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治療師薩提亞在《愛的法則》這首詩中寫道:如果你愛我,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因為,你不可能給出你沒有的東西。
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自私
很多時候,父母的愛是內卷的,無論孩子需不需要,都一股腦往外倒,但最終成全的,不過是“父母”的名聲與虛榮罷了。
孩子不需要那麼多愛,需要的是正確的引導、尊重和自由成長的空間。
黃磊的女兒多多,自小乖巧喜人,因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被觀眾熟知,今年14歲的多多已經出落得婷婷玉立,氣質出眾。但觀眾對其小小年紀就染髮、化妝、打耳洞頗有爭議。
對此,多多的媽媽孫莉是這樣迴應的:愛美是女孩的天性,我們尊重他們。你現在阻止她,將來她也許更叛逆。她嘗試過了,可能過兩天就不喜歡了。
開明的教育與適度的放手,才是父母之愛該有的樣子。
如果孩子是一株秧苗,你把他種在花盆裡,不斷修剪枝椏,長大後用金屬條固定出精緻的盆景,然後向世人炫耀:看,孩子真美,我真棒!
如果孩子是一株秧苗,你把他種在田野裡,他會自行向陽生長,學會感受雨露風霜,成長為你不知道的、所有可能的樣子。世人會說:看,他真棒!
不顧一切的愛,其實是傷害
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之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這是父母所能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
在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中,單身母親董潔對兒子頂頂展現的就是這樣一種可怕的愛。她的注意力時刻都放在兒子身上,稱兒子為“爸爸”,時時刻刻博關注。而頂頂則表現出與年齡不符的沉穩氣質,被迫承擔起“爸爸”的角色,令人不適。
而畢竟年齡小,在看似成熟的背後,是孩子早早的叛逆和壓抑。
不顧一切的愛,會讓孩子產生愧疚感,感覺都是因為自己,父母才沒有了自己的生活。而這種愧疚感會伴隨孩子一生,甚至長大後難以擁有高質量的感情生活。
愛是流動的,愛孩子,先學會愛自己
孩子是敏感的,你的所有不快樂,他都能第一時間捕捉到;你的所有強顏歡笑,他都能第一時間看破。孩子是成熟的,看穿你的偽裝,還會陪你演戲。
所以你覺得,當你不懂得愛自己的時候,孩子有可能感受到愛嗎?
愛,是流動的。只有父母自己內心充滿愛,滿溢位來後,才能自然地流向孩子。
孩子的愛應是廣闊的,不要將其囚困在圍牆之內。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同學同事,愛人朋友、萍水陌路,皆可有愛。培養孩子愛世界的能力,才是父母之大愛。
為人父母,我們必須接受3個殘酷真相
1.你沒有那麼重要,孩子可以把自己管理得更好
2.你的愛沒那麼無私,你在期待回報
3.你想愛自己,想擁有自己的生活,只是害怕世俗眼光
那麼51君現在告訴你:別顧慮,去“自私”吧,去愛你自己,因為這是你的子女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