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體從未忘記》這本書中提到一項研究:艾倫·蘇勞菲和他的同事透過明尼達風險和適應生涯研究追蹤了180名兒童和他們的家庭。
當時是在1975年,他們與當地的醫療機構和社會機構共同合作,招募了第一次當母親的白人女性,她們背景各異,教養程度不同,但都非常貧窮。這一研究從孩子出生前3個月一直延續到孩子年滿30歲。
這個研究主要考慮幾個基本問題:兒童是如何學會調節自己的警覺水平,以集中注意力(包括避免警覺水平過低或過高)並控制他們衝動的?他們在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樣的支援?
在對父母經過密集訪談和測試後,研究從孩子剛剛在產房出生就開始了,研究者觀察新生兒,並對照顧他們的護士進行訪談。
從孩子出生7-10天時進行一次家訪,在孩子進入一年級前,研究者跟孩子的父母總共進行了15次的評估,之後定期對孩子進行訪談和評估,直到他們28歲。在此期間,研究者不斷向孩子的母親和老師收集資訊。
蘇勞菲和他的同事們還發現:照顧的質量與生理因素密切相關。無論孩子母親的性格、孩子出生時的神經發展異常、IQ,甚至孩子的活躍水平以及應對壓力的方式,都不能預測孩子青春期是是否會出現嚴重的行為問題。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父母對孩子感受的迴應以及他們與孩子互動的方式。
在孩子出生頭6個月是否給予密集的、強迫性的和入侵性的照顧,可以預測孩子在幼兒園及以後的過度活躍度和注意力問題。
1.如果孩子們可以受到養育者的持續照顧,他們都會成為良好的、有規律的孩子。
2.如果養育者是不穩定的、不可靠的,孩子會長期處於生理警覺當中。這時,孩子可能會透過各種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吵鬧、生病,逃學……
蘇勞菲認為:成年後的適應能力可以透過評價他在兩歲時有位多愛他的母親來預測。
在孩子出生的頭兩年,他的主要養育者應該是他的母親。那麼一個孩子在以後的人生中,在生命中產生的各種連線,應該都與早期的母嬰養育有關。
比爾·蓋茨的媽媽曾說:兩個民族的競爭,說穿了就是兩位母親的競爭。
所以,每一位媽媽都要加油孩子的未來,祖國的未來,都需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