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電視、電腦、IPAD、手機……無孔不入地滲透在生活的各個角落裡,大多數家長已經意識到,很難將孩子與這些電子產品徹底隔離。
有的家長怕影響孩子視力,不讓孩子看手機和IPAD,而是選擇給孩子看電視,殊不知,看電視對孩子未來的影響更大。
用看電視的方式帶娃,短時間內父母很爽,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陽陽和老公都是雙職工,平常2歲的兒子由公公婆婆幫著帶,夫妻倆從小就開始注意儘量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也讓公婆平時少給孩子玩手機和iPad。
孩子正值“可怕的兩週歲”,沒事就要哭鬧一番,趴在地上打滾、嚎個一兩個小時、用頭到處撞……年過70的兩個老人,陪在孩子身邊都已經很吃力,遇上打挺哭鬧的時候,讓他們實在是徹底沒辦法。
不過,陽陽最近聽公婆說孩子好帶了很多,哭鬧的現象也少了,後來才知道,這都“歸功”於爺爺奶奶的帶娃方式——全天給孩子看動畫片《小豬佩奇》,甚至不惜特地辦了一個會員,一看就是看一天。
週末夫妻倆帶孩子的時候,把電視關掉想和孩子玩會遊戲、看看繪本,孩子就開始在地上打滾,哭喊著“佩奇!佩奇!”不給看能嚎一上午。
無奈之下,陽陽只能開啟電視,孩子才得以安靜地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陽陽夫妻兩人就各自玩起了手機,他們發現這樣的模式也挺不錯,各取所需,也就默許了孩子看電視這個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陽陽發現孩子現在的變化太大了,而且是負面改變。
之前孩子喜歡沒事翻翻繪本、玩自己的玩具、跟著點讀筆念一念英語單詞,現在是越來越少了,每天除了看電視就是嚷嚷著看電視,就連眼神都有些呆滯了。
“看電視VS不看電視”的孩子,未來的差距看得見,家長別不放在心上第一: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看電視並不是洪水猛獸,前提是看電視的時間要加以控制,正如知名網站上盛傳的一句話:“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
經兒童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對孩子看電視的時間不加以限制的話,長時間在這種環境中成長,會出現智力發育遲緩的跡象。
第二:影響孩子的想象創造
在這裡,不得不提及兩位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的一項實驗,主要是觀察電視對兒童創造力的傷害。
他們把5歲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被限制在一個小時以內,另一組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被限制,基本都在三個小時以上。
一段時間後,透過繪畫的方式檢測兩組孩子的創造力,專家發現:
看電視時間少的孩子創造力更強,繪畫出豐富多樣的人物;而看電視時間多的那組,畫出的人物更簡單、缺乏變化,幾乎沒有創造的元素。第三:影響孩子的自控能力
對於這點,身為成年人能更深有體會,明明想去看書、運動,或者做些其他的事情,可玩起手機後就捨不得放下,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想要做的事情一件都沒完成。
大人尚且不能控制自己,又怎麼能要求孩子有著超強的自制力,不看或者看幾分鐘就放下,孩子一旦沉迷於電視中,趨勢只會越來越嚴重,而良好的自制力也就很難養成了。
對於看電視的行為,父母應該從何著手,才能有效減少負面作用(1)“把關”觀看內容。
現在的時代電子產品無孔不入,很難做到讓孩子和任何電子產品產生絕對的隔絕。外出旅行或者在家沒時間照顧孩子的時候,電視的確是個好的選擇。
但家長一定要把好內容這一關,現在低齡兒童觀看的動畫裡有很多,質量低下甚至出現血腥暴力的場景,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2)“延伸”電視情節
以小朋友們喜歡的《小豬佩奇》為例。家長可以問:
喬治喜歡的是什麼動物?在公園裡玩滑梯有什麼規則?佩德羅是什麼動物?甚至可以從動畫片延伸到家庭遊戲中,來個角色扮演的遊戲。
(3)“陪伴”日常成長
孩子沉迷於電視的行為,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其實是父母有些懶,寧願玩手機也懶得陪孩子玩,如果孩子可以選擇的話,他們也會更願意和父母一起玩。
如果真的想讓孩子放下電視,父母需要進行自我反省,不妨放下手機,少些嘮叨和責罵,多給孩子一些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