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陪4歲的弟弟看完繪本《我喜歡我自己》後,我問他:

媽媽愛你,你愛我嗎?

愛你!

媽媽愛你,你愛自己嗎?

不愛!

弟弟的回答讓我愣住了,好奇的問為什麼呢?

“我不聽話,總是惹媽媽生氣。”

“我不聽話,今天在幼兒園吵鬧了。”

這個回答讓我意識到4歲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和自信的關鍵期,成人的反饋就是孩子對自己的認識。

孩子的認知:媽媽生氣就是我的錯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自己,這是我近段時間需要引導弟弟的重點。

當我關注孩子是否喜歡自己的這件事後,我發現我自己總是在營造孩子不喜歡自己的場景:

晚上睡覺,弟弟總喜歡翻騰好一會兒才能安靜,哥哥這是很快地安靜入睡,我總會對弟弟說:快睡覺,不然媽媽就出去不陪了,這時候弟弟就會說:媽媽,對不起我又調皮了。

寒假陪孩子挑戰自律清單,弟弟的任務是讀一本英語繪本,對讀繪本孩子有時候會積極地完成,有時候很反抗讀,我又會說:你不讀英語繪本就不能玩手機,我把手機沒收了。

這時候弟弟說:對不起媽媽,我又惹你生氣了,我不聽話。

在孩子的認知裡,媽媽生氣就是自己的不好不對不聽話,即使我會為自己的情緒道歉,也會告訴孩子媽媽生氣時媽媽的情緒出了問題,不是你的錯。

但弟弟還是覺得是自己做錯了,所以媽媽才生氣的。

用積極正向的反饋,幫助孩子看見自己的優點。

今天下午,在和弟弟買零食回來的途中問他:

“寶貝,你今天的挑戰任務完成了嗎?是完成了對吧?”

弟弟低著頭對我說:

“媽媽,對不起,我騙了你,我只看完了小讀者並沒看英語繪本,但我騙你說讀完了英語繪本。”

“媽媽,我不對,騙了你。”

“媽媽覺得你能告訴媽媽你說慌就很勇敢呀,你自己意識到了說慌不對就很棒了,還對媽媽說出了真實的情況,媽媽覺得很開心。”

“敢於承認錯誤,你覺得自己棒嗎?

“嗯,棒!”

孩子的正常行為,為何不被成人接納?

有句話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

我意識到,在關於孩子是否愛自己這件事上,我發現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我們覺得孩子做錯了要批評是正常的,

我們覺得照顧孩子很累,有情緒也是正常的,

我們覺得孩子有時候調皮不發脾氣孩子安靜不下來,

我們還覺得作為父母指責孩子也是正常的。

可在這些我們覺得正常的後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只會是讓孩子一次次的自我否定,覺得都是我不好,我不乖、我不聽話等等。

換位思考,作為一個孩子,纏著要父母陪是很正常的,遇到困難產生為難情緒也是正常的,遇見不和自己心意的事情產生情緒也是正常的。

在孩子的正常行為中,收到來自於父母的反饋卻是不允許、責怪、吼叫。

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正常的事,我們是允許自己的,但發生在孩子身上正常的事卻是不被我們允許的,為什麼?

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在家長身上,在成長階段我們是否感受過被充分的允許、理解和接納呢?

對孩子行為的反饋,更多的是體現了我們對自己的不允許、不接納、不理解。

寫在最後

回到弟弟不喜歡自己的認知,原因是來自於我的消極反饋,讓弟弟看見了不被喜歡的自己。

他覺得媽媽不喜歡自己,所以,他也不喜歡自己,多麼可怕的潛意識影響力。

當我認識到這一點,我想我需要更多的表達我對孩子的喜歡和愛,以及對孩子的肯定和讚賞,讓孩子時時刻刻都感受到被喜歡,看見自己被喜歡的樣子。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孕中期肚子發硬正常嗎?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