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媽媽帶娃的身影隨處可見,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寶寶不管是在家還是出門在外,他們喜歡整天粘著媽媽,就像是媽媽的影子一樣不離不棄。
雖說孩子這樣粘著媽媽,也意味著孩子對媽媽非常青睞,但是這樣也給寶媽們帶來了不少麻煩,畢竟寶媽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比如與朋友聚餐時,可能不方便帶娃一起,這也是許多寶媽比較無奈的一件事。
悅悅的寶寶已經一週歲了,剛學會走路,但是寶寶非常喜歡粘著媽媽,很多次悅悅嘗試讓孩子的爸爸來照顧他,結果悅悅一離開孩子的視線範圍,孩子就哭著喊媽媽。這讓悅悅很是無奈,自己平時也需要出門與朋友聚餐,但總是被這粘人的孩子給破壞了聚餐計劃。
不僅是這樣,平時在家悅悅上個廁所,洗個衣服,只要悅悅離開孩子的視線,超過一分鐘孩子如果聽不到媽媽的說話聲,就會立馬哭鬧起來。
相信這樣的情況有不少寶媽也正在經歷著,面對如此粘人的寶寶,或許是孩子有苦說不出,孩子們想要的並不懂得如何表達出來,只會本能地哭鬧或是粘著媽媽,這樣才會感覺到有安全感,父母別不在意。
寶寶喜歡粘著媽媽,多半是這3種原因1、先天性對媽媽的依賴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經歷了十個月的成長,寶寶每天感受著媽媽的心跳,甚至是聽到媽媽說話的聲音,久而久之寶寶就習慣了媽媽的聲音,進而產生依賴感。
但是寶寶出生後,外界的環境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只有靠近媽媽,聽著媽媽的聲音才有熟悉的感覺,所以寶寶先天性依賴媽媽,甚至粘著媽媽一刻也不肯離開。
2、分離焦慮在作怪
其實很多人都存在分離焦慮,比如一對小情侶,兩人因為某些原因只能異地相處,分開後常常出現焦慮的情況,沒有了安全感。
而這樣的心理因素在6歲以下的寶寶中非常常見,這是因為孩子離開了熟悉的成長環境,或是離開了親密撫養人之後,表現焦慮不安的情緒。常常以哭鬧來表達這樣的不安情緒,這也是孩子們不會表達的苦衷,家長們要早了解。
3、父母過度寵溺孩子
雖說孩子像個寶,捧在手上怕碎了,含嘴裡怕化了,但是寵愛孩子要把握好“度”,不能盲目寵溺孩子,以免孩子產生過度依賴的習慣。
而孩子粘著媽媽,大多數情況可能是媽媽平日帶娃的過程中,太過於寵溺寶寶,只要寶寶鬧起來就無條件地去滿足孩子,生怕孩子哭鬧受委屈。
其實放開點,寶寶哭了一兩次之後,這樣的情緒就不會這麼明顯了,之後再慢慢糾正孩子粘人的習慣。
如何幫助孩子擺脫粘人的習慣?1、取得孩子的信任
孩子粘人,多半是分離焦慮的緣故,離開媽媽後沒有安全感,而寶媽又迫不得已要短暫離開,那麼就避免不了孩子哭鬧的情況。
對此,較好的辦法是如實告訴孩子,媽媽需要去做什麼而短暫離開,表明自己何時回來,並且答應孩子何時回來也不能食言,從而取得孩子的信任感。
這樣的信任感久而久之能夠取代孩子內心缺乏的安全感,孩子就會把沒安全感的情緒轉變成期待媽媽回來的情緒,不至於表現得哭鬧不聽話。
2、其他家庭成員多抽時間陪伴孩子
有時並不是孩子只粘著媽媽,而是平日裡只有媽媽與孩子相處,突然讓孩子與其他人相處孩子不適應。
所以除了寶媽以外,其他家庭成員可以多與孩子互動,增加與孩子的感情,待寶媽有事臨時離開一會,孩子也能夠接受與其他人相處,避免了只粘著媽媽的習慣。
其實帶娃是辛苦活,不管孩子如何粘著媽媽,也是對媽媽愛的一種表現,而寶媽在帶娃過程中,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去照顧孩子,多觀察孩子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及時幫助孩子化解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