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兒童要創造自己,他必須生活在愛和自由中,他必須擁有時間、空間,必須擁有愛的照顧和支援,這樣,他才擁有創造自己的機會。”
每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大多數父母未曾給過孩子自由。在我們的固有觀念裡,孩子就要被管教和約束,卻不曾想過他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想擁有自由的權利。
幸福和快樂感一定要在童年經歷,經歷了,體驗了,感覺了,就會對幸福和快樂有了認識,將來就會擁有這些。這正是幸福成長的內涵,幸福也是要成長的。
1. 擁有愛,是兒童幸福的根源。
現在的社會中,我們常常遇見那樣的一類人,在親密關係中一味討好對方,哪怕對方一直在傷害她,她也不願離開,經常自我洗腦,自我沉醉,旁人怎麼勸都沒用。
其實這類人就是童年時期嚴重缺愛,心理沒有安全感,就會一直尋找愛,討好對方,一旦對方給一塊糖,就奮不顧身地陷進去。
而正常地得到父母愛的孩子,在長大後會把安全感建立在自己身上,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發展上,而不是從別人那裡尋求安全感。
得到愛的孩子,獨立性強,思維開闊,自信,記憶力好,在陌生的環境中容易建立安全感。因為他有一個穩定的愛的環境。
當父母愛孩子時,孩子就學會了愛一切,愛是兒童最好的食糧。可現實中很多家長在用錯誤的方式愛孩子,給孩子買最好的衣服,最貴的玩具,報最貴的培訓班,可卻不願和孩子一起去玩把沙子,在孩子需要他的時候,他只是低頭刷手機。
豐厚的物質也許是愛,但絕不是正確的愛,一件衣服的昂貴與否,是不是大品牌,並不能贏得孩子的歡心,反而父母的用心陪伴,能激發出孩子真正的歡笑聲。
現在的家庭裡,父母訓斥孩子、給孩子臉色好像是家常便飯,父母認為兒童毫無自尊可言,兒童也果真漸漸喪失了自尊,長久下午,也就習慣了被父母打罵的行為。可悲的是,等他長大後,他會用一生的精力去維護自己那點可憐的自尊,在矛盾和痛苦中苦苦掙扎。
父母都會說,我怎麼會不愛他呢,我給了他生命,給他吃穿,養育他,我心裡很愛他。但是,你卻每天埋怨他,指責他,訓斥他,給了他一大堆否定的話。你會當著客人的面吵他,甚至在大街上就踢了他一腳,這些行為都不是愛,而是傷害。
到底什麼是愛呢?愛是忍耐,是慈祥,愛是相信和包容,愛是永不止息的期待。
而家長如何學會愛孩子?當我們的自身經驗也不足夠去指引孩子的教育時,我們應該去學習,去懂經典書籍,去自我成長。去了解兒童的成長規律和心理構建過程,這樣就會明白孩子,明白孩子為什麼喜歡玩水和沙子,為什麼同樣的故事要一聽再講,為什麼每天都看同樣的動畫片。只有我們瞭解了,才會去理解。
2. 擁有自由,是兒童得以成長的基礎。
愛是孩子獨立的前提,獨立是孩子被愛的結果。
孩子如果受到長期的壓抑,他的人格發展和能力發展會有非常嚴重的障礙,為什麼那麼多人沒有主見,為什麼會有媽寶男,就是小時候被長期壓制了,沒有一點獨立的人格,自然沒有獨立的思考。
孩子不獨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整天察言觀色、謹小慎微,在長久的壓抑下,孩子逐漸喪失了對自我,成為一隻迷途的羔羊。
很多不專注的孩子,並不是天生就不專注,而是家長沒有給他自由選擇的權利。把他的專注力給抹殺在搖籃之中了。比如你的孩子想玩水,你非要讓他畫畫,當願望和行動不能統一時,孩子就不可能專注在畫畫中,他會開始想象,用想象來彌補他得不到的活動,他想象自己去玩水,時間久了,他就不再專注了,心力和活動就被分開了,被分裂了。
有了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就會反覆做,就變得專注,在長久的專注中,他掌握了規律,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遺憾的是,很多家長都沒有這樣的耐心,很難容忍孩子自由,因為嫌麻煩,一個像木偶一樣聽話的孩子對家長來說是最簡單的,也是最省心的。可惜家長也不懂,這種“簡單”醞釀個十幾年後,就是一種災難。
孩子的0-6歲至關重要,而在人的一生中,拿出這6年的時間給孩子,並透過孩子不斷成長髮展自我,是最有價值的。
很多家長會在這寶貴的6年中讓孩子背會幾十首幾百首詩詞,家長認為這是開發智力,但詩詞表達的情境是屬於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如果我們知道這一點,誰還去強迫孩子背詩呢?
0-6歲學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去發展自我的心智,當他的心智得到健康的發展後,長大後的他才會更大機率的成功和快樂。
兒童的內心世界比天還要寬廣,只要我們潛心去愛兒童,兒童就會變得非常美好,只要愛兒童,就給了兒童自由。有了愛和自由,兒童就具備了基本成長的條件。有一天,自由和愛就會在漫長的童年時代過去後,在一個人身上形成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質。
還是那句話: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也許我們不能給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不能給他鋪好光亮的前途之路,但我們能給他愛。我們一生能夠給孩子的,只有一樣,那就是愛。
讓我的愛
像陽光一樣包圍著你
而又給你
光輝燦爛的自由
——泰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