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兌牛奶。”
“姥姥,兌牛奶。”
“喝牛奶!我要喝牛奶?”
起初還在沉睡中,不想去理睬。但叫喊的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一邊叫一邊還用腳踢我的身體。
隨著越來越清晰的聲音,我也越來越清醒,不用說這是我家大寶寶的叫聲,每天不定時,2點過,3點過,4點過,5點過,6點過我總是會被這種叫聲驚醒。(我家不用鬧鐘。如果清醒過來就會利用這個時間更一下文章)
反身一看手機6:10,馬上起來給她兌牛奶。
也到了女兒起床的時間,她今天將開啟產後的第1天上班。也是說從今天開始我將帶兩個寶寶。
昨天晚上更完文之後,又去給女兒炒了一個辣子雞丁帶到單位去吃。也就到了1點左右,所以這會兒給寶寶兌完牛奶之後又倒床眯一會兒。
8點過聽到隔壁女兒房間小寶寶哼哼的聲音。我趕緊起床去洗漱,因為他每次從哼哼到哭是有一段時間的。
手發酸了,嘗試把他放到小車子裡,哎,沒想到小寶寶挺乖了,推了幾分鐘居然快睡著了。
我房間裡的大寶寶開始叫了,她醒了。跑進去安慰一下她:“寶寶姥姥在這裡。”開啟iPad給她看一會兒。
繼續回到客廳,把小寶寶哄睡了。
寶寶此刻已經很清醒了,給她穿好衣服讓她再看一會兒iPad。
忙碌的上午之後基本上安排妥當了,我想起了從昨天開始反覆縈繞在我腦海裡的兩個故事。
1月30日,山東泰安一母親外出,留下5歲雙胞胎在家。結果倆兒童因貪玩,打開了防盜窗從6樓墜落。母親回家後看到這一幕,當場崩潰痛哭不止。目前,受傷兒童已被120緊急送醫救治。
#3歲男童被拴門繩勒脖吊掛致昏迷#海南東方,一名三歲男童在家中院子裡玩耍時,將拴門繩套在了脖子上,由於腳下的桶突然滑走,導致孩子雙腳懸空被吊在了鐵門上,幾經掙扎逐漸陷入昏迷……
故事中三個孩子的悲劇都是疏於母親的管理造成的。
故事一中是兩個男孩,我們可以想象到五歲的兩個男孩有多麼調皮,母親外出,也許是為了購物,也許是想辦一點事兒,我並不覺得母親是為了出去娛樂。
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帶著孩子外出辦事非常的辛苦,我就常常帶著寶寶去大超市購物,那真是又操心又疲憊,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多了,半小時就可以搞定的事,往往會拖上一個小時。
故事二中的那個三歲男孩,當他在院子裡上被繩索勒住的時候,他媽媽正在煮飯。虧當時在場的有她6歲的姐姐姐姐抱住了她,大聲呼叫媽媽,孩子才得救。
是的,媽媽的確是疏忽了,但是媽媽要管兩個孩子,還要煮一家人的飯,真的不能時時看著孩子呀!
事發之後網上輿論聲很多,大家都在責備這兩位母親。同情是有,更多的是責怪母親沒有好照顧孩子,把全部的責任都推到母親身上。
我不否認母親的責任,既然承擔了照顧孩子就要保證孩子的安全。可是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兩位母親是不是有既照顧孩子又負責家務的能力與精力。這樣幾乎讓母親沒有喘息的時間。
關於這一點我今天真的是深有感觸。
目前處於寒假期間。上面兩個故事中的孩子應該都還在學齡前。尤其是這些孩子都是男孩子,是屬於最調皮最不懂事的年齡,他們心裡根本就沒有安全意識,難度係數更大了。
從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真的要說,帶孩子太不容易。上週日和我們家大寶幼兒園的老師聚了一會兒,老師也帶了自己的女兒過來,她跟我坦言,在家帶一個孩子比在幼兒園帶20多個孩子還辛苦。
我自己也是資深老師,資深的班主任。學校裡有很多校規在約束著孩子們,相對來說還比較輕鬆。在家裡就比較隨意些,孩子們也放鬆一些,管理起來就難得多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待故事中的兩位母親,站在她們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去體諒她們。不要出了問題就把所有的責任推給她們,孩子的爸爸呢,你們是不是盡到責任了?
真要是一出了事就把責任推給當事人,那以後誰還敢帶孩子?其實當事人比誰都心痛,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