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家長在教孩子語言的時候,我們家長都會希望教“我們家長知道的”、“我們家長感興趣的”、“我們家長覺得重要的”來提高孩子的語言。而這種“以成人為中心”的教育行為,很多時候會變成一種單向行為,如:孩子不感興趣的教學方式、對孩子來說太難的教學方式。
孩子不感興趣的教學方式
例如:孩子正在興致勃勃的玩著玩具,而我們家長卻拿出一張識物卡片,並準備告訴孩子卡片上的事物是什麼。雖然兩者都是“遊戲”,但對孩子來說,如果現在感興趣的物件是玩具的話,有時就不會對卡片表現出興趣。特別是孩子,他們不擅長切換(在這種情況下,停止玩玩具 = 切換到認識卡片)。
同時,在不能切換的情況下,當我們家長提問時,不確定是被問到玩具,還是被問到是卡片上的事物,孩子就會感到混亂。因此,如果孩子對此不感興趣,他們就很難學習語言。這就成為了孩子不感興趣的教學方式。
太難的教學方式
如家長教一個目前還只能說單字的孩子說“爸爸玩積木”這樣的三詞句。孩子會因為太難而無法理解,因此無法習得語言,這也就是對孩子來說太難的教學方式。
那麼,該如何避免無用功呢?
首先,我們家長要關注孩子“當下的語言”,那麼什麼才是孩子“當下的語言”呢?
例如:孩子在玩玩具車,那麼我們家長可以捕捉孩子玩玩具車時所說的話,如果孩子說“車車”,我們可以再重複“車車”。孩子說到藍色(玩具車顏色) ,我們重複說藍色。
如果家長關注當下的語言並重復那句話,那句話對孩子來說是現在感興趣的,作為一種教學方式也不會太難。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主導權從成年人轉移到孩子身上。 最開始是成年人做出反應,需要孩子跟著做出反應,之後是孩子先做出反應,成年人跟著做出反應,調動孩子的主動性。
那孩子什麼都不說就玩的時候,家長該怎麼辦?
這種時候,我們家長可以關注孩子當下的動態。例如:孩子在玩玩具時,我們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行為,並對孩子說:“寶寶拿著紅色的車車”。類似於實況轉播,但還是請注意兒童的語言發育水平,不要說孩子目前無法理解的太難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家長要清楚的知道孩子當下的語言水平之後試著把孩子說的話提高一個等級。例如:單詞到兩詞句的孩子,當孩子一邊主動說“車車”,一邊拿著車的時候,我們家長可以繼續說“開車”。以這種方式循序漸進的來教孩子,不要太過著急教孩子暫時還不能理解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