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兒歌《嘚啵嘚啵嘚》歌詞非常好“……爸爸整天嘚啵嘚啵嘚,孩子你要聽話。媽媽整天嘚啵嘚啵嘚,都是為了你呀。如果我什麼都聽你的,我怎麼能夠比你強呀!”
從這個聽起來很歡快的歌曲裡透出孩子的心聲,“如果我什麼都聽你的,我怎麼能夠比你強”。同時我們從歌詞裡,也好像看到爸爸媽媽整天“嘚啵嘚啵得”的嘮叨。“你要聽話!”“都是為了你啊!”如果孩子經常性的處在這樣一個環境裡,孩子很容易焦慮,也非常有壓力,焦慮讓孩子心煩,甚至想頂撞,但是有時又不敢,如果一頂撞不是怕捱打就是怕挨說、甚至怕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是個乖乖的孩子、不要自己了、或者拋棄自己了。他們懼怕是其中之一。其二是,一旦自己犯錯了,內心就會想起爸媽說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啊!”,內心產生愧疚感。久而久之孩子會壓抑自己,危險的訊號已經悄悄開始了。孩子會習得性無助。
所以,現實生活中爸媽眼中好孩子的標準是:學習好,上學聽話不打架,在家不氣爸媽和爺奶,有禮貌,能給自己爸媽臉上貼上金光閃閃一個又一個獎狀等等等等。
在這樣的標準下,滋生了強勢爸媽,虎爸虎媽就產生了。尤其是強勢的媽媽居多一點。
強勢的媽媽在家庭裡的地位高高在上,甚至是無法撼動的。幾乎目空一切,誰都得聽我的,我說了算,因為我說的都對。孩子們都得仰視她。並且琢磨自己的媽媽是這樣,是不是所有的媽媽都這樣?這樣的後果是:強勢的媽媽背後站著一個弱勢的孩子。裝出來的乖乖女和媽寶男。
然後,麻煩就接踵而來,你要考班裡多少名,全校多少名?將來上重點初中,重點高中,甚至重點大學,目標一定,就開始了塑造階段,把自己親生的孩子和別人比較,你怎麼沒有人家誰誰誰學習好?你怎麼這麼笨?你是豬腦子嗎?……
有時爸爸站出來說話,當和事佬。一遍勸老婆息怒,一遍護著孩子,一遍和孩子一起道歉。這還算是好的,有的爸爸會和媽媽站在一起指責孩子,媽媽批評你,是為你好,一個老師教的,人家能考好,你怎麼就考不好呢?……
如果媽媽正在氣頭上,爸爸弄巧成拙的話,怒氣衝衝的媽媽直接啪一巴掌給了爸爸,繼續罵,看你生的好孩子,讓人不省心,向你一樣笨,你天天也不管孩子,天天就知道吸菸喝酒交朋友,又開始了嘚啵嘚啵嘚。甚至因此讓矛盾升級,夫妻開戰,孩子躲在角落裡偷偷看。殊不知你們的現在就是孩子的未來。
為了拔高孩子成績,督促監督嚴要求高期待,孩子想看電視不讓看,想看課外書不讓看,想玩會遊戲不讓玩,想和朋友出去逛街怕學壞。稍有不慎非打即罵。飯桌上分析成績,順便批評教育,孩子吃飯如同嚼蠟。睡前批評教育,要求幾點起床背誦課文英語單詞等。
久而久之,孩子厭學的厭學,早戀的早戀,玩遊戲上癮的上癮,學習開始下滑,開始找藉口肚子疼頭疼請假回家,祈禱自己生病可以回家,甚至有的孩子為了生病,夜裡專門不蓋被子讓自己凍感冒好請假回家等,時間一久,孩子真的出現了頭疼肚子疼等症狀,甚至有的孩子出現自傷自殘、抑鬱焦慮恐懼等等。
內心強大的孩子,頑強的完成了學業,甚至在高壓下考上了不錯的學校。但是他們有的害怕交友,有的害怕結婚,覺得結婚是很痛苦的事。有的孩子反抗意識強,覺得自己終於成年了,可以自由了,可是找物件又遇到困難了,談一個,媽媽說不行,再談一個還是不行。結果孩子自己找的物件,媽媽說不行,媽媽託人介紹的物件,孩子又不喜歡。一晃過了最佳年齡。有的孩子甚至為了逃避媽媽的掌控選擇努力再考研考博,越遠越好,躲避掌控。求孩子內心的陰影面積,無解。
強勢媽媽的影子會是給孩子心靈造成一定程度的創傷。更可怕的是,孩子在無意識當中,最終也變成了她曾經最討厭的那個媽媽的形象。
不可否認媽媽是愛孩子的,但是這種強勢的極端的愛的結果,是孩子沒有得到真正的愛。這種愛是有毒的。
“為母則剛”這裡的“剛”不是強勢,母親學會“示弱”才能給孩子強大的機會。就像《嘚啵嘚啵得》那句歌詞一樣,“如果我什麼都聽你的,我怎麼能夠比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