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都說,養不教父母之過。

可見,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們要承擔更多的教養重任。

很多時候,我們都對孩子成長寄予很深切的厚望,希望孩子成人成才,將來有出息~

但在晨媽看來,相比於成才有出息,教導孩子成為正直善良、品行端正的人,才是我們身為家長最應該做的。

因而,在養育之路上,當孩子出現一些行為偏差時,我們一定要及時矯正。

撒謊不誠實的行為

莎士比亞說過:“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敵人毀滅了自己。”

可見,誠信在人格塑造和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

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誠實是他們小時候,必須養成的一種品德。

不過說歸說,但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孩子打碎家裡的東西,第一反應是怕捱罵,你問他誰打碎的,他回答不知道;

下班回來摸到電視劇發燙,問她是不是看電視了,她說沒有;

看見他在外面玩耍,問他作業寫完沒,他支支吾吾地說寫完了......

這些雖然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慌,但如果孩子習慣了下意識地說假話,那麼想說真話的時候,不僅自己感到難,別人也很難相信。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身為家長的我們,要讓孩子意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以及幫他們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格。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孩子撒小謊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很多孩子在面對家長詢問時,會下意識說假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家長的權威。

這時候,我們要反向思考,是不是自己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說真話環境。

那麼對照到生活中,當孩子第一次打碎東西之時,你要告訴他“沒關係,下次注意就好啦。”

當孩子第二次又打碎物品且不敢承認時,我們要溫柔且堅定地告訴他:

弄壞東西沒關係的,但如果說假話就不是好孩子啦......

如此才能讓孩子明白,誠實才是第一位的,爸媽不會由於自己打碎東西不開心,只會因為自己不誠實而難過。

其次,幫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好品德。

面對孩子說假話的行為,家長們要善於引導,幫助孩子勇敢說真話。

晨媽還拿孩子打碎東西舉例,當家長看到孩子面對自己的詢問而變得支支吾吾時,我們不要拿出家長的權威咄咄逼人,給孩子造成壓迫。

而是設定一個情境,引導孩子說出心裡話:

這樣的對話式引導,可以消解孩子心中的恐懼,也能讓他們慢慢養成“場景還原式地說出真相”的習慣。

撒潑打鬧的行為

養育娃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孩子一些龜毛時刻,比如撒潑打鬧、罵人咬人......這都是孩子慣用的套路。

“我就要那個,就要就要就要。”

“臭爸爸,不給買不理你了。”

......

這個時候,家長都感到分外頭疼,很多耐不住娃哭鬧的父母,也會退一步滿足孩子的要求,來換取眼下的平靜。

但晨媽提醒大家,此種風氣不可助長,不然以後只要一不順他心意,他就開啟了也“一哭二鬧三打滾”的模式。

如此反覆,任何家庭都會吃不消的。因而我們必須堅定地幫孩子矯正“哭鬧”的習慣。

當然,矯正的過程我們需要花點心思,不要一味地言語暴力制止、上手打孩子。

或是威脅孩子、丟下孩子就走:

“你再哭就不要你了。”“你不走是吧?行,你不走我走!”

這些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嚴重的還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根本得不償失。

其實,面對此類情況,家長一定要先穩住心緒,然後再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改掉壞毛病,

第一,給孩子一個冷靜期,讓他自己走出這種極端情緒。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一個小孩哭鬧撒潑的熱搜,但不同於很多家長哄的做法,這對父母就站在不遠處,看著小孩哭鬧。

“你哭你的,我就看看。”哈哈這對夫妻心也是很大。

不過這樣做,確實給了孩子一個冷靜期來緩衝。

因為有很多小孩都是你越哄,他越來勁。反而是你不哄他,他自己哭一會就會好了。

第二,巧妙地讓孩子意識到這種哭鬧的不當之處。

記得日本曾有一個節目,記錄了爸爸帶兒子逛超市,果不其然,兒子走到玩具區走不動路,哭鬧讓爸爸買。

然後這個爸爸怎麼做的呢?

在拒絕幾次無果之後,他就直接躺倒地上,學著孩子的樣子撒潑打滾,還說:

“不要嘛!不要買玩具嘛,你想買玩具我就不起來!”

孩子被老爸的操作驚呆了,要拉他起來,可這位爸爸還繼續耍賴“不起,不要起來!不買也不起來!”

後來孩子無奈只能說:“快起來,我不買了”。

其實,這個身份互換是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撒潑的行為,有多“不文明”和“討厭”,繼而自發性地改掉這個毛病。

任性、沒有責任感的行為

不得不說,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很多小孩都被家裡養的太好了,再加上隔代親,儼然成為全家的掌心寶。

但這樣的成長環境,也容易讓孩子養成驕縱的性格,做事容易任性,不明白行為背後的那份責任感。

比如生活中很多小孩都喜歡按照自己一時的喜好,來央求爸媽給自己買鋼琴、小提琴,甚至是養寵物。

但他們只是圖一時新鮮,新鮮勁一過,他們就開始半途而廢了,死活都不願意繼續學、繼續養。

前段時間,朋友女兒看到同學家的貓很可愛,回來就讓爸媽也養貓。

結果沒過一個月,她就對貓失去了興趣,轉頭送到了爺爺奶奶家。

這樣任性的行為,確實不利於良好品格的塑造。

所以,我們一定要教導孩子,每個決定和行為背後,都蘊藏著巨大的責任感,如果你沒做好承擔的準備,就不要輕易做決定。

這一點,我們可以學習袁詠儀的教養方式,在節目《童言有計》中,她的兒子很小就喜歡小狗,很想養一隻。

但她覺得孩子比較小,沒有能力照顧小狗,並沒有馬上答應。直到孩子七歲後,才帶他去寵物店。

可她也擔心孩子是一時心血來潮,沒有做好養狗的準備,所以進店後就先讓兒子撿狗屎,還告訴他:

如果你肯給這些狗狗撿狗屎,我才考慮給你買。

直到確認兒子有足夠的愛心和耐心來養狗時,袁詠儀才給兒子買了狗。

袁詠儀表示,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無論大事小事,只要你做了決定,就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晨媽很欣賞這樣的做法,與其一味說教,不如讓孩子直接感受到行為背後的責任感。

如此引導孩子,才能幫助孩子健全人格,養成他們獨立自主且富有責任感的品格。

有娃之初,我們每個家長都對孩子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希望孩子能健康快樂長大,且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但殷殷期盼絕不是口頭說說而已,其背後隱藏著的都是家長們日復一日地諄諄教誨。

要相信,那些長大後陽光積極、光芒萬丈的小孩,絕不是一日促就。

為了孩子將來的每一步都走得穩,邁向的每個階段都是璀璨大道,我們要從此刻此,幫助孩子矯正壞行為,養成良好的品格!

9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你的孩子任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