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大部分父母都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帶孩子,成了“上班族”父母。相比較全職媽媽或爸爸,可能陪伴教育孩子時間遠遠不夠。孩子缺少陪伴和溝通,跟父母不親近甚至叛逆這樣的問題並不少見。
大部分“上班族父母”會覺得養孩子力不從心,抱怨孩子“事兒太多”!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用心聆聽孩子的想法,用同理心對待,那您家的親子關係將會有很大改善。其實,上班族父母一樣能處理好家庭與工作的關係,不信請看!
一、 父母利用空隙時間,和孩子好好說話。
作為上班族父母的我,經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我每天按時送孩子到校,按時打卡上班,下午抽空接孩子,然後我繼續上班,我下班回家後做飯,做家務。我然後完成沒有做完的工作,我每天連軸轉,感覺到身心俱疲。
我能陪伴孩子的時間少之又少。但是我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就是利用空隙時間和孩子好好說說話。
晚上孩子入睡前,可以利用這段空隙時間給孩子講一講故事或者聊聊天。記得有一次我和孩子聊天的話題是:你們班有沒有喜歡你的男生?我一開始問這個問題時,我想著孩子應該不會說。沒想到她竟然說出了班上確實有男生喜歡她。我在驚訝的同時心裡也暗自想著對策,於是我問道:你是怎麼想的?她答:我們還小,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聽到她雖然有點“官方”的回答我的心中竊喜,接著我抓住時機,與她分享自己在她這個年紀遇到這樣的事我是怎樣做的。
我非常珍惜我與孩子的空隙時間。這不僅是親子溝通的好時機,也是父母與孩子建立互相瞭解,互相信任的好時機。
二、 透過對話,瞭解孩子的想法,以同理心對待。
當孩子某一天就是不願意完成本該完成的任務,作為父母千萬不要在不瞭解原因的情況下非要逼著孩子完成。我們應該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然後找到解決方法。
一天我接孩子放學回家,孩子跟以往表現不一樣,顯得很疲憊。回到家。我說:趕快做作業,我去做飯。孩子一臉委屈的請求道:媽媽,我能不能先睡一會,不想做作業啦?一開始我是非常不樂意的,因為今天作業比以往多,怕孩子會做得很晚。後來我決定聽聽孩子的想法。於是她給我講述了最近因為學校在排練啦啦操,學校利用中午和下午的課餘時間排練啦啦操,所有休息都被佔用了。為此她感覺到很累。
聽了孩子的講述,我說道:你的想法我覺得不錯,但是如果你完成不了今天的作業,明天就會影響你們小組的評分,你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既得到了休息,又可以按時完成作業呢?最後孩子自己想出了一個方法:她先睡一個小時,再完成作業。因為這是她自己的想法和決定所以落實起來也不牴觸。於是最後她完成了該完成的任務。
三、尊重、理解孩子,不做孩子的“代言人”。
為人父母一定要將孩子做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充分地尊重他、理解他。父母任何時候都不能做孩子的“代言人”,否則會使孩子喪失積極思考的能力,文而久之孩子會變得極度不自信。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沒有一次為自己的決定思考過,負責過。成了大人們的附屬品。
父母應該讓孩子養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這個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也就是教孩子先判斷思考當下的情況,經過深思熟慮後再行動。這樣不但能減少失誤,也能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還有就是讓孩子對自己思考後作出的決定要負責任。讓孩於知道思考後做出決定的重要性,而不是隨意、任意做決定。父母要將思考權、話語權還給孩子,讓孩子用自己方式來做決定併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我們都應該做一個善於適時提問、用心聆聽、用同理心對待孩子的聰明父母。父母用提問取代責罵,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體會到積極思考給自己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