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加加,一名帥氣的男孩, 第一次來到中心時, 低著頭,玩著手,陪著加加的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他的家人對他的刻板行為很苦惱,不知道這麼辦,希望老師們能幫助他。從媽媽那裡我瞭解到,加加家庭成員有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爸爸是軍人,媽媽是醫生,爸爸媽媽忙於工作,加加山爺爺奶奶照料。爺爺奶奶年邁,出於安全著想,不敢帶孩子出去,孩子奔跑,追不上,怕其他的小朋友欺負孩子,更怕他人異樣的眼光。

加加不喜歡穿新衣服,必須要穿以前穿過的衣服,如果堅持給他穿I新衣服,他就會哭泣不止。他喜歡並很專注地玩一種玩具一 免子玩偶,不願意嘗試其他的新玩具,睡覺時必須要抱著免子玩偶。如果免子玩偶髒了,媽媽給洗了,結果唾覺的時候沒有幹,他就會直哭鬧不止, 直到筋疲力盡才會入睡。他只喜歡吃某種蔬菜,不能接受其他人來家裡做客,也不喜歡去別人家玩,只在家裡上廁所。爺爺奶奶的消愛和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加深了其刻板行為的延續。加加從未去過任何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康復機構,4歲時在某醫院被診斷為孤獨症,來到中心進行訓練。經過1周的課堂觀察,我發現加加經常單調地重複手舞足蹈,如翻動手掌拍手,對某一物品和特定人產生依賴行為,當自己熟悉的東西擺放的位置發生改變時,會產生焦慮情緒,長時間地發出哭的聲音,但不會流眼淚。問題得不到解決時甚至出現捶打自己等自殘行為。

他的語言存在一定的障礙, 喜歡自言自語,說看過的動畫片或者故事書裡的片段。他不會表達感情,不會提要求,強烈要求維持現有環境不變,喜歡把東西放得整整齊齊,有一點不整齊就會發脾氣。對於不接受的事又哭又鬧,遇到不滿足自己需求的事情時,情緒就會變得很煩躁。因為沒有和他人溝通交往的意識,當他的內心有壓迫感或願望無法表達時,就會做出錯誤的刻板行為以進行發洩,

針對加加的具體情況售從 未接受過正規教育和康復治療,我決定從日常小事入手,精心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採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開展矯正訓練,幫助加加逐步消退刻板行為。

第一次給他上課時,他對我置之不理,自己坐在椅子上玩手、自言自語,眼睛也不會直視我,表情單一,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這時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你好,孩子,今天老師給你上課,高興嗎?”邊說邊和他握握手,用手撫摸他的頭。 他對我的這些動作極其反感甚至躲避, 還大哭大叫。當這些現象出現時,我沒有急躁,而是將視線轉向其他地方,

他停止哭位後,給他紙巾先讓他自己擦眼淚,外團, 他擦得不乾淨,我再幫助他用紙巾將眼羽。鼻涕擦乾淨。在做這些事情時, 我只是協助不是包辦代替,並且告訴他:“哭是不對的。”加加不哭後,我給他喜歡的玩具。食物,和他玩他喜歡的互動遊戲。我會先吸引他的注意力,例如把他喜歡的玩具、食物放在我的眉心,他看我了,我就給他喜歡的東西。漸漸地,在課堂上,他哭的次數少了,時間短了,最後不哭了,課前看到我還會很開心地拉著我去教室

在結構化課上,他的放數字的小盒粘不上了,他很憤怒,用力地拍打自己的頭,發出哭的聲音並自言自語道:“完了,完了。”他不能接受事物改變原來的模樣,我就走到他旁邊告訴他:“安靜,好好說, 我的小盒掉了,我要粘上。”” 他繼續哭鬧,我就不理他,讓他知道哭鬧是沒有用的,正確地跟老師表達,老師才能幫助你解決問題。我也會每節課變換他的座位,變換工作任務的內容以及順序,以免造成他新的刻板行為。

針對加加不能接受其他人來家裡做客,也不喜歡去別人家玩的狀況,我讓他媽媽準備了一本日曆,保證日曆上有空白的地方可以寫下每天的活動安排。然後再教孩子每天早上“檢查”一下日曆,看一看今天將要做什麼以及有沒有什麼變化。如果要去親屬家做客,就在日曆上用紅色的筆標註出來,讓孩子清楚地知道什麼時候,和誰,去誰家,做什麼,什麼時間回自己家,假如孩子不斷地問某個活動在什麼時候進行,就叫他從日曆上找答案。

孤獨症兒童的刻板行為不是一兩天形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加加的家人有一定的責任,有時怕其吵鬧而接受了孩子的刻板模式。在生活中,家人配合老師來改變加加的刻板行為,每天有意識地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做一點細微的變化。 讓加加了解到發生變化後,能順利接受。

一次我生病請假後, 不能給加加上課,他就非要到教室坐著,不回家,不時用手拍打自己的頭並且哭鬧不止。第二天我來上班得知這一-情況後, 在上課前我跟他說:“老師也有不舒服的時候,不能上班,不能給加加上課,你哭鬧的做法是錯誤的,奶奶和老師會生氣的。”經過這件事,我有意識地打亂了給他上課的時間,讓他漸漸適應。隨後我又與家長協商,將他家各個房間的傢俱逐一挪動位置,讓他慢慢適應生活中的點滴變化。起初家長不敢實施,怕孩子不接受,畢竟這種佈局在他出生後從未改變過。在我的一再鼓勵下, 家長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把傢俱一件一件地重新擺設。在環境改變後、我跟他奶奶說:“你告訴孩子,‘別哭了,如果你不再哭,奶奶就給你一顆棚吃。”加加聽後如果止住了哭聲,就拿出他喜歡的色彩鮮豔的小動物圖片。

我讓他奶奶偷偷地把糖罐裡的糖換成鹽。後來他奶奶告訴我,他又去吃糖時,當把鹽放到嘴裡時大哭起來,隨手把糖罐扔到地上。這招果然奏效,那一整天他都沒有再到廚房吃糖。事後,他有幾次又到廚房去吃糖,當嚐到味道不對時,仍舊把糖罐扔掉哭鬧。他奶奶聽從我的指導.對加加的哭鬧不理睬。漸漸地,他到廚房找糖罐的次數少了,終於放棄了這個愛好。

經過近年的訓練, 加加在消退刻板行為方面有了定的進步。見到不認識的人不再哭鬧,能接受環境的改變,飲食種類有所增加,不再一成不變。

加加害怕改變不是他人格上有缺陷,也不是故意來和他人搗亂,只是他對壓力和焦慮的本能反應而已。消退孤獨症兒童刻板行為不是一切一夕的事情, 在訓練中可能會出現多次反覆。教師和家長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有堅定的信念和決心,有足夠的耐心和愛心,始終如一地對待孩子並堅持不懈地給子訓練。 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讓他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點評

文章故事情節選取很好,對於內容和兒童表現的方式以及使用的策略描述得更具體一些會更好。題目是“不再刻板的加加”,所以文章的內容很好地結合了兒童刻板的事情情節進行描述和干預。教師還需要多加分析,哪些是劉板行為,哪些不是刻板行為,給予ABC(前因行為。結果)行為分析,然後給予正確的干預方式和策略。文章最後的結束有些跑題,沒有緊扣題目“劉板”。劉板行為與兒童個人能力、遊戲能力、社交能力等也有很大的關係。當兒童的其他能力在增長的同時,兒童的刻板行為也在逐漸減少,這就是進步。不要只是一味地去幹預刻板行為,還要仔細地分析。我們要適當地理解兒童的某些刻板行為,在普通兒童或者成人的生活裡也會有一些刻板行為的存在,只是度和量的問題。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換個角度看待帶孩子的母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