是一顆糖,也許是一個玩具,也許是一集動畫片。大人們不也有自己的慾望嗎?財富,美食,首飾,社會地位等等。

當孩子有慾望時,大人有絕對的決定權,當大人有慾望時,又由誰來主宰?

其實,有的時候,大人們在孩子面前的堅持,只是為了體現自己的權威,又或是為了彌補自己的過錯。

明明跟孩子約定一天玩電子產品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每次不超過二十分鐘,可哪一天孩子因為犯了個小錯誤,或是遇到大人心情不好時,孩子在這個時候向大人提出玩電子產品,一定是被拒絕的。每當這個時候,孩子就非常地委屈,明明答應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電子產品時間,今天為何就不行?以前又沒說犯了錯誤就取消了電子產品時間。

但有的時候,大人心情好,或者大人們為了做自己的事不被孩子打擾,就給孩子一臺電腦或是一部手機,時間遠遠超過規定的每次不超過二十分鐘,每天不超過一個小時的時間。

週五放學回家,孩子開始了瘋玩模式,家長就開吼:“快寫作業去!”孩子說:“好不容易週末了,就讓我玩一下嘛,我保證明天好好寫作業。”可家長總會堅持說:“明天有明天的事,今天必須要寫一部分。”於是雙方的拉鋸戰開始了。

逛街時,孩子想吃薯條,喝飲料。這時有的家長又數落起來:“看你都胖成這樣了,還好意思吃薯條,喝飲料!””給你說了多少次,這些垃圾食品對身體不好!“倔強的孩子會說:“胖也是我胖,我又不怕,為何不讓吃?””偶爾吃一次也不行嗎?你上次不也吃了嗎?“家長說:“我說不讓就不讓,錢是我的。”孩子說:“我用自己的零花錢不行嗎?”家長:“你的零花錢也是我給的,所以我有決定權。”孩子:”不是說零花錢由我作主的嗎?又不講誠信。“於是,雙方又開啟了誰也說服不了誰,甚至最後又是一場不歡而散的辯論。

記得有一次,跟一位老大哥聊天,他說:”如果老是限制孩子,不讓他做這個,不讓他做那個,保證這孩子長大後一定會把自己沒有做過的,沒有得到滿足的願望一一嘗試個遍,而且會更強烈地去實現。“

的確,我們看到有些窮苦人家的孩子,看到同學們穿的、用得比自己好,不惜套路貸、裸貸去買蘋果手機,買奢侈品,以滿足自己的慾望。

如果不是涉及品質、違法的問題,孩子有時候貪玩,貪吃一點,並不是嚴重到不能容忍的程度。大人們也不必為了自己的權威,以心情為晴雨表,作為決定的前提。

孩子偶爾想吃一顆糖,偶爾想買一個玩具,是完全可以滿足的。當然,如果每天吃過量的糖,買一大堆玩一次就扔一邊的玩具,完全沒必要滿足。我相信,每一個孩子,如果父母從小帶領得好,制定的合理的規矩孩子一定會遵守的。如果大人朝令夕改,變化無常,那孩子也不可能遵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則,在教育孩子時,也更具有說服力。如果僅一味地暴力、威脅,孩子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饋父母,導致家庭關係緊張,教育失敗。

最好的方式是讓每一個孩子既能享受到糖果的甜蜜,又不被糖果導致蛀牙,影響健康。

2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小小的身體,大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