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陪伴的父愛,有尺度的母愛。

才能讓你的孩子走得更遠。

平時在公司吃飯的時候,會和寶媽寶爸談論自己的孩子。談論自己是怎麼培養他們的。

時間他們也會抱怨:”自從老婆懷孕以後就一直主管家庭了,我負責賺錢。網際網路公司995的工作制度,根本沒有時間管教自己孩子,平時在家他媽媽管得“

上面的情況我想大概是很多現代人所面臨的生活狀況。

我深以為然。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管孩子從來不是父母哪一方的事,而是彼此都需要思考的事。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有陪伴的父愛,有尺度的母愛。

不能缺席的父愛

父親的愛是往往是默默無聞的,不善於表達出來,卻時常從某些細微的地方表現出來。父親的愛往往是全心全意的,融入他的整個身心。

李連杰和文章主演的電影《海洋天堂》,就是演繹了一場父愛如山的演繹,平淡中看哭了無數人。

一位父親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耐心,才能獨自把孤獨症的兒子撫養到21歲?

他帶著大福去海洋館和海豚一起游泳,大福也因此認識了唯一的朋友鈴兒。

如此父親卻患上肝癌,死期將至,然而他用生命最後的幾個月教會大福怎麼煮雞蛋,做公交,過馬路……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事他帶著大福練了太多遍。

這個活在自己世界的孤獨症患者,除了爸爸和柴姨,鈴兒,拒絕一切,因為害怕世界,大福會偶爾死命地抓住爸爸甚至咬他。

電影最後我哭得很絕望,爸爸終究是去世了,孤獨症的大福沒有表現出一點悲傷,但卻在海洋館游泳時一直跟著那隻大大的老海龜,在老海龜身邊繞來繞去,最後抱著老海龜在迷離的海水裡浮游。

他是知道爸爸不曾離去的,爸爸很愛他,他也是愛爸爸的,只是孤獨症得他沒辦法表達。

澳大利亞的醫學系教授羅賓森,在《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書中寫道:

“沒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直接影響了人格的健全發展和行為認知能力;這些孩子成年後,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孩子的成長沒有辦法重來,最好的愛,永遠藏在陪伴裡。

氾濫的母愛,最終會壓死孩子。

媽媽以前特別膽小,怕黑,怕蟲子……生了你以後,就天不怕地不怕了。嗯……也不是。生你以後,我害怕更多。怕你生病,怕你挨欺負,怕你不學好……

電視劇《小歡喜》中英子的媽媽,宋倩。

因為婚姻的不幸,把自己所有的愛和期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卻不允許他的父親插手任何事。

這種壓抑的愛最終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就像英子最後說道:”我知道我媽媽是愛我的,但是我快喘不過氣來了!

終於有一天,壓斷女兒這根緊繃的弦終於斷了。因為女兒不想按照母親的意願填報大學志願,最後離家出走。

那一刻,宋倩彷彿失去了一切。原來自己的愛成了女兒的壓力。

最好的母愛,是有邊界,不越界。

昆凌在有了小孩接受採訪時說道:

年輕時說走就走,很自由瀟灑,但是有了小孩後就不能像年輕一樣自由自在了,因為身上多了一樣東西,那就是責任。

最近在看的一本書《母愛的羈絆》,這本書說:

“沒有邊界感的母愛,會把母親和女兒的關係,變成取悅和被取悅,女兒的成長會失去方向感。”

媽媽的愛,既能成就孩子,也能毀了孩子。

有邊界的愛,才能為孩子建立起獨立完整的自尊體系。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

培養還是是兩個人的事,不是其中一方的責任。

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說過:“如果錯過陪伴,以後的日子父母要付出三四倍的時間和精力來還,而且也很難達到原本的效果。”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一場“愛的合謀”。

黃磊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無論在日常的綜藝節目中,還是黃磊的微博上,我們都能看到掛在嘴邊的兩句話:”窮養富養,不如用愛養。

黃磊說自己最美好的日子就是陪著家人,帶孩子們一起去旅行,一起去做一些值得紀念的事情。

不僅如此,黃磊和孫莉教育孩子從來不會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始終保持一致性。

黃磊坦言:“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立場不同,就會鑽空子,這樣不利於孩子形成規則感和安全感。”

用愛和陪伴鋪設孩子的成長之路,才是父母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

寫在最後

陪伴是最美好的成長。

睡覺前和孩子說一聲晚安,出門時還孩子道別,孩子難受時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

父母每一點點的關注和呵護,孩子都能體會得到。

孩子會知道,他一直活在父母的愛和陪伴中,能自信、強大的面對成長中的種種難題。

成長是一場遠航,有陪伴的父愛,不深沉的母愛,終將會成為孩子的遠航的動力。

4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該不該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孩子的最佳"性教育"年齡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