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溫馨的早上

早上4:30,關掉了手機的鬧鈴。開啟印象筆記寫晨間日記,在此期間弟弟半睡半醒,伸出小手確認媽媽還在不在。我就拍了拍我的小寶貝,讓他安心睡覺。

4:30 的早上

今早感覺特別疲憊,用手機在床上看了一會文章。然後還是決定起床看書,今天的快速閱讀任務還沒開始做呢。如果只在床上拿手機看,真的是快速過一遍,而什麼都沒留下。

我貼著寶貝的臉,輕聲的說:“媽媽去客廳看書了好不好?媽媽不離開的喲。”

弟弟迷迷糊糊中做了一個點頭的動作,然後跟我說:“媽媽,你去看書吧。但是要記得早點回來,然後陪我睡3分鐘喲。”

孩子這麼懂事,真的好貼心。但也有點心酸,要記得早點回來多陪我睡三分鐘喲。弟弟知道媽媽是需要早起讀書的,他即使央求可能媽媽最後也會離開,所以換了個比較容易的條件。

幹嘛要早起?

很多人可能覺得,幹嘛要起那麼早?當媽媽的就不能多陪陪孩子?我想當媽媽的都想多陪陪自己的孩子,但是媽媽們也很無奈啊。

我想很多職場媽媽都面臨很多糾結的時刻。

怎麼辦?

事業還是生娃?選擇生娃的,看著同批來的同事升職的升職,加薪的加薪,而自己還是那麼點工資。

忙工作還是忙家庭?當孩子生病時,毅然決然請假的肯定是媽媽。媽媽帶著去醫院,甚至嚴重時媽媽在醫院熬著,熬到出院。

忙自己還是忙孩子?我們大家眾所周知的是,每個人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下班的8小時。除了路上的通勤時間,晚上7點到家,11點休息,中間吃飯等雜事最少去掉1小時。那麼滿打滿算還剩3小時,這3小時怎麼分配?陪伴孩子玩耍,帶孩子學習,還是寶媽自己的成長?我想沒有一個寶媽能問心無愧、心安理得地把這3小時都花自己身上。而把3小時全花在孩子身上,自己的成長也很焦慮。難道真的在孩子和自己之間只能選擇一個?難道職場就這樣混得很平庸了?

媽媽帶來的是更多的焦慮。

怎麼辦?

沒有時間的寶媽的日常

我想寶媽有時間來提升自己,唯一的辦法是早起。很多人,很疑惑我的高產出,問我是不是不上班。我都半開玩笑地說:“是啊,我不上班的啊。”

但是你知道實際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嗎?

早上4:30起,能起床看書就起床看,孩子不讓起床就拿手機在床上看。

帶著孩子在小區玩,如果協商可以不用我陪玩。我就拿著一臺電腦,或者一本書,或者手機,趕快看本書,或者寫點字。

在家裡時,只要孩子不用一直陪著玩遊戲或者學習,我就會看書或者寫字。然後當孩子喊媽媽時,即刻去迴應,迴應完後再回到自己的任務中來。

學習中偶爾瞄一眼孩子

你說我會不會有吼孩子的時候?有。

開直播課時,跟孩子商量半天孩子還沒走。一急,就吼他們趕快走。

跟小夥伴們線上聊天時,偶爾靜音,孩子需要跟媽媽表達一下自己的訴求。趕快哄著讓他們走,不行就說我生氣了。

忙著寫作時,孩子搖著我的胳膊,“媽媽,媽媽,你趕快過來看一下啊。”敷衍地說我看到了,然後繼續寫寫寫。

忙著準備磨課的資料時,孩子一直在旁邊的桶裡脫了衣服自己洗澡玩水,水灑了客廳一地,也無暇顧及。等他們鼻塞時,就只能無奈地嚇唬他們,下次還敢不敢玩水了。

有時候想想還挺愧疚的,為了拆書12點到家,孩子還在等著我回來才睡。為了堅持學習,孩子的週末我不能陪同。為了自己寫作,自己看書,孩子的身影我只能偶爾掠過確認他們的安全而已。

心懷愧疚的媽媽

哪一個孩子不想讓媽媽陪著一起睡呢?哪一個孩子不想玩的時候,媽媽可以全程參與,並陪伴呢?哪一個孩子不想自己有成就的時候,媽媽能及時一起分享喜悅呢?哪一個孩子不想媽媽能下班就回家,玩遊戲也好,學習也好,只要媽媽在就行了?

最近集中閱讀親子類的書籍,希望學以致用,在提升自己時,也能將這些方法用於孩子身上。我的個人提升與孩子的需求找到了完美的交點。當讀到美國的肯特·霍夫曼寫的《養育有安全感的孩子》一書裡提到的安全感圓環時,突然對自己做的一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對我自己的釋然。即使有時候我只是做我自己的事,但是對孩子也是陪伴。

即使我拿著電腦或者拿著一本書,坐在小區。我就是那雙手,就是孩子的安全基地。當孩子跟我一起剛出門時,內心是安全的,所以他們開開心心的去找別的小夥伴玩。當在玩耍過程中遇到矛盾,或者被欺負時,又會第一時間來到我的身邊,因為媽媽就在那裡,那就是他們需要能量時的避風港。

“媽媽,你週末學習能不能在家學習啊,我們不打擾你的。”原來我在家,就是孩子們的定海神針,哪怕這個定海神針在忙自己的事。但是他們可以安心的去玩自己的事情,當遇到打鬧爭執搞不定時,再回到媽媽身邊,來做一個裁決,好繼續去玩。

寄語

我的寶貝們,希望媽媽的雙手永遠不脫離這個圓環。無論你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給媽媽一個提示,媽媽就在你們身邊陪伴你,鼓勵你。

媽媽也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你們依戀的媽媽可以給你們更多的安全感,這份安全感支援著你們成長,伴隨你們前行。我的寶貝們,我們一起加油。

加油

PS:就在剛剛我排版這篇文章時,弟弟鬧著要玩水槍。我把水槍拿出來後,就讓弟弟自己去裝水,自己去研究怎麼玩,我回來繼續排版。哥哥好心去教弟弟,哪知道把弟弟手指弄痛了,哥哥也嚇到了,弟弟痛得哇哇大哭。趕快丟下手頭文章去安撫。

每次看著他們溫馨的互動,覺得時光一切安好,哪怕更多的是打打鬧鬧。

10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90後”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