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想上鋼琴課”
“你為什麼不想,鋼琴多好的,你有了才藝,大家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樣”
“哎呀,可是我一點也不喜歡鋼琴,上那課我難受”
“必須去,我小時候想學,沒有機會,現在你有機會,為什麼不學?”
“你喜歡你去學啊,讓老師給你教啊,為什麼讓我替你學呢?”
“我是你媽媽,你不學也得學”
“你生孩子就是替你完成夢想的嗎?
帶孩子去圖書館的時候,路上一對母子爭執,孩子哭著給媽媽說,媽媽也很憤怒,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對於興趣班,我一直覺得孩子自己喜歡就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就有動力。比如孩子寒假,雷打不動讓我帶她去圖書館,或者書店去看書,每天一去就是半天。
從小給孩子看繪本,讀繪本,已經養成習慣了。給孩子挑選繪本,我都會選擇繪本的作者,獲過什麼大獎。比如最開始看《點點點》《宮西達也系列繪本》,《好餓的毛毛蟲》,後來慢慢喜歡看我們國產的繪本。
在繪本的選擇上,看它的權威性,比如父母必讀雜誌社與紅泥巴讀書俱樂部共同發起優秀童書排行榜,從榜單上挑選繪本,孩子喜歡看的繪本才是好繪本。
前段時間迷戀的《公主是怎麼挖鼻屎的》,還看了很多天,這幾天又換成了《從前有個筋斗雲》。
《從前有個筋斗雲》這本書是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紅帆船),文李明華、陳沛慈 , 圖李卓穎。
書中看似描寫了西遊記中小配角筋斗雲的故事,其實講述的是發生在每家每戶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日常生活,幫助家長認識孩子,也讓孩子發現自己。
孩子看得笑哈哈,我們一起讀的時候,我也覺得很有趣,形象地描述著筋斗雲,但是我的腦海裡特別有畫面感,蹦出一個個可愛的孩子,身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透過筋斗雲的故事,使我們從中也學會了各種育兒理念,對孩子的教育有了方法。
來我們一起看看,都有什麼故事發生呢?
《西遊記》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每年的寒暑假,經典的假期劇場,都會播放它。小孩子都喜歡看唐僧師徒西天取經,一路上斬妖除魔,九九八十一難,取得正果。
那麼取經回來的齊天大聖被封了鬥戰勝佛,這朵可愛的“筋斗雲”去哪裡了?後來發生了哪些事情呢?
這就是這本書中要講述的內容了,我們家長和孩子一定要看看哦:
一、尊重孩子的天性
在書中啊,這朵小筋斗雲就跟孫大聖一樣,特別活潑好動,它呀就壓根坐不住,閒不下來。看看,是不是我們的孩子都一樣啊,活蹦亂跳的,成天動這個動那個,一刻也不閒。老人帶的時候總會說“這孩子屁股是尖的,坐不住啊,像個猴子一樣”,是不是特別有畫面感,愛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
因此,我們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好動愛玩,而不是與之對抗,打壓孩子的天性。
二、讓孩子去探索,並指導孩子方法
看看,是不是像我們家長一樣,給孩子找事情,孩子做什麼都做不好,然後數落孩子,孩子委屈,我們還生氣呢?
那麼大家去看看這本書裡,小筋斗雲最後能否找到自己喜愛的事情做呢?
三、孩子的成長路上,關鍵時期提供關鍵幫助
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能像我們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有較深刻的見地。他在成長中,總會遇到自己困惑的地方,這個就需要我們大人來給孩子指導,提供幫助。
小筋斗雲在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過程中,不斷追問:我是誰?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就好比,我們家長在孩子成長中,給孩子報班,報了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孩子在不斷地試錯,嘗試著不同的興趣,最後我們和孩子商量選擇其中一兩項,孩子比較擅長且自己喜歡的班。
愛孩子,每個孩子都是愛的,教育孩子,每個家長都需要學習的,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們給孩子關鍵期提供關鍵的幫助,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替我們完成自己未實現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