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我們都知道“遊戲有輸有贏”,所以輸掉很正常。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也是這樣嗎?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家長向網友求助:

我陪孩子一起玩飛行棋,第一局孩子贏了,還很高興。第二局玩著玩著他就開始大哭大鬧,原因是我已經走了一半路程,但是孩子還一直都沒有起飛(因為要擲骰子擲到5點或6點才能起飛),孩子很著急,怕自己趕不上我輸掉,於是開始不擲骰子,甚至耍賴,找到骰子6點的那一面直接放在桌面上。這怎麼行呢?這完全是破壞遊戲規則啊?我就開始給他講道理:遵守遊戲規則、遊戲有輸有贏要再接再厲......但是他什麼也聽不進去,只顧自己大哭大鬧。

家長也很是無奈,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所以向網友求助。

“遊戲有輸有贏”。

孩子天生並沒有對“輸贏”的褒貶看法,但是漸漸長大後,他們變得很在乎輸贏,甚至輸不起,面對這種情況父母該怎麼辦呢?

共情孩子的“想贏”,允許孩子釋放出情緒

心理學家傑姆斯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和讚美。

其實,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並沒有贏的概念,但潛意識裡仍有獲得他人肯定與讚美的需要。到了 3 歲左右,孩子會漸漸變得特別好勝,喜歡在比賽活動和競技行為中勝出的感覺,一旦發現自己不佔優勢,就容易產生失望、焦躁等負面情緒。事實上,這是孩子從幼兒到童年期這個特定的年齡階段,特有的心理現象,並不可怕。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想贏”的時候,家長也不要太過緊張,更不需要刻意打壓。孩子因為“輸”而難過傷心的時候,你也要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設身處地地表達自己對孩子的理解。

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對他說:“媽媽理解你,你現在很失落,還有些傷心,是吧?”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原來“輸”是被允許的,輸之後的難過也是允許的,原來“輸”也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

找到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

情緒被接納之後,還有一步很關鍵,那就是引導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找到情緒背後真正的原因。也許孩子表現出來的“輸不起”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是孩子“脆弱”或者“無理取鬧”,而是有更深層的原因,只有透過真誠平等的交流,我們才能探明真相。

曾經有一位媽媽跟我說,引導孩子吐露心聲的過程曾經讓她淚流滿面。孩子對她說:“我本來想比賽如果贏了就可以讓媽媽高興了,因為我最近好長時間都沒看到過媽媽笑了。”

還有一位媽媽說,她女兒曾經對她哭訴:“我想不通的一點是,為什麼人家整天玩兒都能考那麼好,我每天都在學,還是考得這麼差?”

孩子其實都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只有當我們真的聆聽到了孩子的心聲,才能夠真正找到幫他們解開心結的鑰匙。

肯定孩子的努力

通常孩子輸不起,實質上是把結果看得太重了。因此,你就需要儘量引導孩子,更多地關注過程。有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時表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肯定孩子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比如:

“你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都非常集中。”

“你剛剛在比賽中的第一個動作做得很到位哦。”

這樣,孩子就會意識到,父母並不是只關注結果,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努力,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糟糕!

“輸得起”才了不起,並不是鼓勵孩子不努力,鼓勵孩子去“輸”,更不是說“輸,才了不起”,其實是要告訴孩子:面對失敗,不怕輸,有勇氣從頭再來,那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

能贏的未必是真正的贏家,“輸得起”才會贏得更長遠。我們無法當孩子一生的保護傘,唯獨教會他們,能獨立在世間的風雨中奔跑,才能在人生的叢林中頑強生存。

#家庭教育##教育##輸不起##孩子哭鬧#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輸得起”,最後也能“贏”得漂亮!

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假期來臨,三招管住孩子用手機成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