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全文共221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約朋友一起去超市挑選年貨,在兒童玩具區,看到一位寶媽正在教訓孩子。小男孩看起來兩歲左右的模樣躺在地上嚎啕大哭,媽媽站在一旁尷尬不已,一直說:“你怎麼突然變得這麼不乖呢?一歲的時候都能說明白道理,兩歲反而不講理了。”我估摸著孩子根本沒有聽清楚媽媽在說什麼,依然不管不顧地哭著。

看到這裡,朋友幸災樂禍地說:“有沒有你家倆娃的既視感,我記得他們這麼大的時候,在超市撒潑打滾是常事啊。”

朋友說得沒錯,當大寶在經歷“可怕兩歲”的時候,我和這位寶媽的反應一樣,但當二寶兩歲的時候,我已經能從容應對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什麼是“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

可怕兩歲產生的原因及表現

孩子進入兩歲,會出現一系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操作。閨蜜甚至一度因為自己兩歲的寶寶不按套路出牌差點抑鬱,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一名不稱職的媽媽,懷疑自己的管教方式出了問題,孩子才會表現“異常”。

實際上,兩歲的孩子正在經歷自己的第一個叛逆期,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這個年齡段的生長髮育情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自我意識作祟

覺得自己能Hold住一切,任何事情都想親自嘗試,會拒絕任何人的幫助。

語言表達能力問題

雖然這個階段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學會說話,但並不能完全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父母無法正確理解孩子的意圖,寶寶就會焦躁。

獨立操作的結果和預期不符

凡事要親力親為,但實際操作的結果卻讓人難以接受。比如搭積木突然坍塌、衣服怎麼也穿不好等。

由於以上這些原因,孩子開始喜歡說“不”,對於大人提出的建議和疑問,通通以“不”來回絕,也許他根本還來不及思考。喜歡扔東西,尤其是生氣的時候,他們最先選擇的發洩方式是扔東西,而非哭鬧。還會變得喜怒無常,上一秒還在開心地搭積木,下一秒就把積木一把推倒。

不讓別人碰自己的東西,常掛在嘴邊的話是“這是我的!”充分表現出孩子的領地意識強,也開始懂得什麼是“你我他”。無法接受失敗的結果,如果塗顏色塗到線外面接受不了,或者積木突然坍塌,也會突然暴躁生氣,總之達不到自己內心的預期,就會撒潑打滾。

我們會發現,兩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強化階段,但自身行為卻無法匹配內心的傲嬌,所以才造成了我們看到的“可怕”狀況。

可怕兩歲過渡不好造成的三大影響

【蒙臺梭利家庭方案】一書中提到,如果父母焦躁、無視,習慣採取對抗模式,孩子遠不止有"可怕的兩歲",未來可怕的3、4、5、6歲等。

不瞭解出現“可怕的兩歲”原因的家長,很有可能會把孩子的行為歸結為“不聽話”“沒事找事”等。繼而採取吼叫,甚至打罵等不正確的管教方式。

期望透過嚴厲行為,讓孩子恢復到聽話乖巧的狀態,然而,孩子在這個階段雖然表現出來的是不聽話,但其實,他們內心渴望的是被接納和被理解

如果父母無法在孩子兩歲的時候理解他們的行為,使用激烈的管教方式,很有可能會對其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看似是在無理取鬧,但他的行為背後有著心理原因。因為自己目前的能力無法達到獨當一面,孩子的內心受挫,但他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所以就會選擇扔東西或者大哭大鬧的形式來表達自己。

大寶開始經歷兩歲叛逆期時,我和娃爹也和大部分父母一樣,進入過育兒誤區。大寶一扔東西,娃爹就會打手。一段時間鬥爭後,大寶變得不敢嘗試,畫畫的時候都會說:“我害怕。”(居然害怕把顏色塗到線外面被責罵)

情商受限,不會表達自己

父母的錯誤處理方式,會讓孩子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孩子沒有機會,也不敢輕易表達,這對於情商的培養極為不利。

兩歲開始,孩子學著長大,學著獨立,他們需要在一次次的碰壁和鬥爭中學會生存技能。而打罵和吼叫教育並不能教會他們真正的本領。

親子關係危機

可怕的兩歲是我們育兒危機的初始階段,兩歲時處理不好和孩子的關係,未來的每一年都會很難熬,因為你會發現你越來越不懂孩子。

給兩歲父母的建議

從事育兒領域這麼久,和很多寶媽聊過孩子的成長問題,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能否順利過渡,對整個家庭都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在這裡,想給將要經歷或者正在經歷孩子兩歲的父母們一點建議。

首先,提前學習育兒知識,瞭解孩子的成長必經階段。

曾經和朋友們聊起過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最後悔的一件事是什麼時,有位朋友嘆口氣說:“我最後悔的就是在孩子兩歲時,因為亂扔玩具,第一次動手打了她。之後看了很多育兒書籍才知道,孩子是在經歷可怕的兩歲。”

當我們清晰地明白,孩子的“不可理喻”都是有據可循,自家娃不是個例之後,寶爸寶媽的內心會平穩很多。當看到孩子因為倒塌的積木生氣扔東西時,不會再嚴厲的訓斥,採取打手或者其他懲罰手段。

其次,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做到溫和且堅定。

在【正面管教】中提出的育兒理論:溫和且堅定,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溫和是指對待孩子的態度要溫柔和氣,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的愛一直在。堅定是指要講規矩,有原則,錯就是錯,對就是對,溫和不代表放縱和溺愛。

最後,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孩子兩歲,渴望成長和成功,當面對困難時,父母別過分插手。但要教會孩子,如果需要別人的幫助,可以及時請求,爸爸媽媽很樂意幫你完成。如此,既能讓孩子獨立嘗試,又能教會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

枕邊育兒寄語:

寶寶兩歲之前乖巧聽話,兩歲開始變成小惡魔,但這正是他們成長的標誌。父母只需做好引導工作,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並耐心陪伴。此時獲得的安全感和滿足感足以支撐他們快樂成長。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小寶寶輔食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