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多參加運動吧,它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改變。除了讓孩子身體更健康以外,運動帶來的好處,還有很多很多。
經常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孩子大腦的記憶和思維能力,還能提高大腦反應速度。
參加體育運動,能夠很好地擊退孩子的拖延症,提高行動力。
定時定量的運動計劃,會讓孩子更守時,更自律,生物鐘也會變得越來越健康。
運動,讓孩子多餘的精力得以發洩,釋放心理壓力,變得更加愉悅和專注。
今天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揭開運動帶來身心改變的真相,讓我們更加清晰認識運動的重要性。
運動,讓大腦與身體協調發展早期人類的一切活動,本身就是運動。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參與各種活動中,來不斷地獲取食物和用品,以抵抗飢餓、寒冷和各種意外的死亡威脅。
這些活動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人們在活動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與各種活動相適應的身體與大腦反應。
比如,人類早期在對付生存威脅中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戰鬥或者逃跑”系統。人們每天需要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兩種:
戰鬥,獵殺一個不那麼危險的動物;逃跑,避開凶猛的野獸。
這個系統一旦啟用,我們的身體會自動產生一系列的變化:
腎上腺素大量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壓增加。動脈開始向肌肉傳送更多的氧氣,肌肉為了增加爆發力而變得僵硬。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壓力反應。啟動壓力反應系統,我們就可以做出戰鬥,或是逃跑的行動。
壓力反應還會啟用大腦中控制注意力,意志力和記憶的系統,有助於大腦記錄下這次經歷,為將來作參考,從而提高未來再次應對類似情況下的生存技巧。
而人類的大腦思維能力,也是在活動中漸漸形成的。如何獲取食物、去哪裡獲取、什麼時候出發,這些是大腦需要去計劃的。
那時候,人類的大腦與身體相互配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人類的一系列壓力反應都是為了適應身體活動需求而形成的。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人類的計劃能力,創造力、用理想激發行為的能力,都離不開大腦中負責支配運動的區域。
現代人的身心問題,源於大腦進化了,身體卻還停留不動經過50萬年的發展,科技資訊科技,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大腦所處理的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的思維能力已經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飛躍,而我們的身體與50萬年前的原始人相比,幾乎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
久坐不動的現代生活,破壞了我們的本性,正在成為我們長期生存的最大威脅之一。
身體本來就是為了不停的活動而準備的,我們卻讓它長時間保持靜止。這不僅讓身體與大腦分離,還把身體上的壓力轉嫁給了大腦,導致許多心身疾病。
運動,才會讓身體有機會回到它最擅長的環境中。
缺乏運動,摧毀的不僅僅是我們的身體,同時還有我們的大腦。現在,我們的身體和大腦面臨的最大麻煩,是人類過去從未有過的全新的壓力。
我們知道,戰鬥逃跑系統,只是一個用於對付眼下麻煩而自動啟動的應激系統。
可對現代人來說,壓力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戰鬥或逃跑了。我們面臨著各種生理壓力,心理壓力,工作壓力、學習壓力,以及其他來自社會上的各種壓力。
這些壓力讓我們無處躲藏,既不能夠戰鬥,也不能夠逃跑,只能默默地承受著它們。
可能有人認為,這些壓力於原始那些生存壓力相比,並不算什麼。但其實對大腦而言,所有壓力的唯一區別,只是程度的輕重而已。
從生物學角度講,搬一個箱子與面臨失業,啟用的是相同的神經傳導部位。
無論是孩子要學習英語,還是大人面對老闆在會議上的質問,或在運動中鍛鍊肌肉,都會對大腦產生要求,只是壓力的內容和形式不同。
它們對大腦而言,除了程度強弱外,並沒有什麼分別。
如果我們每天只能夠被動承受這些壓力,就會面臨慢性壓力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為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
長期處於慢性壓力中,壓力反應會讓身體渴望能量。
所以,在壓力來臨時,我們常常想吃高熱量的垃圾食品。
在慢性壓力下,腹部也會囤積能量來應對壓力,很多人的啤酒肚就這樣形成了。
在長期缺乏運動的狀態下,壓力就成為了身體與心理的一種危害。
唯一的辦法是,積極應對壓力。而其中最好的應對途徑,就是運動。
為什麼運動可以有效緩解壓力?因為,我們人類對壓力所產生的生理反應,本來是為身體上的 “戰鬥逃跑”行動做準備的。
而現在,我們這一系列生理反應所要應對的事情已經不存在了。但,壓力反應依然讓神經系統處於警戒的狀態:肌肉僵硬,心跳加快,血壓增加……
這些反應如果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處理,會引發我們的失控感併產生恐慌。我們還會對接下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都保持高度的敏感。
如果長期保持這種狀態,就有可能會發展成為廣泛性的焦慮。我們開始預感每件事情都會成為一個災難。這就是為什麼,心理學上把焦慮症描述成“對不存在的事情的不安感”。
而運動,能讓焦慮的生理反應,有機會真正地去應對它們天生就該應對的事情。從而調動了身體本身的平衡機制,有效消除了壓力所引發的後續影響。
這就是說,焦慮其實是一種認知上的錯誤。我們把身體沒有完成的任務,當成了大腦,沒有完成的任務。
當我們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就可以利用運動的方式來減少焦慮症狀。久而久之,大腦就會認清這些症狀的實質,從而獲得重新規劃認知的能力。
運動有助於改善注意力缺乏及多動症很多孩子本來要坐下來學習,結果卻變成了找東西、整理書桌或做其他無關的小事。很多注意力缺乏,或者叫注意力障礙患者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大家常提到的拖延症,其實也是注意力障礙的一種體現。
研究發現,小腦不僅保持肌肉運動的節律性,還負責調節大腦某些區域,使其順利保證神經訊號傳遞的連貫性。而注意力缺乏患者小腦的部分割槽域容量比正常人要小,且功能失調,所以很難保持注意力的連貫性。
運動和注意力共用著一部分的神經傳導路徑。所以,體育運動實際上能夠同時鍛鍊孩子的注意力和肢體動作。
大約30%的注意力缺乏患者還有閱讀的障礙,有理論認為,這是眼球運動障礙造成的。
英國研究者曾對35名有閱讀障礙的孩子進行每天兩次的運動療法,每次十分鐘。通過這樣極為簡單的動作練習六個月後,這些孩子的閱讀和書寫的流暢度都有了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運動在讓我們身心統一的同時,也給大腦帶來了一系列有益的生理變化。它讓壓力找到有效的出口,改變神經迴路,從而改變大腦的認知,有效緩解了壓力和焦慮。
當我們把身體的緊張用在運動中,大腦就會認為,這些負面的生理反應是跟運動關聯的。這樣,它就不會把不安感與更廣泛的生活事件連線在一起。我們的壓力和焦慮就會減少了許多。
既然運動有這麼多的好處,那就行動起來吧!
帶孩子一起參加運動,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減輕心理壓力,讓身心更愉悅的同時,提升專注力,讓學習更高效。
參考資料:《運動改造大腦》
致力於教育領域優質圖文創作,與大家一起成長,讓孩子擁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