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孩子方面誰不想走出一條通天大道,可是,往往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死衚衕,這會讓那些痴心父母們多麼絕望啊。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擺在面前,家家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家都把眼睛往天上看,一路看天不低頭,心都太迫切了,可是,到最後,眼睛必須天天朝地上看,這不是很殘酷嗎?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很有意義,在哪裡看過也記不清了,但故事輪廓還有個印象,故事說的是有個鐵匠,生了個兒子,心裡想,我是打鐵的,社會地位卑微,我兒子一定要有出息,將來再也不能當鐵匠了,我兒子必須考上北大清華,我很有信心。因為鐵匠認為,就憑我手裡這兩把錘子,我也要把兒子錘進北大清華,於是,教育兒子的計劃就開始了。
從兒子上學開始,就高標準,嚴要求,每次考試排名必須名列前茅,班級名次必須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那我手裡的那兩把錘子可不是吃素的。然而,兒子偏偏考不出好成績,每次都達不到爸爸的要求,別說第一第二了,第十也達不到。鐵匠惱了,每次都要用錘子說話,考不好就錘一頓,兒子每次也都被錘得跟孫子似的。
可是,成績可不是錘子說了算的,孩子的成績越錘越差,兒子的皮也越錘越厚,你就打吧,只要打不死還是差生,反正我成績提不上去。可是,鐵匠還是不死心,揮舞著錘子,要一直錘下去,18年以後,終於把兒子還是錘成了的鐵匠,跟著爸爸打鐵,繼承家業。
鐵匠最後嘆口氣說:看來,這都是命啊,老祖墳上沒長那顆蒿子,不是那塊料,想上天最後重重摔在地上。在命面前,服了。那兩把錘子終於可以放下,再也不往兒子身上錘了。
這是宿命嗎?也是也不是。中國有句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環境使然,你那環境就不是培養龍的環境,說‘雞窩裡飛出金鳳凰’,這可能性不大,雞窩裡大機率還是雞,怎麼可能有金鳳凰。即便是鳳凰蛋放在雞窩裡,孵化出雛鳳來,最後也十有八九變成了雞。
但事情又不是絕對的,鐵匠要把兒子培養成棟樑之才,你就要有一套管用的辦法,你就要把錘子放下,那是打鐵用的,往兒子身上錘,就用錯了地方。教育兒子必須循循善誘,按照青少年成才規律來培養,把騰飛的翅膀插到兒子身上。可是,你會插嗎?如果你會,那兒子就能飛上天,如果不會,你只會用錘子說話,那最後還是把他錘成了鐵匠。
看來,教育還真不是鬧著玩的,想隨心所欲,把孩子當成一塊麵團,想怎麼揉就怎麼揉,想怎麼捏就怎麼捏,那就天真了。孩子不是麵糰,你揉不成塊。
孩子是一張白紙,等著你用最精妙的畫筆去精心描畫,最後變成一副精美的圖畫,一副價值連城的藝術精品。否則,信筆塗鴉,這張白紙就要變成一張廢紙。
孩子也是一座摩天大樓,需要你用最好的構思去設計圖紙,然後精心施工,從奠基到竣工都無懈可擊,最後才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偉大建築。否則,你設計時漏洞百出,施工時處處偷工減料,最後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不是歪了就是倒了。
想叫孩子真的成才,不管你是鐵匠、木匠還是鞋匠,你都得去研究教育,把裡面的奧秘弄通了,事情就好辦了。就像打鐵一樣,你把一塊生鐵放在火爐裡燒紅,在你的手上敲敲打打,最後變成一把菜刀、一把鋤頭或一件工藝品,你可以隨心所欲,因為你知道打鐵的那一套工序。
育人和打鐵一樣,也有一套工序,要是按照那套工序操作,就能隨心所欲,把孩子培養成你想要的人才。但工序決不能搞錯,否則,把錘子往孩子身上錘,那就錘錯了物件,錘錯了方向,最後就把龍錘成了蟲,把鳳凰錘成了麻雀。
不按套路出牌,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錘子亂錘,最後失望的只能是自己,把孩子錘壞了,也錘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