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想象力和創造力不管對於大人還是孩子來說都是重要的能力,但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可能是出於對家長最原始的信賴或者擔心自己做錯事,所以從小就“死腦筋”將家長的話奉為金科玉律,有時候甚至到了死板的地步。有部分家長認為孩子這種“死腦筋”的行為是孩子情商低的緣故,但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孩子的這一行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他的思維韌性不足。

在某短視訊平臺上有位視訊博主分享了他在幼兒園時期因為恪守媽媽的教誨而鬧出的笑話。這位博主的媽媽因為怕自家孩子被陌生人哄騙走便告訴博主,放學的時候除了媽媽來接誰接都不要走。結果有一次媽媽因為臨時有事讓爸爸來接,我們的博主作為一個聽話的孩子當然不肯跟爸爸回家,甚至以為爸爸是壞人假扮的所以大聲呼救以至於爸爸差點被保安扭送到派出所。經過這件事後媽媽又告訴孩子,除了爸爸媽媽來接之外放學之後不要跟任何人走。結果有一次爸爸媽媽都有事所以換成奶奶來接,然後我們的博主在看到奶奶後稍加思考就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和奶奶一起回家的要求,直到媽媽打電話過來告訴博主可以跟奶奶一起回家博主才答應了。遵守家長的教誨和叮囑本身是孩子聽話的表現,但像博主一樣“死腦筋”不知變通只會帶給孩子新的麻煩。記憶和遵守規則的能力只是學習的第一步,想要孩子擁有良好的成長還需要思維韌性。

思維韌性

韌性一般被用來衡量金屬,而當它被用來度量思維時它就是一種時間概念。思維韌性一般來說是指一個人從開始思考問題到結束的時間,在《韌性思維》一書中則被認為是一種體系抵消干擾,並且保持基本功能和構架的能力。對於韌性思維的解釋看似和孩子“死腦筋”無關但其實不然,如果一個人的思維韌性不足即思考的時間過短,那麼他思考問題的深度也就相對淺顯,在解決問題時喜歡套用固有的結論並且在遇到難一點的問題時很容易放棄思考。因此思維韌性不足的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會習慣性的照搬家長或者老師的遵囑而不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和變通,這樣的孩子自然而然成為了大家口中的“死腦筋”。

那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思維韌性不足的情形呢?有以下兩點:

第一,家長的思維僵化

家長所受的教育相比於現代教育來說要死板,所以有時候家長們在一些事情面前也不懂得變通,或者是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想象空間。我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故事,妻子因為有事要求丈夫將洗衣機裡孩子第二天要穿的校服晾好,原本妻子指望丈夫順便將洗衣機裡的其他衣服晾好,結果第二天回家一看,丈夫居然真的只晾好了孩子的校服其他衣服都原封不動的放在洗衣機裡,這讓她哭笑不得。其實這種習慣按照指令和已有經驗做事而不加思考和變通的家長,孩子自然而然會在模仿家長的過程中受到影響。

第二,家長過於嚴厲

有部分家長因為想要避免孩子出錯或者沒有足夠的耐心陪伴孩子去探索世界,所以總習慣於給孩子下達過於精細的指令。其實這種在家長看來省事的方法會完全的抹殺孩子靈活思考和發揮的空間,以至於當孩子面對的實際情況發生改變時,他們仍然會依照已有的經驗去做事從而變得“死腦筋“。

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孩子面前展現的大多時嚴厲苛刻的一面,他們對待孩子的教育方式即批評和責罵並不允許孩子有著自己的想法。而孩子生活在這種過於強勢的家長權威之下,他們對待新事物的積極性和自主性都會被磨滅。因此他們總習慣於在遭遇新事情時向家長需求幫助,缺少獨立性,而且即使自己想出了另一種解決當前事情的辦法也不敢輕易實施。其實這正如羅曼羅蘭所說,嚴厲的話語就像一塊燒紅的烙鐵,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深深的烙印。

孩子思維韌性不足不僅會導致他們變得死板還會讓他們變得固執己見和自負。這是因為他們心中已有的認知已經被重複了數次,他們認為這就是真理從而不願接受新事物和別人的意見。

那麼家長究竟該如何鍛鍊孩子的思維韌性呢?有以下三點:

第一,允許孩子異想天開

麥克萊曾說在所有人中兒童的想象力最為豐富。孩子的世界裡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因此他們的腦海裡總是會出現很多奇思妙想,而這些想法或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又或是深入淺出發人深省,所以鍛鍊孩子的思維韌性首先就是不能壓抑孩子的想象力。而且根據研究表明3-4歲的孩子的好奇心正是最旺盛的時候,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最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對於孩子的管制過於嚴苛並且完全不讓孩子插手身邊事物,那麼在孩子逐漸失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的同時家長也錯過了培養孩子思維韌性的最佳時間。

第二,多問孩子為什麼

有的時候孩子會出於對家長的信賴在遇到問題時會首先考慮向家長求助而不是動用自己的思維,並且按照家長的建議行事。因此當家長遇見孩子在做事時表現出死板一面的時候,家長可以多問孩子為什麼從而讓孩子對於這個問題進行重新思考,或者更改問題中出現的情況從而讓孩子的大腦做出相應改變。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多問孩子為什麼可以幫助孩子養成思考自己行為的前後因果關係的習慣,這樣當孩子遇到相似的事情時自然會懂得變通。沒有經過思考就履行的引導對孩子來說有時候是一種禁錮,即使思考之後做出的選擇是錯誤的也強於沒有思考的正確選擇。

第三,更多的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思維韌性對思考時間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常常還沒有充足的思考就被家長粗暴的打斷。有時是苦思問題時被家長不耐煩的指出答案,有時是糾結結果時被家長擅自選擇……在生活中像這樣的小事不勝列舉,實際上正是這一件件小事磨掉了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及耐力。孩子只有經過這樣的重複訓練才能逐步具備應對新情況和更高難度問題的能力,家長過早的介入除了打斷孩子的思路外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依賴,從而習慣性的等待家長的幫助。

孩子的思維韌性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家長從小營造一種“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氛圍對其進行鍛鍊的。只有家長對待事物有個思辨的態度,對於孩子的想法不過分干預,通過言傳身教才能讓孩子的思維韌性更強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寶媽辛苦給全家人做飯,喂孩子後發現自己補品被吃光,大哭卻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