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不久前,跟老同學一起聚會,席間說起孩子讀書的事情。在我講著陪兒子閱讀的趣事時,一位朋友有些煩躁的開口了:
“嗨,孩子跟孩子就是不一樣,我家那小子就一點都不喜歡看書。”
這下,我們把視線都轉向了他,我忍不住問道:“怎麼個不喜歡法呢?”
“他媽一邊給他讀書,他就不停的手裡鼓搗這個鼓搗那個,甚至有時候注意力全在電視上,根本就不聽。幼兒園老師要求每天親子閱讀,經常就是做個樣子拍張照片了事。你們說現在孩子事兒也太多了,大人工作一天夠累了,還得搞什麼親子閱讀!”
我說:“你們陪孩子讀書,還開著電視啊?”
他回答:“我在外面忙一天,回家就只想看看電視放鬆放鬆。”
然後大家默契的結束了這個話題,轉而去說別的事了。
但是我心裡在想,這種大人根本不享受、不營造環境,不想去付出任何心力的“應付式親子閱讀”,怎麼可能教出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呢?
01 真正的親子閱讀是什麼?親子閱讀,就是以書為媒介,以閱讀為紐帶,家長和孩子一起用多種方式讀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家長和孩子共同享受書籍的美好,對孩子語言能力的培養、認知的鍛鍊、腦部發育都有著莫大的好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枕的愛心的家庭。
親子閱讀,是高品質陪伴的最好方式之一。
我有一個朋友,她家6歲的女兒是個出了名的小書蟲,只要媽媽陪著讀書,就能一本又一本不厭其煩的讀下去。
有一次,我們開玩笑的問她:“你為什麼那麼喜歡讀書啊”
小姑娘認真回答:“因為讀書的時候,媽媽陪我最用心”。
親子閱讀,一定是親子在前,閱讀在後。孩子在與父母一起讀書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愛意,書本的趣味。從而與家長形成深刻的情感聯結,並把閱讀同這種情感感受連線在一起,這才是親子閱讀最大的意義。
閱讀習慣,是父母送給孩子一生最好的禮物。
最近,全國教育改革有了一項歷史性變革。
2019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的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都使用統一部編版教材。
全科目考題閱讀量大大增加,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表示: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水平。將有15%的孩子都可能看不完題!
孩子的閱讀能力提升到了空前重要的位置,而閱讀習慣,一定要是從小培養的。
美國伊諾斯大學的研究者德多金教授,曾對205名具有較強閱讀理解能力的兒童進行了調查研究。
結果表明,這些兒童在學齡前就已經具備了相對獨立的閱讀能力,他們的共同之處是:從很小的時候起,父母就使他們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
而培養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親子閱讀。
孩子和父母共同徜徉的書籍的世界中,一起聽書、講書、玩書、甚至唱書,這種愉快的記憶會一生留存在孩子的腦海。成為孩子閱讀最原始的動力。
有人就這樣說過:我為什麼愛讀書呢?因為看到書,我就感覺很快樂。
02 陪孩子讀書,這三種心態千萬不能有。目前,有很多家長都意識到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也知道應該同孩子一起做親子閱讀,可是行動上卻總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偏差,導致達不到良好的效果。
家長朋友們要注意,陪孩子讀書,這三種心態千萬不能有。
一、急功近利,追求表面成果。
常常能聽到有家長這樣說:親子閱讀好長時間了,怎麼孩子說話還是不利索啊?怎麼孩子語文成績還是沒提高啊?怎麼合上書問孩子,一個問題也回答不上來啊?
這樣的家長,就是進入了一個急功近利的誤區。親子閱讀是一個緩慢浸潤的過程,最重要的地方在於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而不是一味強調孩子吸收了多少,能說出來多少,成績有沒有進步。
二、讀書像上課,要求太過嚴格。
有很多家長覺得,讀書就要認認真真的,正襟危坐,從頭讀到尾,然後從學到東西。確實,閱讀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但是對於早期的幼兒親子閱讀來說,閱讀是遊戲,繪本是玩具。
每個孩子在最初,都一定是喜歡讀書的,因為圖畫好漂亮,故事好有趣。
可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爸爸媽媽不是以和孩子一起玩的心態來玩閱讀,而是刻板機械的利用繪本來教育孩子,那麼這個不愉快的過程一定會激發孩子的牴觸心理,造成孩子對書本的排斥。親子閱讀,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三、流於形式,無法真正沉浸其中。
希望孩子喜歡閱讀,,可是有很多父母,自己卻並不喜歡讀書。每天機械性的給孩子講幾本繪本,自己心不在焉,或者一邊講一邊不停的拿起手機處理事務。
這都屬於:機械性閱讀。
孩子是非常敏銳的生物,他能準確的感知出爸爸媽媽對一件事是興趣缺缺還是飽含熱情。親子閱讀,應該是全身心的與孩子交流、互動,父母子女雙方都非常享受的一段時光。也只有這樣的親子閱讀,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那麼,想要高品質的親子閱讀,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03 四個方法,點燃閱讀興趣,提高親子閱讀品質。一、打造愉悅的家庭閱讀環境。
有一位老師曾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班上有一位學習比較困難的後進同學,孩子也不是不學習,就是成績始終不太好。他就到這位同學的家裡去家訪。
孩子爸爸熱情的接待了他,並帶他參觀了新裝修的大房子,但是看完一圈,他疑惑的問:“孩子的書架在哪裡呢?”
孩子的爸爸只能看著空空的博物裝飾架目瞪口呆。
一個家裡連書架都沒有孩子,如何愛上閱讀?
親自閱讀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在家中給孩子佈置一個或多個閱讀角,打造一個處處是書,處處都能讀的環境,這樣,讀書自然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重要。
所有的牆角,都能是孩子讀書的樂園。
繪本封面朝外,能顯著增加孩子的閱讀興趣。
櫃子的側邊,也可以成為小小書架。
閱讀角一定要溫馨又舒適。
育兒大V米粒媽說過:“世界上沒有比設一個閱讀角更簡單的事了,有書,有坐下來的地方,就是一個閱讀角。”
二、讓孩子自由選擇書籍和讀書的方式。
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曾說過:“要相信孩子的審美,引導孩子養成閱讀習慣,首先就要在保證內容健康的前提下,放手讓他們讀自己想讀的內容。”
相信每個家長都經歷過這樣的親子閱讀難題,自己覺得很有意義的書,孩子興趣缺缺。自己覺得不知所云的繪本,孩子卻看的哈哈大笑,津津有味。
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一定要符合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現狀,而最懂孩子的,一定是孩子自己。大人不要人為的去限制孩子的選擇,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的精神審美也一定會逐步提高起來。
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大量的提供書籍,發掘孩子的興趣,然後和孩子一起愉快的閱讀就可以了。
過分擔心孩子的文學審美會因閱讀的題材而受到影響,強迫他們閱讀超過年齡閱歷理解範圍的“大部頭”書籍,反而容易產生拔苗助長的反作用。
三、給孩子表達的空間,家長只做引導者。
一本書讀完,很多家長總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歡絮絮叨叨給孩子延伸“大道理”。當孩子接收不到家長的意思時,還會反覆說,就是想說服孩子。
關於這一點,著名作家黎戈說:“家長想要說服孩子,這其實是在孩子身上找存在感。一個優秀的家長,越是愛孩子,就越應該把自己從孩子身上拉開,不要把自己強加給孩子”。
對這一點,我自己也深有體會,有一次,我給兒子講龜兔賽跑的故事,講完後,我忍不住提起來:“你看,小烏龜都跑到終點了,小兔子還在這裡睡大覺呢”。
我的本意當然是想提醒他,你看小烏龜堅持到底所以贏得了勝利,小兔子中途偷懶導致輸了比賽。
可是兩歲半的兒子指著躺在石頭上的兔子咯咯笑了起來:“這個小兔子睡得呼呼的,你看它還做了一個美美的夢呢”。
我啼笑亦非,收回了嘴邊的大道理,和孩子笑倒在了一起。
每到這種時候都覺得,和孩子一起讀書的這一幕,是我生命裡最美好的回憶之一。
千萬不要講大道理,如果說家長一定要說些什麼、做些什麼,那麼家長最好的職責,就是做好一個引導者。
在孩子稍微大一點了以後,在讀一些熟悉的書時,我會有意識的提問題:“誒呀,波波這是怎麼了啊。”
兒子認真回答:“他哭了,你看他流眼淚呢。”
“啊,他哭了,他有點傷心是不是,那他為什麼哭了呀?”
“因為他的玩具朋友不想跟他玩了,走了,去找新朋友了。”
就是這樣很日常的小問答,卻可以全面的鍛鍊孩子的觀察力,思考力,共情能力,表達能力等等多項技能。兩歲的時候,兒子已經能拿著最喜歡的繪本,把裡面的故事從頭到尾的講下來。到現在,甚至還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編故事了。
家長少說,孩子多說,才是正確的引導方式。
四、固定時間,長期堅持。
這是最簡單,無須任何技巧的一條,同時也是最難的一條。
2016年,深圳啟動了一項針對針對學齡前兒童及其家庭的早期閱讀教育公益專案——“閱芽計劃”,該專案由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和多家政府部門聯合發起,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最大型的漢語兒童早期閱讀干預專案。
一年多來,由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研究員陳思、終身教授凱瑟琳·斯諾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對閱芽計劃進行了跟蹤評估研究,而在作為研究樣本的1044個家庭中,能夠做到每天陪孩子閱讀的家庭只有9%。
而在英語國家同樣型別的研究中,哪怕是低收入家庭家長,每天保證和孩子一起閱讀的都能佔到50%。
堅持陪孩子一起讀書吧,是午後也好,是睡前也好,選一個自己和孩子都比較放鬆的時間,每天陪孩子讀上哪怕10分鐘的書,也許就能改變孩子的整個人生。
《朗讀手冊》裡講過一個叫艾琳的小姑娘的故事,她媽媽從她出生的第一天就開始給她讀書。
在艾琳10個月大時,媽媽開始固定在三餐的餐後給她讀書,在媽媽的日記裡經常有這樣的記錄:
“2月4日,早餐後9本書,午餐後10本書、4首詩,晚餐後7本書。”
就在這樣長期而穩定的堅持下,艾琳24個月時,已經知道上千個詞;4歲時,就可以聽長達100頁的長篇故事;《朗讀手冊》的作者吉姆崔利斯給了她這樣的評價:
“她表現得既熱情,又泰然自若,充滿天賦,而且口才極佳,是我見過的最出眾的年輕女士之一。”
在美國的一項研究中,中產階級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在發展中產生的差異大概為33%。而這33%由社會經濟地位帶來的差異中,有20%都可以通過家庭親子閱讀來彌補。
親子閱讀,我們的目的不是孩子在5、6歲時能懂得多少知識,有多麼大的閱讀量。而是為了孩子在30歲,甚至40歲之後,都還能飽含對書籍的熱愛,對知識的熱情。
現在就拿起書來,跟孩子親親熱熱的靠在一起,為他讀上一小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