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讀了《養育的選擇》這本書,這是一本育兒書,但區別於傳統的育兒書,講的內容很實用,而不是無法操作的理論,每家情況不一樣,每個孩子不一樣,具體使用會有差別,但總的原則掌握了,遇到具體情況總能化解,就像一個人在一家公司能當前臺,換做另一家公司一樣可以勝任,因為她掌握了這項工作的技能而不僅是具體工作。下面是具體的讀書摘要。

自控力有利於兒童學業、社交及情緒發展。在學業上有利於幼兒語言的發展,對閱讀和數學能力也有長期積極影響,在社交和遊戲中學習自控力,在社交情景中講明原則,規範孩子行為就是培養自控力,延遲滿足就是合理的時間幹合理的事,屬於自控力的一部分,孩子的需求合情合理的滿足,也遵循孩子大腦發育的特點,不能提過高要求,小時候避免見到誘惑。

成長型思維模式評價孩子,促使孩子把好的結果歸因為自己的努力、仔細等可控因素,聰明、天分、運氣這些是不可控因素。

挫折教育需要父母全方位的支援,在孩子碰到困難的時候,袖手旁觀,不給予支援和幫助,讓孩子情感上處於孤立無援境地,不僅不能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鬥志還會影響親子關係,孩子負責推理、決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額葉發育較晚,二十出頭才成熟,所以他們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權衡利弊、調節情緒的能力不能和成人比,要有合理的期待,失敗時要給孩子面對自己真實感受、處理自己感受的機會,從沉浸在自己的情緒裡轉移到思考怎麼解決問題上,疏導情緒--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如何解決問題。

要不要爭取第一。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我們的生活學習人生不是比賽,吃飯是為了自身成長,整理東西是為了房間整潔。要潛移默化引導孩子注意事情本身,注重過程,而不是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用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人人。要保持住自己的長處,並透過自己的努力彌補短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孩子內在動力,持續主動進步。正視不可避免的競爭,關注過程而非結果,沒必要的時候淡化“比較”,在有比賽、無法避免競爭的時候,要正視,不僅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和激勵還要學會與他人合作。我們參加體育運動不僅僅為了運動本省,而是在這些情景中,父母和老師能不能抓住教育的機會,這才是關鍵。父母和老師怎麼看待輸贏,將會影響孩子的態度;引導孩子客觀評價自己,著眼點在過程而非結果,不以輸贏論英雄,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允許他們以合適的方式表達情緒,並幫助他們重新評估目標以及討論怎麼實現目標。

是否要讓孩子快樂成長。凡是成長必然伴隨著變化,而 變化無論對兒童還是成人都不可能是一個絕對快樂的過程, 讓孩子快樂成長,著眼於未來,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別人的感受,學習本身是快樂的,並帶有成就感,知道邊界和規則的孩子更快樂,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樂。

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以為早產兒畢業萬事大吉,誰知還要經歷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