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還有人說,孩子之所以上次打了沒有用,是因為媽媽打得不夠狠。

確實,如果媽媽打得更狠一些,可能孩子也會因此印象深刻,從此再也不敢犯這個錯誤了。但是,這個印象深刻的背後,家長和孩子更可能要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01

每個人都有攻擊性,即便是幼小的孩子。

因為,攻擊性就是生命力的一種呈現。

但對於弱小的孩子,當他們捱打時,由於不能表達憤怒,無法同大人對抗,就只能回頭來攻擊自己。

當大人因為一點不如意的事而打孩子時,就意味著告訴他:“你犯了這個錯誤,你還不如去死!”

如果孩子長年累月在這種環境中長大,遇到大一點的挫折,他可能就會想:“我還不如去死!”

9月17日,武漢江夏區一名14歲男生,因為在學校玩撲克,被匆匆趕來的母親當眾扇耳光後,從教學樓跳下身亡。

武志紅說:

打罵孩子,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嚴重的羞恥感,讓他覺得“我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

這是一種潛意識層面上的資訊傳遞。

對孩子而言,那種深深的羞恥感,往往是一種致命的痛苦,尤其是那些自尊心強烈的青春期青少年。如果這時候,能夠讓這個孩子來表達憤怒,他可能就會拼命地打媽媽。

02

潛意識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它總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操縱著人的行為表現。人的許多本能反應、思維與行為模式,都是潛意識作用的結果。

心理學家榮格有句這樣的名言:“你的潛意識正在操控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

面對捱打這樣的負面事件,孩子會有三種反應:反抗、逃跑和木僵。

但很多情況下,孩子是不被允許反抗的,甚至也沒有辦法逃跑,所以,就只能處於第三種的反應狀態中——木僵。

木僵是習得性無助的表現,孩子覺得反抗和逃跑都沒有用,只有挨著。經常處於這種無助的狀態中

木僵狀態下,孩子是關閉思維和隔離感受的,這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因為現實太痛苦,太無助了,逃無可逃。所以,孩子為了保護這樣自我就生出這種心理防禦機制。

雖然暫時隔離了痛苦,孩子卻因此變得麻木,喪失了感受與覺察的能力。這將導致他在今後的人生中,常常不自覺地以不恰當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他人和整個外部世界。

03

為什麼打孩子,在不少情況下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實,這種效果是因為孩子屈從了父母的暴力,卻並不一定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孩子之所以後來避免了這種行為的發生,是因為怕捱打,這是一種逃避痛苦的體現。

你希望孩子因為逃避而屈從於暴力嗎?如果是這樣,他以後很可能會變得膽小、懦弱、畏縮,只認強弱。

他們面對比自己更強勢的人時,也會屈從於他人,同時,還可能欺負弱小者,成為一個欺軟怕硬的人。

那些經常遭受父母打罵的孩子,很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缺乏自信與自我價值感。

如果他們認知不足,很可能自己心中沒有清晰的是非對錯標準,只是覺得“父母打自己了,自己就有嚴重的問題”。如果做一件事父母沒有打罵自己,他可能就會覺得沒有問題,因而會繼續做下去。

這是一種他制他律的表現,依靠外界的力量來干涉自己的行為,按照別人的標準和要求而活。當他自己的標準與外界的要求產生衝突時,他要麼壓抑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外界,要麼表面服從,暗地裡反抗。比如,在大人不在的情況下偷偷地做同樣的事。

如果從小孩子的行為都是這樣被父母的武力控制的,就會延伸為長大後,他也會被周圍其他更強大的人所控制。他會屈從於權威和強者,認為誰更強,誰更有權,誰更有權威,誰就說了算。

這樣,孩子就不是基於自己內心的判斷,而是把父母告訴他的對錯標準內化成自己的標準。而他自己本人的內在判斷和感覺,都被忽略了。久而久之,孩子就迷失了自我。

當然,幼小的孩子,是沒有什麼判斷力的,需要父母適度地在原則性的問題上給他們把關。但是這種把關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讓孩子能夠自我把關。所以,我才建議父母從小建立孩子規則意識,讓孩子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根源。

04

內心沒有力量的父母,才會不停地透過使用外力來管束孩子。

如果父母自身內心缺乏安全感,面對孩子表現不如意,就會產生嚴重失控感,這讓他們感覺挫敗和憤怒。於是就很容易情緒失控,而打罵孩子。

父母的這種挫敗感,常常來自於童年的創傷。他們自己童年時也曾被父母嚴厲管教或打罵過,孩子的行為激發了他們童年時的那種羞恥與憤怒感,進而攻擊孩子。

而他們的打罵又會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留下種種“打罵後遺症”。 於是打罵這種“教育”模式就這樣一代接一代地傳下去。

他們之所以認為打罵是一種合理的教育,是因為他們自己的父母曾經也是這樣對待他們的。他們沒有別的參考系,就會本能地認同父母的行為方式,並堅信他們的做法是正確的。

如果父母在打孩子時,情緒不穩定甚至情緒失控,把握不好分寸,還可能導致失手打傷或打殘孩子,甚至打死孩子的悲劇。

無論你的目的是什麼,打罵孩子都不是一種好的教育方式。打孩子,不僅讓孩子身體受傷害,更大的傷害是在心理層面上。因此,父母在打孩子之前,請三思!

3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二胎都養不起,現在又提倡三胎?新建議來了,這次或能帶來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