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的娃學英文越來越早了,水平越來越高。甚至有不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都考過了 KET(劍橋英語通用等級考試第一級)。

無論是英文學習還是中文學習,得閱讀者得天下。在所有大大小小的英語水平能力測試中,閱讀是佔比最高的專案。

隨著英文啟蒙的普及越來越深入人心,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讀國外的分級讀物。

由於國外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所以各種型別的分級讀物種類繁多。簡直就讓中國家長們挑花了眼—— A to Z、牛津閱讀樹、I can read、海尼曼……等等。

分級讀物動輒上百本,需要都讀完嗎?哪有那麼多時間?如果選讀,應該怎麼選?分級閱讀的級別是怎麼定的?怎麼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書?……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是一堆堆。

什麼是分級讀物?

按照孩子在不同年齡智力和心理發展水平,為他們提供的閱讀計劃。在每個階段里科學性和有針對性的提供可以閱讀的書籍,幫助孩子最大限度的提高英文閱讀水平,就像讓小孩爬樓梯一樣,一步一步上來。

比如你家孩子都水平現在是 A,然後選擇難度係數為 A+1 的分級讀物,那麼會發現,雖然比孩子現在的水平要高一點點,但也不會影響孩子的閱讀和理解,他只需要稍稍做一些努力就能讀懂。

遇到不懂的詞,也能透過畫面輔助,或者前後意思的串聯猜出來。這樣,就一方面不會讓孩子因為難度過高而放棄,同時又能讓他不是一直原地踏步。

閱讀難度從簡單到難,分為:繪本、橋樑書、初章、章節書。他們的區別主要集中在單詞難易程度、詞彙量多少、畫幅和文字的比例上。逐漸從圖畫配少量詞彙,過渡到純文字的閱讀。這個過程既伴隨孩子英文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也順應心理和認知水平的增長。所以,如果給孩子學習英文,最好是讓他從一開始就讀原版書,一級一級來。

前面說了,市面上各類分級閱讀的系列特別多,以至於家長們一開始不知道應該從哪一套入手。

分級閱讀體系早在 20 世紀 20 年代就在西方國家出現了,知道 30 年代才有了確切的分級標準。現在你之所以感覺體系多而雜,是因為不同國家其實都有自己的分級閱讀體系和標準。尤其英、美兩國內部就有好幾個體系,難怪咱們跟著頭暈呢。

市面流行的幾大分級閱讀體系

A to Z 體系

我們熟悉的 raz 就是用的這套體系,以字母為序,從 A 到 Z 難度遞增。有紙板書配練習冊,也有專門的 app。到一定級別後 APP 裡的每一個故事後面都跟隨著測試題。這個體系由美國的兩位閱讀專家開發。

藍思(Lexile)分級

是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發展中心制定的,有將近 40 年曆史,是一個很科學、客觀的衡量方式。他的評測標準包括兩方面,對讀者閱讀水平的測試,和對文字難易程度的測量,兩方面同時進行。如果說 A-Z 用的是字母排序,越靠後的字母難度越大,那麼藍思則是借用的分數進行排序。最高難度為 1700L,一個藍思(Lexile)是一個難度單位,讀懂一本觸及低幼讀物和讀懂一本百科全書之間差距的千分之一就被定義為 1 個 Lexile。

每個讀者的閱讀水平在藍思體系裡有對應的分值。如果借用藍思分級,那麼在知道自己的分值後,再在他的分級體系裡去找到和自己分值對應的讀本,就是複合你現在閱讀水平的書了。

藍思 Lexile 屬於美國主流分級閱讀體系中的一個,同時還有以下體系都並行。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老師,可以同時參考多個分級體系來確定一本書到底是不是和孩子閱讀。

RL(Grade Level Equivalent)

按照美國 K12 年級加月份標註,5.3,就是 5 年級第 3 個月

GRL(Guided Reading)

用 A-Z 體系來標註難度,從幼兒園(A)到 6 年級(Z),對應不同的字母

LRX(Lexile)

藍思值,在 K12 裡,難度值在 25L-1300L 之間,對應幼兒園到高中畢業

DRA(Development Reading Assessment)

用數字標註難度

AR(Accelerated Reader)

也是按照年級和月份標註,以數字表示。比如,4.2,就表示是美國小學 4 年級第 2 個月,和 RL 體系基本一致。

透過上面的表你會發現,其實這些體系之間都是可以互相對應上的。雖然 RL 和 AR 是兩個不同公司出的,由於採用同類難易標註法,所以總體基本一致。

分級體系怎麼用?

體系那麼多,但我通常就看兩個值:藍思和 AR。比如我們現在正在讀的《Nate the Great and The Pillowcase》。

在 AR 體系裡,他的難度值是 2.5LG,就表示 2 年級第 5 個月的學生可以讀。

查到他的藍思值是 490L,也差不多在我孩子的能力範圍。而 A-Z,我在選書的時候並沒有用上他的難度體系,而是直接買的 RAZ 分級讀物。讓孩子跟著一級一級往上爬。

怎麼知道孩子的閱讀水平到底如何?

這曾經也是困惑我很久的問題,書的難易程度,我只要找到裡好用的工具,或者直接搜分級網站怎麼都能查到,可是孩子應該讀什麼難度的呢?

一方面,我從一開始讓孩子學英語就用 RAZ,讓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一篇故事一篇故事跟下來。同時,又在想辦法讓孩子做一些國際通用的英語水平和能力測試,比如剛剛提到的 AR。現在很多英語機構都推出了免費幫孩子測試的服務。

我們第一次測出來的 AR 值是 1.9,也就是美國小學 1 年級 9 個月的水平。那麼有了孩子的這個值,我就能很方便的去找適合他難度的書了。

如果能每天堅持至少閱讀 30 分鐘的話,通常可以每半年測試一次,如果孩子的閱讀水平有提升,就需要重新選書。在第一次測完後,我們在 4 個月後又測了一次,雖然只有 4 個月,但因為居家學習期間我們的閱讀量非常大,所以在閱讀能力的提升也比較明顯,上升到了 3.0.

系統裡還有對每一次測試的記錄,和最近一次測試與上一次測試的對比,能看出孩子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

同時,系統還根據孩子測試出來的情況,總結孩子現在的弱項,以及後續的閱讀建議。我覺得自從我用了 AR 測試,在孩子的閱讀上就更淡定了。

當然,測試水平的方案和測試系統肯定還有很多是我不知道或者不瞭解的。你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目的就是準確找到孩子的能力水平,然後再在同一體系下找到與孩子水平對應的書籍。

我們讀過的分級閱讀教材,給你參考

前面說了,分級閱讀的教材也很多,全都跟下來顯然不可能。那麼就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進行選擇。

I Can Read 繪本系列

比如《餅乾狗》、《小毛怪》、《糊塗女傭》、《亞瑟》等等,這些都是我兒子讀完的。整個系列分為 very first、my first 和 1-4 級。其中 My first 主要是讓父母讀孩子聽的;1 級的難度一般都是幾個字,一兩個短句;2 級,是孩子可以讀一些,但還是需要大人幫助;從 3 級開始就可以讓孩子自主閱讀。

牛津閱讀樹

牛津大學研發,是一個完全獨立的體系。包括小說類(故事類)和非小說類(社科、自然科學類),作為一個獨立的分級體系,和前面講的美國的幾大體系一樣,也是對應到了不同程度的孩子。

共分為 16 個階段,第 1 到 11 級系列叫 Reading Tree,基本上讀完前 11 級,就能很通暢的閱讀同水平的故事書、報章和詩歌。

不過因為牛津的體系實在是太龐大了,而國內又很難買到原版。原諒我是一個原版書控,所以後來我們就只讀完了 Level3 就放棄了。

Reading A-Z

這是我們一直在用的。之所以選定這套,是因為這套系列除了有書,還包含課程的主要內容,知識點,包括自然拼讀、高頻詞彙、sight words 等知識點,以及針對這些設計的測試題。

RAZ 裡每個字母包含的書很多,都有 100 多本。加上每篇還有測試題(AA 級別的沒有),所以進度沒那麼快。我們平均每天讀 2 本,現在讀到了字母 "I"。

Heinemann 海尼曼

海尼曼我們是讀完了 GK(70 本)和 G1(110 本)。這套分級讀本里很多照片都是真人真物,而不是動畫情節和虛擬的人物,所以趣味性上略差一點,加上我們上學後的時間也沒有那麼富裕了。所以就只是讓孩子繼續把剩下的聽完了。從難度上看,感覺海尼曼是這幾套裡難度最低的。

總結

雖然體系那麼多,但我覺得只需要選定一套分級閱讀然後一直跟隨下來就可以了,沒必要同時讀。一來沒那麼多時間,二來也沒必要。當然,你也可以像我們一樣,主要跟隨一套,其他的可以挑著讀,撿孩子感興趣的題材讀,也可以當作孩子英語的聽力素材。雖然不讀,但能聽完也是有幫助的。無論是讀還是聽,都是輸入,堅持輸入,到了一定量就能順利輸出。

英語的分級讀物主題非常豐富,有故事型的,也有虛擬的話題,但大都與生活密切相關。

--轉自OK精彩寶貝·小悅悅整理--

1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語言本能》:人類的語言,大象的鼻子,都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