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拜年是我們的傳統習俗,在新年前後,親戚朋友見面都會說上幾句吉祥話,無論是“過年好”還是“新年快樂”都是表達祝福的方式。

近些年拜年這件事越來越簡化,大部分人不再像從前那聚到一起面對面拜年,更多的是透過資訊、電話和影片拜年,以至於小孩子不瞭解傳統拜年是怎樣的儀式了。孩子們懂得新鮮事物越來越多卻忽略了傳統文化,家長們有必要讓孩子重新瞭解一下“年”這個傳統習俗。

“年”這個字不僅有年份的意思,也是古代神話中的“年獸”,據說每到年末的那個午夜,“年獸”會進入村子裡搞破壞讓村民飽受折磨。不過年獸看起來很兇卻有致命弱點,他害怕煙花爆竹、不喜歡看見對聯,因此很容易會被驅趕走。

於是,人們為了避免它再來搞破壞,每年都會重複這樣做。漸漸地放煙花、貼對聯節成為了習俗和儀式,大家用這種方式來慶祝新年的到來,並一直沿用至今。

孩子不知道這個故事沒關係,但要了解多年以來的新年習俗,這也是我們的文化。

傳統的拜年習俗不能忘

傳統新年一大家人喜歡聚在一起,在以每家有幾個孩子的年代,過年時四代或五代人聚在一個屋子裡,一張桌子是坐不下的。往往分成男人、女人、和小孩三桌,大家既聊得來,每個桌之間又不會太疏遠。

拜年時間沒有嚴格規定,有些人家喜歡邊看晚會邊吃飯,沒等到新年鐘聲敲響就已經拜完年了;有些家庭會在大年三十晚上,守著零點拜年;也有些人家不熬夜,等到大年初一早上起床後再拜年,不過拜年方式和物件都有講究。

傳統的拜年方式,孩子們瞭解幾個?

首先,拜年時間一般從大年三十或初持續到正月十五,超過這個時間再去拜年就顯得很沒誠意。拜年沒有特別固定的形式,主要看當地的習俗和家庭習慣,大致分為這3類。

▼ 作揖、拱手動作是“規範動作”

比較規範的拜年手勢是作揖,男孩是將右手成拳並將左手包著右拳,女孩是將右手壓在左手上,千萬不要將左右手弄反了,這樣寓意有很大反差。晚輩向長輩作揖時需要伴隨著彎腰行禮的動作以表示尊敬,和平輩之間只在胸前拱手即可。

▼ 鞠躬行禮,簡單不失尊敬

現在大家仍然注重禮儀,但在標準動作上的要求沒那麼嚴格,多數是晚輩長輩行禮,既簡單又不失尊敬。

一般情況下是將身體俯下約45度,重禮則要俯身90度,不同地區也會有些差別。

▼ “跪拜”鄭重且傳統

如今還有很多地區保持著“跪拜”的拜年方式,這樣更為傳統也是比較鄭重的拜年方式。通俗地講就是晚輩給長輩磕頭,一般小孩子完成跪拜後,長輩會拿出壓歲錢,孩子表示感謝後才算完成整個過程。除了讓孩子瞭解傳統的拜年方式,也要讓他知道需要對誰拜年,避免失了禮節。

“拜年物件”有講究

新年時都是家裡人聚在一起,因此要讓孩子懂得要給誰拜年,這個還是很好理解的。

1)家人最重要

首先一定要給長輩拜年,這裡的“長輩”也包括年齡比自己小,輩分卻很大的人,其次很多地方的小孩子還要給平輩的哥哥姐姐拜年。雖然年齡和輩分越小的孩子拜年次越多,不過他們收的紅包也最多,既有“壓歲”寓意也是長輩給孩子的零花錢。

2)晚輩帶著孩子走親訪友

除了家人以外,還要讓孩子知道其他拜年物件。從前如果年輕夫妻和“七大姑八大姨”住得很近,他們會帶著孩子、提上一些水果飲料等禮物去到每個親戚家拜年。隨著後來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現在小夫妻的親戚也很少了,好多家庭就免去了這一步。

3)見了鄰居也可拜年

還記得從前住在農村時,每到大年初一都會有鄰居叔叔阿姨來奶奶家拜年,有時還會帶著他們的孩子,進屋裡後說幾句吉祥話站一會就走了,因為他們還要去下一個鄰居家。

如今這樣的畫面越來越少見了,尤其是當大家住進樓房之後,平時鄰里之間都見不上幾面變得越來越陌生,如果平時有比較熟悉的鄰居,相互拜年也是不錯的。

糰子媽心裡話:

隨著孩子長大進入校園,老師也是對他很重要的人,別忘了讓孩子跟老師說聲“過年好”。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瞭解這些新年習俗嗎?

5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懷孕了讓鄰居都關WIFI?建議你多吃點大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