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圈裡經常說黃、賭、毒危害性大,讓人頭疼,隨著網路的日益發達,網貸也可與之並列;而在學生黨裡,網癮、拖拉、早戀,估計是家長老師們最最頭疼的事情。
今天我們著重來說說網癮,的確是身邊太多朋友的談論話題,這個話題太大,且情況不一,有很多的專家、育兒博主都有手把手教,而大多家庭還是簡單粗暴的對待。
我們先通過幾個案例來看一看,最後你會發現都有相通的地方。
案例一:父母生意都非常的忙,由於行業原因,早出晚歸,晚上通常要忙碌到十一二點甚至凌晨,家裡有三個孩子。媽媽屬於女強人型別,家裡大小事情都管得比較細緻,說得不好聽是控制型人格吧,在她眼裡,成績好的孩子都不打遊戲。且要求極高,任何事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去參與,要做到最好。造成孩子唯唯是諾,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孩子連續很長時間半夜起來偷打遊戲,換來一頓暴打。打遊戲的念想卻愈加強烈,還是經不住誘惑,偷偷打。
案例二:父親的生意非常忙碌,在家的時間非常少,工作狂型別,陪伴孩子的時間非常少,但是卻又很喜歡控制+評論,家裡事情基本都他說了算,在孩子面前不尊重媽媽,經常數落媽媽的不是。且要求非常的高,即便孩子有進步,做得很好了,還是達不到爸爸的要求。小時候孩子不聽話,打過幾次狠的,造成孩子性格敏感,從心底裡怕爸爸,不願意跟爸爸親近。
案例三:上學期間基本跟媽媽在學校附近租房住,媽媽是自由職業者,爸爸基本只有週末陪伴,媽媽也是很要強,爸爸屬於溫和型,學習上媽媽插手得比較多,孩子也算全面發展,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了自己的主見,上四年級的時候突然迷上網路,學習成績呈下降趨勢。
案例四:爸爸媽媽工作忙,只能週末陪伴,平時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同班同學家裡度過,上五年級,爸媽由於更換工作,經常加班,陪伴的時間更少,加之到了叛逆階段,開始沉迷網路,成績下降明顯。
……
類似以上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相信看完後,大家都能看出這些家庭都有相通的地方:
一、缺少高質量陪伴。
二、家庭中爸爸或媽媽亦或爸爸媽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位。
大部分家長都只看到了我的孩子沉迷網路這個現象和結果,卻不會去反思我的孩子為什麼沉迷網路,看不到我們的孩子會有這些表現:有的孩子痛苦了,會選擇哭泣;有的孩子會選擇默默承受;有的孩子會找個東西來寄託和釋放,比如小說、菸酒、早戀,還有網路遊戲。卻總是為自己缺失的陪伴找很多的理由:我在外面拼死拼活賺錢,不是為了給你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經濟條件,卻從沒想過我們孩子在這個階段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愛的溫暖。也許孩子需要的只是一家人在一起開開心心的討論他喜歡的科學,或者是一起觀看他們喜歡的《奇葩說》娛樂節目。
再細細的觀察一下其他家庭,父母能高質量陪伴孩子,且能發揮好自己角色的家庭,孩子沉迷網路的還是很少的。一個精神上越富足的孩子,越不容易染上網癮;只有精神上有缺失、且自己無法找到健康方式去補償的,才容易網路上癮。
說到這裡,大家會說,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我的孩子沒有網癮。其實這個要分兩個情況來看待:
一、孩子沒有沉迷網路的家長也不能掉以輕心,或許你的孩子偷偷玩,你沒發現,或者你的孩子還小,暫時還沒嚐到網路的甜頭。切記要預防,“預防發生”遠遠重要於“事後救治”。別等悲劇發生的時候再去反思,去後悔,去彌補。
二、你的孩子不幸已經對遊戲上癮了,建議你別一味地批判他,禁止他,而是要理解他,深入反思他遊戲成癮背後缺失的是哪一部分。然後,補足他缺失的那部分,才能從本質上改善孩子游戲上癮的現狀。同時,我們要同理孩子“患有網癮的孩子是痛苦的!”
講到這裡,又會有家長說我也陪伴了,可我的孩子還是有網癮。很多專家的講座、書籍都有教大家方法,但是我想說的是很多家長難以持之以恆的堅持。當然也有客觀原因存在,但是一切客觀原因都能靠我們的主觀去做選擇,做改變,不是嗎?那些所謂的我要賺錢才能養家餬口,我實在沒辦法,諸如此類的說辭,其實一個家庭只要協商一致,分工合作,任何暫時的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陪伴孩子最最關鍵的幾年做好了,讓孩子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做到相對自律之後,其實就沒有什麼大問題了。可能很多家長誤以為除了孩子去學校的時間,我每時每刻都呆在他身邊就叫陪伴,錯了,那叫相互作伴,陪伴是要有內容輸出的。接下來我們從實際操作層面來說說,陪伴不在於時間多少,而在於靈魂扶持。
一、跟著孩子的節奏,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當孩子跟你討論古詩詞、文史方面的問題時,你沒有這些素養怎麼辦,當然我們都不是萬萬曉得家長,不可能都知道,那這個時候你是否願意花時間去找一些優質的音訊和孩子一起來聽呢?現在網路資源特別發達,只要用心能找到很多優質資源,利用吃飯或者睡前的時間和孩子一起聽上十幾分鍾。又比如你的孩子特別喜歡看《奇葩說》,你願意抽時間和他一起觀看,並誠心交流嗎?
二、注重儀式感,家人生日,或者是孩子在哪方面取得比較好的成績時,會一起吃個大餐,看個電影慶祝呢?讓孩子生活在充滿愛的幸福港灣裡。
四、持續觀察孩子的興趣點。這個大多數家庭也做不到持之以恆,給孩子報興趣班,也是喜歡跟風,覺得孩子的興趣就應該是去報班,其實不報班,也能有很多興趣可開發。而且孩子的興趣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小時候報的很多興趣班,長大了,能依然熱愛的少之又少。所以不必多,在於熱愛多點與堅持。
說到最後,我想說的是教育最重要的培養孩子自我學習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不管是學習還是興趣,他自己都能在家裡去鑽研,現在網路發達,很多優質資源都可以免費或付費取得,而且時間還不受限制。
比如我家孩子喜歡魔方、口琴、吉他。這些他都是自己鑽研,自己找網路資料,我們只需做好觀眾,提供工具,並在他氣餒的時候,帶著同理心給他舒緩心情即可。
喜歡鑽研魔方,媽媽給的魔方套裝驚喜
因為喜歡吉他,爸爸把裝備都置辦齊全
孩子自己在網路找合適的學習資源
孩子喜歡的文史音訊,媽媽付費購買
最後倡導:趁著孩子還小,多陪伴,多引導,儘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培養出良好的自律能力,願每個孩子都能像天使一樣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