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相信許多家長都能遇到這樣熟悉的場景:孩子盯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死活不肯走,催催他,還得跟你談條件,想著多看一分鐘也是好的,也經常能夠聽到孩子對著爸爸央求道:“爸爸,我還想看看”,絕大多數家長都會被孩子軟萌的話語所打動,滿足了孩子的這個小小要求。

我的一個同事的孩子就經常拿這招懇求自己的媽媽,尤其是看到自己最愛的玩具的時候,就更加走不動道了。就算家裡已經有太多的玩具,他還是會求著媽媽再讓自己多看一眼,這可憐的模樣,也就讓我的同事每次都會敗下陣來,心甘情願地又買玩具回家。

對此,我也是忍俊不禁,但其實孩子的這種“招數”在心理學上又可以被稱為暗示效應,我們可以發現孩子並沒有直接向父母表達自己想要擁有某樣東西的想法,卻通過一種委婉的暗示,成功達到了目的。

那麼什麼叫做暗示效應呢?委婉的暗示又代表了什麼呢?

第一、暗示效應的概述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暗示效應指的是在無對抗條件下,用抽象誘導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進而讓被暗示者可以按照既定的目的和一定的方式去行動,使得被暗示者的思想、行為可以與暗示者的期望相吻合。

第二、委婉的暗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種良好表現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比如說,在還是小嬰兒的時候,餓了就會鬧,看到好東西就會笑,想要出去玩的時候就會用手指著外面等等,這些其實都可以被算在暗示方法裡面,只不過就是有些非常直接,有些比較含蓄罷了。

這種委婉的暗示方法會讓大多數的家長難以說出拒絕的話語,起到的效果遠遠高於直接的言語要求,而暗示方法的慢慢改變也同樣體現了孩子的心智的成長,因此,也就成為我們不該錯過的教育契機。暗示效應在無形之中預示著孩子的成長,也在無形之中促進孩子更好地成長。

孩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時期之一,抓住這個關鍵節點對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將會讓他受益匪淺。

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種暗示效應呢?

第一、重視、引導暗示效應

著名的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化、最典型的條件反射。因此,當孩子向你在委婉暗示些什麼的時候,記得不要刻意戳破他,相反應該刻意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方向。以我家二寶為例,某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孩子突然問:“奶奶,您想吃炸雞嗎?”孩子的本意是想要吃炸雞,我們心裡都明白,但也得想想怎樣回答才是比較恰當的。當時孩子奶奶的回答就很高階:“我家乖孫子,真棒,知道跟奶奶分享可口的食物了,奶奶獎勵你一塊炸雞。”用這樣的方式回答,既滿足了孩子的口腹之慾,又可以慢慢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地去關愛長輩,一舉兩得!

如果想要再加強暗示的效果,還可以這麼說:“乖孫子,對奶奶真好,但是炸雞吃太多對身體不好,奶奶覺得吃點水果,會更棒!”這樣的回答,也是對孩子暗示的一種肯定,同時還能含蓄地減弱孩子對炸雞這種垃圾食品的渴望,比起直接限制孩子吃炸雞等垃圾食品的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善於利用暗示效應,促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轉變

孩子的成長並不只在一朝一夕之間,而孩子與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算起來,父母才是孩子成長的啟蒙老師,因此,家長是否能選擇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每一次的教育方式的嘗試都應該經過家長的再三考慮。而暗示效應的合理運用,是對孩子的成長有莫大的好處的。

比如說,當我去學校接二寶的時候,會看到有其他小朋友因為犯了錯誤被老師罰站,在這個時候,我就會有意地詢問孩子:“這些小朋友為什麼站著呢?”孩子的回答一般都是這樣的:“被老師懲罰啦”。那麼我就能夠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慢慢引導孩子明白這些小朋友被罰站的根本原因,也能在不知不覺間讓孩子變得更為聽話和懂事。

通過這樣的方法,讓孩子漸漸意識到什麼事情該做,什麼雷區不能碰,相對於直接講大道理的方式,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法更能起到令人驚喜的效果!

第三、把握滿足孩子慾望的尺度

在孩子使用這種委婉的暗示方法的時候,一般都是對父母有所求,也就是孩子慾望的一種表現。但我們要記住的是,無論年紀大小,慾望都是無窮無盡的,而人對於誘惑力極強的物品都會自發地產生想要得到它的一種渴望,這是人類的本能。但新的物件總會出現,再一次激起孩子的慾望,如果不及時加以遏制,卻無止境的滿足的話,這種方式其實是不提倡的。比如說孩子在看到一個漂亮的小火車時,父母滿足了孩子的願望,但家長有沒有想過,廠家總是會出現比之前更新奇的系列,難道每一次都要滿足孩子的願望嗎?

或許,在孩子孩童時,這種做法可以一直延續,但是孩子成年之後呢,如果在成年之後想要得到某樣東西就需要自己付出努力才能獲得。但由於在小時候,孩子的慾望並沒有得到合理的剋制,長大之後面臨的誘惑就會更多,慾望永無止境,最終很有可能就會掉入利益的漩渦,無法自拔。因此,面對孩子的慾望,家長也要把持住其中的尺度。

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教育方法有千萬種,不過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暗示效應”還算是一種比較好用的教育方式,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妨可以一試!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看日本的“變態”教育,才知道我們的教育有些病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