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市面上關於家庭教育、幼兒教育的書也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了。尹建莉老師著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實上這是唯一一本讓妞爸讀了又讀、但每讀一次都感覺受益良多的家庭教育書。甚至每次出差的時候,妞爸都會帶著這本書,每天臨睡前讀上幾頁。

這本書非常適合3歲+的小朋友。因為裡面的方法和例項都是針對這個年齡段孩子。年齡更小的小朋友,他們的生活重點是自理能力(吃喝拉撒睡,穿脫衣,上廁所等等)的養成。但是這不意味著父母要等到孩子3歲了再開始讀這本書。相反,妞爸非常推薦寶爸寶媽儘早閱讀這本書,甚至在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可以讀。原因在於,讀書掌握知識,總是需要點時間的。讀得越早,掌握得越早,等到孩子到年齡了,父母不是準備得更充分嗎?另外,不要因為書名,寶爸就全都推給媽媽們。別讓別人再說咱們男人們是“喪偶式”教育了這本書適合所有家長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關於尹建莉老師和她女兒圓圓的故事,網上有很多的資料了,無須贅述。

尹老師是科班出身的教育碩士,理論知識豐富紮實,這是不必說的。這本書也不僅僅有教育理念、理論,還有各種信手拈來的例項,大多都是在她女兒身上發生和驗證過的。有理論、有實踐,還有可操作的方法,這樣的書,難得。這本書呢,尤其適合從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開始,用書裡的一些理念、方法進行一以貫之培養。

介紹一下這本書的結構。

妞爸買的是2009年1月第一版,作家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在手頭上應該快10年了。

全書正文分7章,每章5至9個小節不等,總共344頁,約26萬字。所以讀起來呢,應該不是太費力氣。

每一個小節都挑選了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定會出現的問題進行解讀、分析,找出正確的應對之道。

比如第一章第一節《打針有些疼》。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打針,但是每個孩子的反應都不一樣。請想想,為什麼?透過這一節的描述和分析,作者告訴我們正確的處理原則:

家長要平靜自若不要焦慮--->焦慮會傳遞給孩子,孩子會更焦慮;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告訴孩子為什麼做這件事--->生病很痛苦不舒服,打針了病就會好;對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不要誇大也不要縮小。若家長告訴孩子打針不疼,可孩子發現打針時很疼,孩子會覺得上當了,失去對家長的信任;激發孩子的勇氣,給孩子適合的心理預期,孩子多半會承受住困難和痛苦。同時給孩子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每一個章節基本都是這樣,由一個問題或者故事引發,娓娓道來。這些問題,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出現,所以這樣的描述給人很強的代入感,彷彿說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那麼家長讀的時候,也可以考慮考慮,自己遇到同樣的問題時會怎麼處理、結果又如何?

高質量的陪伴永遠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佳保證

還比如第五章第三節《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告訴家長如何發現並激勵孩子的優點,“使孩子從偶爾的優良表現中獲得自信和快樂,使這偶然行為最後成為孩子的一種穩定行為”。把孩子的優點記錄下來,給孩子以暗示和明示,不斷強化孩子的優良行為。同理,如果家長經常提及孩子的缺點或者短處,也是在給孩子進行強化。這就是為什麼要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反覆的誇獎和鼓勵,就像給孩子的記功簿,會正向強化孩子的優良行為;反覆的批評指責,就像記過簿,也會反向強化孩子的缺點和短處,久而久之,變得難以改正。

書中詳細探討過的其他問題包括:識字閱讀寫作業以及學習習慣養成,家庭氛圍建設,挑食,睡覺,電腦遊戲,所謂“兒童多動症”,所謂“孩子說謊”,“打罵孩子”等等。可以說是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都點點滴滴方方面面。相信這些問題或多或少都出現過,如果您想解決,這本書是非常棒的參考。後面幾個主題妞爸為什麼加了引號?讀了書,您就知道,這些根本不是問題。

其中關於如何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妞爸真是心有慼慼焉!妞爸也是按照書中的理念方法培養妞妞的閱讀習慣。下一篇妞爸擼一下妞妞這六年來的閱讀書單,請您持續關注。

同時書中也引用了很多國內外教育家、思想家的論述。比如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文集》,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另一本值得推薦的書,雖然距離現在年代更久遠),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和《公民的誕生》,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和《我們怎樣思維-經驗與教育》,弗洛姆的《為自己的人》和《愛的藝術》,盧梭的《愛彌兒》,蒙臺梭利的《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方法》等等。

書中的理論和理念是漁,具體的操作方法是魚,而且可能是您不喜歡的魚。所以理解理念和背後的理論,並靈活運用才是正確之道。生搬硬套書中的方法可能會產生相反的效果。書中有很多這方面的例子。

中國人講究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正如這本書序言所說,教育的美妙境界是有心無痕。時時事事用心考慮如何更好地處理,但是不著痕跡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有的家長因為個性等等原因,覺得不痛快的就要說出來,甚至暴風驟雨般發洩出來。這樣是很爽快,可能見效快。可是妞爸相信,民主和柔和的方法更為強大,效果也更持久!

如果孩子已經比較大了,比如六七歲以上,已經形成了一些所謂的“壞習慣”,妞爸也推薦用書中的理念方法,耐心地引導孩子。剛開始可能效果作用很小,請一定堅持下去,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還是那句話,民主和柔和的方法可能見效慢,但是效果好且持久。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社會大環境和家庭小環境都會產生影響。從上幼兒園開始,班級裡孩子的大環境基本都一樣了。可是為什麼每個孩子的表現會不一樣呢?很顯然是家庭小環境的差異造就了孩子表現的差異。造就小環境的不是別人,就是我們家長。每個孩子都是一塊有潛質的璞玉,就看家長如何雕琢。

在教育孩子的事上,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孩子是一天一天長大的,每一天都應該堅持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和引導。這裡沒有捷徑。請相信,為孩子打好堅實的基礎,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做法。

妞爸這幾天才知道,網上在尹建莉老師和李玫瑾教授之間,關於育兒理念曾經有很大的爭議。爭議起源於尹建莉老師的《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建議你不要再聽了》這篇文章。網上也有很多解讀,感興趣的話大家可以搜尋一下。妞爸談不上是尹建莉老師的粉絲(妞爸是科學和自然的粉絲),無意介入爭議,也不想告訴您孰是孰非。妞爸想說的是如何思考和判斷一個論據是否正確或可信,觀察的角度有兩個:立場和職業習慣。尹李二人的立場不想多說,妞爸相信他們都是為了孩子好。重點是二人的職業習慣。一個從事了一輩子的職業,不可能不會對人的觀點、方法甚至三觀產生影響。尹建莉老師是專業的教育學碩士出身的教育工作者和成功的媽媽,李玫瑾教授是專業研究犯罪心理學和青少年心理的專家。所以妞爸的偏向不言自明瞭。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妊糖」為什麼孕婦會被提醒少吃甜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