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田勝紀老師是日本著名的“育兒諮詢”專家,他從事教育30多年,指導過5萬多個孩子和父母改善親子關係。
在育兒諮詢的案例中,有許多家庭都陷入“斥責孩子”的氛圍中,父母想要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結果引來孩子的反抗,父母束手無策,轉而向石田老師求助。
石田老師為此創作《不斷斥責孩子的父母必知的5個原則》,剖析父母與孩子為什麼產生衝突?父母該怎麼辦?
石井女士是一個初三男孩的媽媽,她說別人說話時,兒子總是漏聽,所以經常惹父母和老師生氣。他不會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所以看起來有點懦弱。
兒子參加俱樂部的活動時,行動不敏捷、不乾脆,跟不上俱樂部的節奏,結果退出了俱樂部。
孩子成績中等,在學校沒有什麼要好的朋友,不僅沒有夢想,對學習也不上心。
石井女士很擔憂兒子,向石田老師諮詢該怎麼辦?在給出應對的建議之前,石田老師請這位媽媽先考慮下面幾個問題:
(1)父母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嗎?(2)孩子與父母的期待不一樣,就要去修正他嗎?
(3)孩子與父母的價值觀有可能完全一樣嗎?
冷靜下來的石井女士知道,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一不定”。
但看見兒子現在的狀態,還是忍不住要說“說話要清楚!”“快點兒去學習!”“為什麼不早點兒做?”。。。
石井女士在瞭解應對的“方法”之前,必須明白一個原則“世界上沒有人與她的價值觀完全一樣”。
兒子時常漏聽別人說話,可能是他覺得話題很無聊;他行動不敏捷,可能他性格就是慢吞吞;他沒有提起過有朋友,可能他暫時不想讓媽媽認識他的朋友。。。
孩子有自己的價值觀,如果想要了解孩子,就要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1、石井女士斥責兒子“說話要清楚”時,兒子閉上了嘴巴,再也不想說什麼了。
這時候如果說“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麼想呢?”然後平等地、認真地傾聽孩子的想法。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在向兒子說明父母的價值觀時,更容易找到達成一致的方向。
2、為了讓兒子行動敏捷,強迫孩子參加培訓活動,即使做了,結果也不會好。這類培訓活動,可能恰好是兒子的短板,他參加活動時沒有樂趣。
這時候如果石井女士“把注意力聚焦在能讓孩子內心愉悅的事上”,只需觀察或者詢問,兒子做什麼事會開心?不再糾結於參加俱樂部的活動,轉而尋找孩子喜歡和擅長的事,這種轉變,需要改變的父母。
3、為了讓兒子學習上心,參加管教嚴格的補習班。
先與孩子溝通,“今後如何對待學習”。如果孩子不願意,“強迫”孩子服從,結果是不會好的。
如果孩子願意上補習班,補習的效果才會好。
透過石井女士的諮詢案例,我們知道父母與孩子為什麼會產生衝突?因為父母期待孩子與自己有一樣的價值觀,甚至把想象中的“超高”價值觀,自己都沒有做到的部分,強加給孩子來實現。
要怎麼來解決衝突呢?首先是父母要改變觀念,對孩子的要求不能按照自己的標準,而是去與孩子溝通:孩子是什麼想的?為什麼?他做什麼事比較開心?做什麼事比較擅長?以後的學習要怎麼做?
這個過程還有一個好處,幫助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動思考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這兩個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