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提到父親這個角色,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會湧起非常多的想法和情感。父親這個角色對於我而言是比較新鮮的,因為我作為一個父親角色時間比較短,而就當我在回憶這段日子時,覺得這裡的體驗又是那麼的豐富,充盈。

01—

接納自己的侷限性。

孩子出生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跟哺乳相關的,孕前我和妻子一直都下定了決心要母乳餵養,為此我們查找了大量的助奶攻略,豬蹄,公雞,鯽魚,小米,木瓜,黃豆,下奶茶等等,總之我們為此準備了大量的物資,信心滿滿的迎接孩子的出生。孩子出生後的一個月我們都感覺很好,妻子也說感覺奶水挺多,好像孩子怎麼也吃不完,我們更是信心大漲,覺得按照這樣的形式下去,母乳餵養幾乎沒有任何的問題。

直到孩子滿月後我們第一次去醫院,當醫生稱完體重後,直接就是一頓的批評,這一個月內孩子的體重幾乎一點都沒有長,說明餵養形式有問題,奶水不夠,要吃奶粉。妻子當時幾乎都要哭了,我也很震驚。回到家後,妻子終於抑制不住情緒痛哭了一場。她覺得自己沒有盡到一個作為母親的角色,忽略了孩子,一個月了都不曾知道,孩子每天都叼著奶頭可能是因為沒有吃飽。

然一切沒有太大的起色,這樣子大約過了差不多10天 左右的時間,一天晚上因為餵奶的問題我們大吵了一架。那是養育孩子過程中我第一次感覺到深深的無力和悲傷。無論我們多麼努力,也依然無法讓孩子的哺乳按照我們預期的樣子去發展。

那晚我們在京東下單了屬於孩子的第一罐奶粉。事實驗證了那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後來的事情進展讓我們都感覺都很好,小夥子喜歡喝母乳,也很喜歡奶粉,體重是蹭蹭的往上長,之後的無論是體檢還是微量元素的篩查各項指標都正常。

02—

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

關於妻子體驗到的由於對孩子忽略而產生的的悲傷,是我在溼疹事件上發現的,妻子經常會跟我說孩子有溼疹,我一直都不以為然,只覺得孩子身上臉上是有那麼幾個溼疹,但肯定沒有妻子描述的那麼多,甚至覺得妻子是小題大做總是不停的給孩子塗兒研所的溼疹膏。

但直到孩子差不多一歲多的時候,我回頭去翻看孩子一兩個月時候的照片時,我又震驚了,幾乎是一次重擊,照片上孩子的臉上竟然有那麼多的溼疹。之前跟孩子相處那麼長的時間,注視過孩子那麼多次,妻子也說了那麼多次,我竟然都沒有覺察,而是一次次的忽略。感謝那張照片還原了當時的真實,也讓我知道了什麼才是所謂的睜眼瞎。那事之後,我會經常提醒自己,有些時候我們固以為自己看到了真相,但極有可能我們只看到了我們想看到的,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部分。因此一定不要過分執著,無論是自己的想法還有情緒。

03—

我們需要持續成長

記得孩子在妻子肚子裡六個月左右的時候,醫院舉辦了一個小型的餵養工作坊,就是關於教授準寶媽和寶爸們如何抱孩子,餵奶,換尿片,清洗身體等一系列的養育孩子的技能,當時那個房間很小,醫生給了每個人一個娃娃的玩偶,講解示範後讓我們一起來練習,當大家認真的學習抱娃娃玩偶的時候,房間裡充滿著笑聲。我們都很開心,一個小寶寶即將降臨到我們的家庭,我們享受著這份快樂,我們享受為孩子出生而做的一切的準備活動。我很感謝那樣的一次工作坊的,它極大降低了我對於成為一個父親的焦慮。

產房陪產的過程讓人印象深刻,尤其是監測心跳的機器所發出的聲音,更讓人感覺彷彿置身戰場。我幾乎能夠聽到自己的心跳聲。妻子在痛苦的叫喊著,但我好像距離這種痛苦很遠,只能呆呆的坐在旁邊,什麼也做不了。整個生產的過程還算順利,剪完臍帶後,護士趕忙給寶寶稱了體重,測了身高,讓寶寶的腳在本子上按了個紅印子就放到了母親的懷裡,我其實有點混亂了整個過程具體順序是怎麼樣的,但我記得護士把孩子放在我的懷裡的那種感覺,緊張到了極點,全身僵住。他那麼的小,我甚至擔心會不會把他給抱壞掉了。好在那個時間很短,我來不及更多的思考,孩子就被護士重新抱給了妻子。

那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每次當我抱起孩子的時候就都會很小心。妻子做月子期間丈母孃和母親都幫忙著來照顧孩子,當我寫完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是會很驚訝,雖然頭腦中一直相信雙方的老人來照顧的不是孩子,而是照顧孩子的母親。只有照顧好母親,母親才能夠有能力照顧孩子。但寫的時候還是不自覺的還是寫成了孩子,感慨這種潛意識的力量多麼強大。之前接觸很多的案例中有太多的這樣的現象,奶奶或姥姥佔據了父母親的位置去養育孩子,於是孩子失去了與母親在一起的機會,母親也失去了與孩子在一起的機會。而最終鳩佔鵲巢,孩子失去了最初與母親連線的機會。

這種力量卻是如此的強大,一次當我抱著孩子的時候,孩子恰好哭了,我的心裡就一陣緊張,我不確定是自己抱的姿勢不對,還是孩子餓了,或者哪裡不舒服。當我正打算把孩子給到妻子手中時,孩子的奶奶,也就是我的媽媽,忽然跑上來就說,“你怎麼能這麼抱孩子呢,抱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護著頭,你要逗他,跟他說話!”還不等話音落下,孩子已經被搶到了孩子奶奶搶到了懷中,我的第一個感覺是自己可能做錯了事情,一方面我知道他們作為過來人,可能擁有更多一點的育兒經驗,還疼愛自己的孫子。但心裡還是有一陣不悅,憑什麼你這麼快就給了我一個評價,還把孩子給搶走了。我緩了緩神,說:“誰從開始就會抱孩子,哄孩子的,不都是一點點學習的麼。”

我很高興當時從自己母親的手裡要回了孩子,並沒有因為挫折,而丟掉作為一個新手父親的能力。那之後我的信心不知怎麼的就增長了不少,抱孩子的時候也變的更加的放鬆,也更能夠跟隨孩子的反應去調整抱孩子的姿勢

大概在孩子快兩個月的時候,一次朋友到家裡聚會,一朋友忽然很驚訝的說了一句:“大家快看,李濤抱孩子的樣子還挺標準的呢,真不愧是一個超級奶爸。”我當時開心極了,之後還饒有興趣的向其他幾位未婚的朋友分享起了抱孩子的各種巧計,以及如何變換姿勢,如何用手臂支撐孩子的頭部,看孩子的反應等等。

無論孩子還是父母都需要被身邊的人看到和欣賞。而當這種看到/欣賞被反饋回來後,無數正向積極的感覺也就會跟著接連不斷的被激發出來。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包括中午哄孩子睡覺,孩子哭的時候如何去安撫,如何觀察小寶寶拉臭臭前釋放的訊號等等。養育孩子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的去學習,不要怕受挫。因為你的孩子會很有耐心,不厭其煩協助你去完成這個成長的過程。

04—

呼吸 放鬆

說到這裡,我特別想談談關於哄孩子睡覺這件事情上的經驗,孩子半歲之前我是無法哄他睡覺的,他不睡覺的時候,你可以跟他玩,玩的很嗨這都沒有問題,但只要是他想睡覺了,無論是上午還是下午(更別說是晚上了)睡覺前一定要媽媽抱著才可以入睡。我也會很配合,妻子收拾家務,做飯的時候,我就陪孩子玩,等到玩的困了,妻子就給哄睡覺。

直到有一天我忽然想著要不要往前邁上一步,看自己可以不可以把孩子哄睡覺,同樣的先是和孩子瘋玩,到十點多的時候看到他開始揉眼睛,我想大概是到了想睡覺的時候了的,於是我就輕輕的把他立著抱起來,嘗試著把他的頭放在我的肩膀上,這一操作不要緊,孩子立馬就開始掙扎著想要哭鬧,這一次我並沒有立刻把他直接遞給妻子,而是嘗試抱著他走著多晃了一會,伴著他的哭鬧,我的心裡的緊張感也越來越多了起來,但我努力讓自己回到呼吸,伴隨腳步平靜下來。你可能都不相信,漸漸他的哭鬧音開始變得越來越小,待我在客廳走了不到十圈,他竟然呼呼的睡著了。我天吶,原來這樣子就搞定了。

打那以後我的育兒技能就又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讓自己放鬆,相信自己有能力搞定孩子,容納他的情緒不煩躁,孩子就可以很安穩的在你的懷裡睡著。均勻的酣睡聲無疑是對父母最大的犒賞。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來自孩子正向的反饋,當然你的孩子也一定會非常的慷慨。前提是我們要開啟自己,允許自己看到孩子的那些正向反饋。

05—

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養。

因此我非常建議夫妻兩人一定要有合力帶孩子的機會,尤其是在孩子兩三歲之前。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讓自己成長,與孩子/伴侶建立深入連線的機會。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其實都沒有義務來幫你帶孩子。尤其當孩子太小的時候,確實不太適合有太多的人參與,因為人多了,關係就跟著更錯綜複雜,人也往往會忙著應付關係反而更容易忽略孩子。(具體不多說)。

當然有時候老人會躍躍欲試的想幫著帶孩子,看似省了心,但這裡面一定是有代價的。小孩子是非常有能量的存在,他們需要大量的言語/表情與肢體的互動。這是一些老人所不具備的,另外就是一些老人本身會存在非常強烈的孤獨感,無力感,因此他們會特別的想跟孩子,尤其是跟小孩子在一起,這樣子他們會感覺到更多一些的活力。

一次我帶著寶寶到小區籃球場去玩,看到一群老太太圍著一個嬰兒車,老太太們一個個笑的合不攏嘴,時不時的會理理小寶寶的衣服,摸摸孩子的小手,臉蛋,再看那個小寶寶裹著超厚版本的衣服躺在嬰兒車上,表情一臉呆滯,身子幾乎佔據了整個嬰兒車,無法動彈。那個小寶寶的生命力究竟哪兒去了?

我想到一位抑鬱/輟學的青少年的母親說起她的家庭故事:小時候我家裡不富裕,什麼都很匱乏,因此當我有了孩子的那一刻,我發誓我一定要給他不一樣的生活。於是我和我愛人就拼命的工作/創業,我記得我孩子小的時候是非常活潑好動的,因為工作太忙,一歲的時候我們就把孩子放到了他爺爺奶奶家,直到小學把他接回來,再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我有點驚訝,他變得不怎麼說話,很孤僻,而且有時候對我們很具有攻擊性。後來我想著把他交給老師教育教育,慢慢他就會好的,直到今年他輟學得了抑鬱症要自殺之後,我才真正理解到我錯了,我不應該那麼早把他送走,我失去了曾經那個活潑可愛的小天使。我失去了最好的陪伴孩子/做母親的機會。

除非你願意抽時間真正的陪伴你的孩子,陪伴你的家人,否則你永遠無法體驗這其中的豐富。人不可能同時踏入一條河流,珍惜當下,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珍惜孩子需要你抱著的時刻,珍惜孩子需要你陪他玩耍的時刻,甚至珍惜孩子需要你把大小便的時刻。因為當下是屬於你們唯一的時刻。

10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懷孕過程“全解析”:掌握這些細節,可準確判定懷孕“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