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前兩天我家樓下小女孩的媽媽向我諮詢墨仔的感統課問題,因為她也想給孩子報個類似這樣的課程,後來又說還想給孩子報個美術啟蒙課程,關於如何報課程這個問題我兩聊了許久,突然這個媽媽說了這樣一段話:“我感覺咱兩的孩子差別好大,我好羨慕你,我每週陪孩子的時間都是按小時計算的,悠悠媽媽、檸檬媽媽都全職了,哎~”。

這位媽媽在銀行工作,非常忙碌,只有週六日能夠陪孩子,隔著螢幕都能想象到這位媽媽焦慮、自責的表情。

原來,職場媽媽的焦慮一點也不比全職媽媽少,或者說,只要是媽媽,無論是職場還是全職,壓力和焦慮都不會減少,只不過源頭略有區別而已。

當媽媽重新走入職場,工作焦慮是緩解了,育兒焦慮卻有增無減

以前我覺得全職媽媽的壓力和焦慮會非常多,因為我們一方面要承擔自己“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沒有社交”的壓力,一方面還要獨自承受帶娃的身心俱疲,當大家都在為全職媽媽抱不平的時候,職場媽媽的難處也應該被看見。

職場媽媽的焦慮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被放大,那這些焦慮是從何而來的呢

1、別人家孩子啥都會,自己家孩子啥都不會

這些孩子的媽媽都是全職媽媽,她們有非常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育兒,所以她們的孩子看起來真的好優秀。

再想想自己的孩子,撕書比看書擅長、玩具扔得亂七八糟從來不收拾、積木這類的益智玩具碰都不想碰。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對比就被暴擊。

於是就產生了我家樓下那位媽媽的感嘆:“我覺得我們的孩子差別好大。”

2、渴望學習育兒知識,卻總是不能付諸行動

因為我自己是做育兒自媒體的關係,所以很多朋友在養娃的過程中出現什麼問題的時候,會直接問我該怎麼辦,當我告訴她們一些基本育兒規律的時候,她們有時候會很自責的說:“哎,你說的這些我完全不知道,你給我推薦一些書吧,我要學習一下。”

媽媽想要看書學習育兒知識,這是好事,值得肯定,但是買了書以後她們真的有時間或者精力去看麼?或許僅僅是買了這本書的這個操作就已經能夠彌補媽媽的些許自責。

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某天凌晨1點半左右的時候,一個媽媽發訊息向我諮詢該買什麼育兒書籍,我看著螢幕嘆了口氣,發了一套書籍給她,這套書籍我之前就發給過她,這個諮詢的問題也是她曾經問過的。

所以,是她沒有買書,還是買了就沒看,才會重複問同樣的問題?

而如果是一個系統、廣泛學習過育兒知識的媽媽,大機率是不會收藏的,因為自己心裡有譜。

3、無法認同而又解決不掉的育兒矛盾

如果一個獨自帶娃的全職媽媽和一個職場媽媽聊天,職場媽媽可能會說:“自己帶娃就是好啊,沒那麼多矛盾和阻礙,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來帶娃”。

和老人之間的育兒矛盾,是職場媽媽避不開的難題。

難就難在,老人帶孩子已經非常辛苦了,即便媽媽有再多的不認同,也不能多說什麼,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可是,看到孩子那些被慣出來的“壞毛病和不好的習慣”,媽媽心裡的氣憤和惱怒卻無法平息。

倘若你是一個佛系的,或者本身對育兒沒有什麼興趣的職場媽媽,以上這些事兒啊可能焦慮不到自己頭上,但如果你是一個對育兒有要求、有期待的職場媽媽,這些小事兒就是焦慮之源。

媽媽的焦慮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傳遞給孩子

媽媽可能會一邊懷著愧疚上班,一邊揣著焦慮帶娃,最後開始自責,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我上班是不是耽誤了孩子?如果我像別的媽媽一樣全職,我的孩子肯定比現在優秀。”

媽媽的焦慮還會影響到孩子,因為孩子對媽媽的情緒是非常敏感的,媽媽的喜怒哀樂,都感染著孩子,當媽媽焦慮的時候,對待孩子的耐心度、包容度是會下降的,忍不住的時候,還會訓斥、吼孩子,那麼孩子會怎麼迴應媽媽呢?

孩子有可能會哭鬧、焦躁,有可能會調皮搗亂只為引起媽媽的關注,有可能會害怕恐懼默默躲在一邊,還有可能會反應在睡眠上,夜間頻繁醒來尋求媽媽的關注,如果孩子還處在分離焦慮期,孩子自己本身的焦慮又會傳遞給媽媽,母子之間相互影響。

古人說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當媽媽重回職場,對孩子親力親為的教育時間必然會大幅度減少,每天下班回到家的時間都很晚,週六日萬一再加個班,能每天看到孩子就已經很不錯了。

焦慮不可避免,關鍵在於如何化解

1、學會接納不完美的現狀

我覺得這一點是任何一個型別的媽媽都該修煉的心法。

職場媽媽應該要學會接納各項技能暫時掌握得不太多的孩子,允許自己的孩子跳得沒別人遠,跑得沒別人快,飛得沒別人高的現狀。

只有接納了孩子的現狀,才能在陪孩子玩玩具、做遊戲的時候,不抱有追趕別家孩子的急切想法,享受著陪伴孩子的快樂,而孩子也不必做出小心翼翼的樣子,去迎合媽媽的期待。

還得學會接納老人帶孩子不夠科學的這個事實,把握大方向沒有問題即可,抓大放小。

與其讓孩子看見父母和老人因為自己而爭論不休,不如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

接納自己沒有太多的精力看育兒書、接納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孩子,接納自己做不到一百分,面面俱到的事實。

同樣,全職媽媽也需要學會接納,接納自己因為要實現科學育兒而失去工作、與社會疏離的現狀,只有接納這個事實,才不會心生抱怨,在生氣的時候把自己所承受的痛和壓力全部歸結到孩子身上。

2、在不同的階段做出合適的選擇

當我們成為媽媽的時候,就有了許多的身不由己,尤其是對於我們這種普通工薪階級的家庭來說,選擇從來都是需要左右衡量的。

既然沒有長久的兩全其美的辦法,那就把工作和帶孩子劃分成不同的階段,然後在不同的階段做出合適的選擇。

比如你可以在孩子0-3歲的時候全職,然後等孩子上幼兒園以後再去工作,在全職帶娃的時候,就做好帶娃這個事情,等到工作的時候,就努力把工作做出色。

再比如,媽媽認為當下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不能放棄,那就專心搞好工作,把孩子交給家人,不必瞻前忽後。

不論做出哪種選擇,都應該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既然做了選擇,就不要後悔,把當下的事情做得漂亮就好。

3、不放棄做一個成長型媽媽

有時候我覺得當一個女性成為媽媽以後,就像走入了一個迷宮,很多事情暫時看來都是迷茫的,全職媽媽迷茫自己還能不能重回職場,職場媽媽迷茫該如何平衡工作和育兒。

如果我們只是受困於這個局面,就會讓自己走入死衚衕,因為現實的事情確實很糟糕,但是如果我們用成長型思維來看待問題,就會在混沌中找到一絲光亮。

全職媽媽可以利用自媒體的平臺將自己的育兒經驗變成知識,實現變現,這樣既可以滿足自己科學育兒的願望,又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我有個朋友,以前是銷售,全職帶娃以後每天抽空提著一大袋海苔去公園、遊樂場促銷,特別能吃苦,現在成了某個海苔品牌的代理人,每個月的收入不比上班低。

職場媽媽可以利用好一切在家的時間,實現高質量的陪伴,依然能夠彌補很多育兒空白,每天只要半個小時,放下手機,和孩子玩一個遊戲,給孩子讀繪本、聊天,週六日全天陪著孩子,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所謂高質量的陪伴,不是用陪伴時間的長短來衡量的,有的人確實是陪在孩子身邊,但卻自顧自地玩手機,不搭理孩子,這種陪伴是毫無意義的。

不論是媽媽、還是孩子,始終都要相信人是會成長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希望所有的媽媽都能放下焦慮,享受現在這個過程,無論是帶娃還是工作。

6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俞敏洪:兒子要我給他買pad,我讓他讀完20本書,不然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