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不聽話,你不得不發怒或者給他一巴掌,讓他停止無理取鬧。是孩子逼得我們不得不這麼做的,對嗎?

不是的,只是因為這樣的方式,最簡單粗暴,最直接有效,最不費力!

讀過一本書,書名叫做《被討厭的勇氣》,這是一本顛覆我們認知的書。

原生家庭的創傷不可逆轉嗎?

一點就炸,是因為天生的爆脾氣嗎?

總也改不了的拖延症,總也實現不了的減肥計劃,總也控制不住的購買慾,總也做不到的自律人生,到底有沒有解決辦法?

或許在這本書裡,你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角度。

今天一起來了解,性格、命運和人生的五個真相。

第一個真相,改變不了或許是因為不想改變。

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憤怒呢?

在餐廳用餐,服務員不小心灑了菜湯在我們身上,我們就勃然大怒,對服務員大加指責。

熊孩子不聽話,總是惹我們生氣,有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暴脾氣,忍不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

和別人理論,一開始都是擺事實講道理,最後聲音越來越大,引發一頓爭吵。

他們沒對,他們無理取鬧,他們不講道理,我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突然上湧的情緒!

是這樣的嗎?

不是的!

你憤怒,大吼大叫以及爭吵,是因為這種溝通方式簡單直接粗暴,能夠震懾住對方,迫使其道歉屈服低頭,憤怒是我們達到目的的手段。

為什麼我們總也實現不了自律人生?

她的身材好好啊,我也想減肥,可是我實在控制不了美食的誘惑,又實在堅持不了運動。

他習慣真好,每天早睡早起,我不到12點都想不起睡覺這件事。

理財要趁早,可是我每個月都月光,剁手剁了無數次,依然還有下一次。

為什麼我們想做出改變的時候,總也堅持不了,我可能就是這樣子的,我就是做不到,還是算了吧。

我們應該都聽過一個詞,叫做舒適區。我們做出的選擇,都是有目的,而這個目的的原則,則是對我們自己有好處。你改變不了,恰恰是因為你下了不改變的決心,因為不改變,對你有好處。當下的狀態對你來說是舒適的,改變意味著未知,意味著付出,需要更多的勇氣,因此你雖然嘴上說著要改變,心裡卻更誠實,更願意呆在自己的舒適區。

這才是我們改不了的真正原因!

第二個真相,我們都會找藉口

原生家庭影響一生嗎?

我真的很不幸,小時候家境貧寒,父母不和離異,從小沒有母親,長大後結婚又遇到渣男,吃喝賭,不好好做事,生了女兒又遭嫌棄,婆媳見了面也跟仇人似的,原生家庭給了我太多創傷,我不願意女兒沒有父親,所以雖然日子艱難,我還是不願意離婚。

我爸媽從小就不管我,我學習不好,漸漸地和社會上的人混上了,反正我就這樣了,一輩子也沒啥大出息了,當個混混沒什麼不好。

原生家庭的創傷,有多少人一輩子都走不出?

是受傷太深,給我們留下太深的心理陰影,還是,我們甘願在這樣的創傷中沉淪?又或者,這樣的不幸能夠滿足我們隱秘的,被關注、夠特別的心理需求?

有沒有人不喜歡自己?

所以,真正的情況可能是,我即使學好了普通話,學會了有聲演播,有機會試音,試音的人那麼多,選中我的機率那麼低,我很可能努力的半天,結果一分錢都賺不到。

害怕失敗,才是我們真正不願意去嘗試的原因。我們沒有勇氣接受自己會失敗,我們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無能!

你害怕被人討厭嗎?

討厭自己隱秘心理活動是,害怕被別人討厭!害怕受傷!所以我們選擇逃避。

怎樣逃避呢?保持缺點,讓自己成為不討喜的人,自我討厭、自暴自棄,連我自己都討厭我自己,別人不喜歡,不是再正常不過的嗎?

因為害怕不被喜歡,所以先行表現出不討喜的樣子,是缺乏被人討厭的勇氣。可以理解為,搶佔被討厭的主動權。

人的心理真實複雜至極,一連串的分析下來,不僅認知被顛覆,甚至腦子都混亂了,這裡整理一張思維導圖給大家。

正面激勵和負面暗示的不同差別

第三個真相,自卑阻礙我們成功

你自卑嗎?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再優秀的人,都可能會有一些自卑的地方。個子太矮,胖,眼睛小,口才不行,性格內向,家裡窮......每個人都會對自己的某一方面或者更多方面有或多或少的不滿。是因為我們在這方面真的很不足,還是因為我們喜歡和別人比較?

或許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都喜歡追求卓越,所以對自己挑剔不滿,求全責備。

然而,你可能在心裡給自己下了不可能成功的咒語。

我們都知道,成功的捷徑,是腳踏實地的努力。但是,為什麼有的人怎麼也拿不出行動呢?

因為我們對自己自卑,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因為害怕邁進,不想努力;因為不想犧牲現在的閒暇樂趣;因為維持現狀比較容易,所以,我們拿不出改變的勇氣

而當我們的自卑或者失敗的人生持續得久了,會發生質變,變成自卑情結和優越情結

時常有一些關於炫富、曬房產證、曬乾爹的新聞,甚至於“我爸是李剛”“嚴夫人”之流,喜歡張揚權勢,顯示自己的優越感。顯擺的背後,透露出的是他們的不自信,想透過誇耀特權,獲得別人的肯定或者豔羨或者畏懼。

有一種人,特別喜歡馬後炮。這類人往往自以為比較聰明,比別人強,有更多高見,喜歡針對失敗的案例進行點評,我早就知道…,我說過…,如果我來做…,他們沒有行動力,卻喜歡高談闊論,透過這種方式尋得心理補償。 他們會想,如果我在什麼位置,我會做得比別人好,相反,我沒有做成什麼,是因為我沒有那個條件,而不是我不夠努力和我沒有實力。簡而言之,不敢面對失敗,又不肯努力成功。

除了炫耀優越感,自卑的人,也可能會誇耀自己的不幸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的人生遭遇非常悲苦,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可憐人,但是她一遍一遍地傾述自己的悲苦命運的時候,卻漸漸地再也引不起任何人的同情,大家都對她避而遠之。祥林嫂是一個極度誇耀不幸的極端例子。

人為什麼會誇耀不幸?為了顯示特別,為了獲得弱勢的特權,為了支配別人。舉個例子:最弱勢最沒有行動力的嬰兒,實際上擁有最強的支配力,他可以把父母家人指揮得團團轉,不讓他們滿意,小少爺小公主們絕不閉上自己的金口。

第四個真相,煩惱的根源是人際關係

在上邊的觀點裡邊,我們可以看到,人際關係貫穿始終。不管是做出改變,還是獲得自律,不管是追求成功還是害怕被討厭,不管是原生家庭還是後天環境,人際關係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自卑源於與他人的對比,優越感來自與他人的對比,競爭是與他人的競爭,自卑情結是為了顯示與他人的不同和博得他人關注。

被人際關係支配的恐懼,你有嗎?

第五個真相,我們每個人都有三大人生課題

人生有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愛的課題。

工作上的關係門檻最低,難度也最淺,因為有工作這個紐帶;朋友的關係則相對難很多,沒有什麼不可抗力讓你非得和某個人成為朋友,而朋友也有普通朋友、知己、閨蜜等等各種區分;愛的課題,戀人、夫妻、兄弟、親子,所有的課題中最難的一種,尤其是親子關係。

怎麼正確處理人生課題呢?

一,不為了尋求認可而做事。我們不需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多年來,我們都受賞罰教育的影響,所以覺得尋求認可是正常的。但是,為了尋求表揚而做某事,為了不被懲罰而不做某事,一旦沒有表揚和懲罰機制,就可能讓事情失控。而我們也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換句話說,我們首先要活出自我,然後才有自由。

二、要學會課題分離和掌握邊界。誰為後果承擔責任,課題就是誰的。孩子不愛學習,大多數父母都會焦慮,會想盡各種辦法幫他逼他學,但是往往收效甚微。但是孩子的學習是孩子的課題,不是我們的。那麼怎麼做?告訴孩子這是他的課題,他自己選擇怎麼做,然後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但是不妄加干涉。

做好課題分離,不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要讓別人干涉我們的課題。太過在意別人的評價,我們就會容許別人對我們自己的事情指手劃腳,但這也許會讓我們覺得痛苦。別人的評價是別人的課題,你無法左右,你自己的事情,要遵循你的本心。

三、構築良好人際關係坦然接受有人會討厭自己這個事實。即使八面玲瓏,也做不到讓所有人都喜歡。所以不要害怕被人討厭,即使被人討厭也沒什麼大不了。

如何才能締結良好的人際關係呢?

尋找“共同體感覺”,將對自我的執著換成對他人的關心。把自己看成共同體的一部分,跳出自我中心思維,我們會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廣闊的視野。把這個共同體延伸到無限大,就無論如何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跳出小集體思維。

當我們面臨一些角色轉換的時候,擁有這樣大共同體思維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退休了,或者與小集體無法找到歸宿感的時候,不妨將自己放在大共同體裡邊看看,跳出眼下的杯中風暴。

建立橫向關係。我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縱向關係中,我們希望得到能力比我們強,地位比我們高的人的肯定;我們表揚孩子的進步和優秀,我們批評或者處罰沒做好事的人。縱向關係中,人與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比較、自卑、操縱、干涉、批評、表揚、評價,所有這些,都存在於縱向關係中。

橫向關係中,人與人雖不同但平等。不同,這個詞非常有意思,它沒有表達誰比誰強,誰比誰厲害,我們不同,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環境,但是我們是平等的。

在課題分離和橫向關係的基礎上,對他人的困難給予幫助,對他人的難題給予鼓勵,是締結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

11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寶寶一日三餐營養均衡食譜 增強寶寶免疫力 棒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