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個有趣的熱搜,一位父親因兒子考試得“雙百”,送上超市“狂購”30秒的豪橫獎勵,超市裡的玩具隨便拿,可把兒子開心壞了。
據說“孩子平時成績一般,自從父親允諾後,他就在家裡默默練習,最終考了雙百分”,玩具的“誘惑力”如此強大。很多家長網友表示,非常贊同這樣的教育方式,父母言而有信,孩子為達成目標不懈努力。
動圖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孩子第一時間奔向的玩具大都是積木拼搭類的玩具,積木玩具在小孩玩具中的佔比超過一半,身邊有小孩的家庭,幾乎都購買過積木玩具。
為什麼小孩都喜歡積木拼搭類的玩具呢?
搭建積木玩具時,不僅起到娛樂作用,還能在遊玩的過程中與其它小朋友產生有趣的互動。家長們也可以在這些孩子間的互動中分析孩子的心理及相應的教育方式。
而且,積木板塊大都是顏色多彩、明亮的,這樣的色彩對孩子的視覺發育有一定的幫助。不同材質、不同形狀的積木玩具對孩子的觸覺發育起到很大幫助,可以很好的促進孩子的感覺神經系統發展。
德國人喜歡讓寶寶玩積木,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德國有個小學讓孩子透過最基礎的材料運用創意,除了學校裡的手工課或創意活動,經常為孩子們發揮創想的機會,讓孩子放開手,用積木創造些小東西。
歐洲人玩樂高積木玩得特別瘋狂,因為這是最簡單的東西。孩子處於啟蒙教育時期,經常地接觸這些特別原始的小玩具,有助於孩子對創造性事物的認知。
在創想之前,需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
人們常會把創意和發散聯絡在一起,但藝術也有邏輯。比如在開始拼搭之前,腦子要想構建框架,目標是上面,需要經過什麼步驟,一步一步實現創想。這樣一來,創想就不至於變成空想。
其實在德國,很少見到家長等孩子放學後帶他們去學游泳之類的培訓班,他們就是把鄰居的孩子約到一塊兒,一起玩積木,或者一起做作業。
積木是一種素材玩具,可以開展多樣化遊戲。適用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說:2歲前的兒童屬於感官動作時期,這個時候的嬰兒靠視覺、聽覺、觸覺來了解這個世界。
積木是結構遊戲的重要材料。單塊積木毫無意義,只有被組合成形,才有豐富含義。透過拼裝、搭建、堆、擺、放的動作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在搭建積木的過程中遇到很多空間轉換和結構變化的問題,這時就需要小孩的耐心思考。
小樂始終相信,小時候的經歷對一個孩子創新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每一塊都是啟賦,每一次都是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