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你有沒有看過這樣一個影片?一個穿著校服的女孩,正在寫作業。一個女人走過來,可能是她媽媽。說了句話,就開始拿大巴掌扇女孩。女孩被打得一趔趄,差點摔倒。可是她什麼都沒有說,也沒有哭,把書本收拾了,拿到另一張桌子上去。旁邊的弟弟也伸手打她,她一點反應都沒有。

據說這個女孩長期遭受父母責罵和毆打,性格內向孤僻。輿論紛紛指責這樣的父母,怎麼能這樣對待孩子呢?

怎樣幫助這種內心自閉的孩子?今天要解讀的這本書《不善表達的媽媽&渴望愛的孩子》就給了我們答案。

不善表達愛的媽媽&渴望愛的孩子 (韓)李寶淵 著,卡伊 譯

¥23.75

京東

購買

該書講了一位內向自閉的女孩,在遊戲關愛法的治療下,恢復了自信和活力,重塑了自己的世界,也成就了和睦家庭的故事。

作者李寶淵,兒童心理學碩士,韓國著名兒童“遊戲關愛法”專家,著名暢銷書作家。曾擔任韓國 “遊戲關愛法研究會”總務, “兒童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一直從事兒童心理測評、心理治療及子女教育方面的工作。

好了,介紹完這本書的基本情況和作者概括,下面我就來為你詳細講講書中的內容。

我們來看看這本書裡的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是苦難童年,女孩心靈蒙塵;

第二個要點是原生家庭的陰影,請走開;

第三個要點是破繭重生,她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家庭。

1. 苦難童年,女孩心靈蒙塵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孩子生下來,粉粉嫩嫩的,小小軟軟的,彷彿精雕玉琢的藝術品,每個看到他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微笑。

網上有個照片,爺爺和姥爺,兩個老頭,望著小床上的小寶寶,傻乎乎地樂著。那是看到自己孫輩的喜悅。

孩子承擔著我們無數美好的心願,我們給他們編織了無比美好的未來。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意願,不聽話了,怎麼教育孩子成了一門學問。

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很多父母,根本不學習育兒方法,憑藉本能,或者從祖輩學來的方式來養孩子。有的控制孩子,有的打罵孩子,根本不在意是否會給孩子心靈造成傷害。

作者開了一所兒童診療中心,有一天,她接診了一個叫思妤的問題女孩。

心理測驗顯示,這個女孩的智商不低,但是語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表達能力等等方面都是欠缺的。

一個明明優秀內質的孩子,為什麼外在的表現這麼低能?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自閉的思妤

從行為上來觀察,每次談話,思妤的表現都是目光閃躲、膽怯、退縮、很少說話、小手僵硬。總是回答“不知道”,“想不起來了”。反覆重複著刻板動作,堆沙堆,推倒,再堆沙堆,再推倒。

玩遊戲,還沒有開始玩,就在害怕輸。

她用沙子蓋了一座房子,裡面堆滿了各種傢俱,可是,家裡沒有任何人,包括她自己。

這些行為反映出女孩內心的膽怯、自閉、自卑、孤獨。

再看看她所處的環境,班主任反映,思妤平時不愛說話,問她問題也答不上來。她在學校中不合群,沒有朋友,老師不喜歡,是學生中的另類,經常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和霸凌。有些同學總是戲弄她。

作者和母親談話,媽媽表現出的是怨氣,認為女兒的異常給家庭帶來了負擔和壓力。爸爸十分反對女兒來治療。

心理測試結果顯示,“孩子嚴重缺乏自信,精神萎靡,初步診斷為抑鬱症,必須接受遊戲治療。”

這些情況反應出女孩周圍的環境很不友好,得不到支援。

作者分析,這樣的孩子,看上去笨笨的、反應遲鈍、不愛說話,有的很敏感,可能是因為生活在充滿冷落、忽視、粗暴的環境裡,受到過身體或心理上的傷害。

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他們會像小烏龜一樣,把自己縮在厚厚的龜殼裡。膽子小小的,不小心被碰到了,就趕緊縮回頭去,把自己所有的感覺、情感、思想都藏了起來。

這個心靈蒙塵的女孩,自閉、自卑、孤獨。對於冷落和漠視,已經麻木了,她感覺不到自己的重要性,不愛自己,也不關心自己,連最重要的生日都忘記了。

自閉的思妤

薩菲娜·德福奇在《糖與香料》裡寫到:我們把孩子當做二等公民,我們的社會沒時間關注他們。於是他們成了被扔到角落裡自生自滅的一群人,他們才是真的底層人民。

如今的二胎家庭裡,老二是男孩,受到父母更多的愛和關注,留給姐姐的愛就很少了。被家人忽略、漠視,會讓姐姐感到受傷、難過、困惑、失望,慢慢地,就會變得像思妤這樣了。

父母要想打碎這個殼,就得用溫暖、柔軟的懷抱去擁抱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被需要、被愛護。

2.原生家庭的陰影,請走開

作者猜測思妤的病因可能來自她的原生家庭。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家庭是整個世界、整個社會的濃縮,而個人是整個家庭的濃縮,談論原生家庭是非常重要的。

來看看被傳得沸沸揚揚的成龍之女吳卓林的故事。

母親吳綺莉,原生家庭是這樣的:父親缺失,母親單親、強勢、控制和宣洩式的養育女兒。吳綺莉與成龍交往懷孕後,性格中倔強剛烈的部分體現出來,毅然決然的把小龍女生下來,甘願做未婚媽媽。

這導致吳卓林的原生家庭,沒有父親,被父親否認,還得在世人皆知和關注的目光下生活。母親在精神上控制小龍女。與母親決裂後,吳卓林遠走加拿大,顛沛流離,生活所迫時,只好在社交網路上尋求幫助,說自己是Jackie Chan的女兒。她的出櫃,可能是潛意識裡對父母親的雙重否定和衝突。

本書中思妤的異常表現,也在她的原生家庭中找到了根源。

思妤的母親,生活在韓國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母親對女兒很刻薄,對兒子卻偏愛有加。思妤媽媽一心想離開家庭,她努力考上大學,找到了好工作。遇到了丈夫。結婚後,她辭掉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家庭。

丈夫家境好,是個很體面的大家族。婆婆天天唸叨讓她生個兒子,給了思妤媽媽很大的壓力。

可是第一個生的是女孩,她覺得是自己的罪過。擔心因為女兒,可能會失去丈夫的疼愛或者被公婆否定,於是她經常把情緒發洩到女兒身上。直到後來生了思妤弟弟,媽媽才能在公婆面前抬起頭來。

媽媽對女兒很苛刻

同外婆一樣,媽媽對弟弟很偏愛,爸爸對思妤不太關心,慢慢的,思妤越來越不愛說話,跟個悶葫蘆一樣。

思妤在遊戲中透露,媽媽經常教訓她。弟弟打她,還誣告她,她只好對自己沒做錯的事情道歉。每天捱罵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了。思妤說,生氣的時候只會忍著,覺得心臟會疼,身子會發抖,大腦一片空白。

她對弟弟有很深的怨念,希望弟弟變成很醜的豬,希望自己能變成男孩子,這樣媽媽就會對她好點。可見對媽媽和弟弟的成見,以及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抱怨,一直困擾著她,她只能忍耐,把失望、傷心、痛苦、氣憤深埋起來。

遊戲治療中,思妤總是害怕、擔心,覺得自己運氣不好,總是碰到倒黴的事情。一遇到有點困難的時候,就想到放棄,態度消極,這與家庭環境有極大的關係。

小時候遇到失敗的時候,如果父母總是苛責你“這麼點小事都做不好?”“你到底怎麼回事?”,慢慢你就會變得自卑、膽小、懦弱、不敢嘗試、總是害怕失敗。長大以後會變得非常敏感,還沒做事就先想到失敗。

因為沒有得到過成功,所以渴望成功,但是就算獲得了成功,還是不會滿足。而那些經常受到讚賞和鼓勵的孩子,自信、陽光、積極、向上,有很強的抗壓能力,他們只享受奮鬥的過程, 而不管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

蘇珊 福沃德說,父母在我們心裡種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種子,它們會隨著我們一同成長。

好的父母,種下了愛、溫暖、感恩;有毒的父母種下的是恐懼、害怕、膽怯。心裡上的傷口,可能會留下更嚴重的後遺症。

思妤媽媽自己童年裡受到的傷害,一直刻在自己心裡,曾經發誓以後有了孩子,一定不這樣對待她。可是當她有了思妤以後,受到婆婆的逼迫,不由自主地嫌棄女孩,覺得思妤是個麻煩和累贅,對兒子更加疼愛,不由自主地走上了外婆的老路。

好在思妤媽媽已經覺醒。經過治療,思妤開始和媽媽頂嘴、發脾氣,這讓媽媽非常驚訝,覺得女兒變得叛逆了。作者給媽媽解釋說“思妤平時壓抑慣了,現在在慢慢釋放”,這是一個過渡期。以前思妤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做,現在她開始學著表現自己了。

思妤媽媽把自己童年的委屈和傷痛留給了女兒,讓女兒出現了抑鬱症狀態。現在媽媽內心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努力化解、堅持並配合女兒治療,起了積極的作用 。她開始正視自己,尋求自我解放和救贖,不讓自己的悲劇在女兒身上重演。

3.破繭成蝶,她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家庭

思妤的原生家庭造成了她的抑鬱症,這是她的宿命嗎 ?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生活在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裡,他的父親缺席,母親自私、吝嗇、暴虐。這種家庭出來的孩子,一般都有精神問題。馬斯洛研究人的精神性格形成,用來剖析自己。隨著越來越自信,他找到了自己的事業和一生奮鬥的方向。最後他用自己一生的成就和家庭幸福證明了,一個人的原生家庭並不是一個人的宿命。

雖然原生家庭塑造了我們的過去,但是卻不能束縛我們的現在和未來。

經過治療,思妤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自我意識在逐漸復甦。

作者嘗試了“說話遊戲”,以遊戲為道具和思妤聊天。思妤已經開始學著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了。

童話裡的公主,救了王子,卻被王子嫌棄。思妤敢於說出對王子的憤慨,還使勁打了王子的腦袋。

“遊戲治療”幫孩子找回自信,隨心所欲表達自己。

女孩出現了一些變化,在生活中,她開始和母親頂嘴,有點叛逆。這是過度期,治療是讓思妤學會如何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感情和需求。

思妤在沙子上堆出了無人島,挖出火山口,貼上火焰,變成活火山,並在火山裡放了一個女人布偶,似乎預示著她長期的壓抑需要釋放,充滿怒火的心需要發洩。

她覺得自己就像一棵又彎又醜的駝背樹,要被人砍掉。又像一支被折斷的鉛筆,還像一個被推倒的雪人……

原來女孩的心裡什麼都懂,什麼時候、哪種情況會傷心、會害怕、會心痛。她開始傾訴她的痛苦、傷口。

她把自己的傷口,一層一層地撕開。那層厚厚的龜殼,正在一層層被剝掉。

努力破繭的蝴蝶

因為父母對弟弟的過度偏愛和對她的冷落,使她受到傷害,她怨恨父母,想報復他們。報仇不是孩子本意,他們只是渴望被愛。

她用玩偶代表媽媽,叫她巫婆,教訓她,打她,指揮她做這做那,忙得團團轉,甚至想要巫婆出車禍死掉。

另一方面,她又對自己這種想法感到懊悔、自責,覺得自己是個壞孩子。

慢慢的,她在遊戲中表現出來對媽媽的理解、同情,女兒心中的“巫婆”形象正在一點點抹去。她說,巫婆已經認錯了,她已經改過了,就原諒她吧。

她在遊戲室搭了一個圍牆,把自己關在裡面,隔絕了一切聯絡。過了一週,她帶了一個電話進去,表現出想和外界聯絡的渴望。

塵封太久的心,想要再次開啟。

渴望愛的孩子

現實生活中,思妤與媽媽的關係逐漸緩和,可以和媽媽一起說笑,一起讀繪本,一起玩耍。

自信先要自我肯定,才會被他人肯定。

直到有一天,在遊戲室中,思妤自己推倒了那些用積木搭成的牆。

她終於勇敢直視帶給她創傷的人們,找回自信,推倒了隔在自己與外界的那面牆。

思妤就像一塊燦爛發光的寶石、像一塊勤奮工作的手錶,像一棵有香味的樹,吸引了朋友們,不再孤單。

經過一年的治療,在母親的積極配合下,灰撲撲、了無生氣的思妤變成了一個漂亮、能說會道、自信的女孩。

遊戲治療讓思妤找回自我、認識自我,她意識到自己被愛與被信任,重塑了自己的世界。

思妤已經被成功治癒了。

思妤已經痊癒

人生就是互幫互助的過程,當自己的能量越來越滿的時候,可以做的事情越來越多,才會真正幫助他人反助自己。

思妤反過來幫助父母,使家庭關係變得融洽。

破繭成蝶的思妤,不但成就了自己,還成就了家庭。

東野奎吾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是什麼樣的牌,你就只能儘量打好它。”

我們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無法選擇父母。上天發給你好牌,是你的幸運。如果拿到一手爛牌,也不要灰心喪氣。人生就是不斷突破和成長的過程。

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的原生家庭充斥著忽視和打壓,給她的心靈造成了極大傷害,性格變得偏激和扭曲。好在她自強不息,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女強人。後來也與原生家庭和解。

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弗洛伊德認為,童年時期習得的情緒經驗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心理學家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孩子一年來積累的傷痛,長大後要花上十年來癒合。

很多父母根本意識不到教育子女是一門學問,意識不到理解和支援對孩子們有多重要。

孩子們渴望家長的愛。

父母們不要冷漠,不要讓自己原生家庭的不幸投射到孩子身上,要表達出對孩子的愛。

願父母們學會表達愛和理解,願孩子們健康快樂,得到愛,享受愛,共同享受和諧幸福的親子關係。

男孩女孩都是寶貝

13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當媽不容易,“三頭加六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