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覺得我已經是灰燼了。”
於瑞面對著整面牆的書櫃,背對著我,喃喃地說。
很難想象這句話出自一個四年級的男孩之口。
我是於瑞,是個四年級的男孩。
我小的時候在姥姥、姥爺身邊長大。雖然有的時候我調皮他們也會很兇,但是總體上對我很好。
我上小學之後就回到了父母身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在託管班裡寫作業,學習也還行,二年級我的語文還考了98分。
但是二年級下學期,學習開始下滑,我媽就辭職回家照顧我,輔導我作業。這之後,我學習一路下滑。
我媽脾氣很差,動不動就發火訓斥我,有的時候也會動手打我。我不是很怕我媽,我也不願意聽她的話。
但是我怕我爸,我爸話不多,但揍起我來是真狠,所以我只能乖乖告饒。
後來我媽發現了這一點,一旦我惹她生氣,她就告訴我爸,“讓你爸爸收拾你,有你好受的。”我媽就會這樣說。
我很討厭我媽媽這樣,本來我爸爸對我挺好的,都怪我媽,整天讓我爸對我動怒。
我爸媽每週至少要打我四次。但是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打我。
爸媽說我沒有耐心,我覺得他們更沒有耐心。
他們什麼都要管我,比如昨天晚上,我媽做了好幾個菜,還做了我最喜歡的蛋炒飯。可是她給我盛了滿滿一盤,我說我吃不上那麼多,我媽媽就開始訓我,我就回嘴跟我媽犟起來,這時候我爸爸發火了:“你吃不吃,你吃不上我給你撐開嘴巴灌進去!”——我吃得很難受。
也不是隻有罵我、打我。他們也有對我好的時候,帶我吃好吃的,以前經常帶我出去玩,現在為了懲罰我也不出去玩了,還花了很多錢給我報補習班,但是我都學不進去。
我寫作業的時候,遇到不會的題目就會想“如果我不會,我媽就會訓我、打我……我就讀不下去了。”
我上課的時候總是走神,兩眼空空,腦袋也空空。
我現在是班裡最後一名,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角落裡。我的語文老師說,我以後不可能考上高中,最多去賣個保險,或者進騙子公司。是的,我上課的時候經常給她搗亂,她對我也非常厭惡。
我也經常跟同學吵架、打架,他們都瞧不上我。
我知道我應該好好學習,因為我學習好我媽才能快樂,我媽快樂就是我全家的快樂,我全家快樂我就快樂。
可是我真的學不進去,現在我的數學和英語都聽不懂了,語文老師還說我有“閱讀障礙”,可是我明明也考過98分。
我喜歡搭建樂高,因為那是我的作品,我喜歡創作,曾經也想當個建築師。可是現在,我能成啥樣算啥樣吧!
我喜歡體育課,喜歡在操場上一直跑,跑起來沒有盡頭,讓我覺得很放鬆……
——“我覺得我已經是灰燼了。”
2
於瑞是一個很讓人心疼的孩子,如果我們能去想一想他每天在過什麼樣的日子,每天內心在經受怎樣的煎熬,我們就不忍心對他苛責太多。
但是於瑞身上確實有很多問題,而且大多數問題的根源都在父母那裡。
可是父母有絕對的錯誤嗎?也並不是。溝通中瞭解到,於瑞的媽媽真的為孩子付出了很多:時間、精力、金錢,也嘗試過很多辦法去改變孩子,因為她真的很愛孩子,只是她愛的方式讓人難以接受。
01無處安放的內在感受
於瑞之所以不能安心地好好學習,是因為他的整個生活,每天帶給他的全是負面反饋:來自父母的、老師的、同學的。他的自我價值感非常低,活在一個充滿惡意、不被祝福的世界裡,以致於他覺得自己“已經是灰燼了。”
在他眼裡,他的現在是沒有希望的、未來也是沒有希望的。
他的內在與這個世界充滿了對抗和反叛,也有自己的心灰意冷和徹底的無奈。
帶著這樣的感受,如何安心、專注、快樂的去學習呢?
02對抗衝突的親子關係
於瑞6歲之前都在老家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與父母之間的情感連線是非常薄弱的。所以當媽媽開始全職督導孩子學習的時候,於瑞是不願意聽她話的。因為教育的前提是愛與尊重。一方面,媽媽與兒子之間愛的連線很稀薄,另一方面,媽媽動不動就發脾氣,不能接納和尊重孩子的現實,這些都讓“教育”這件事失去了附著的根基,所以於瑞不聽媽媽的話。而媽媽為孩子辭去工作、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陪伴和投資孩子的教育,這種巨大的付出感也讓媽媽和兒子的關係更有壓力。
為了讓於瑞有所忌憚,媽媽開始動用爸爸的權威。作為媽媽,沒有成為父子關係的潤滑劑,而是變成父親對兒子使用暴力的導火索,這讓母子關係更加脆弱。
我們可以想象這一家三口為了兒子的學習每天生活在劍拔弩張的吵架和打罵的氛圍裡,對三個人的健康和關係都是非常不利的。
破碎的親子關係,是不可能達成教育目的的。想一想作為成年人,即使對方說的非常有道理,可是你們的關係充滿了對抗,你一定也不願意按照對方說的去做。成年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03 充滿困難的學習現狀
雖然父母為孩子付出很多,但是完全沒有建設性的學習指導規劃。
首先,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已經被徹底摧毀,原來想要成為建築師的夢想也變成了“能成啥算啥”,失去了學習目標,找不到學習的意義。
其次,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內心充滿了負面感受,腦海中全是負面的令人失望的妄想,專注力很差,上課總是走神。課後作業環節也沒有形成積極高效的流程和習慣,經常不知道作業內容是什麼,更別提高效、準確地完成作業。
第三,於瑞已經是小學四年級,因為缺乏學習動力以及不良的學習習慣,於瑞前面所學習的知識出現了很大的斷層,導致他聽不懂當下的知識。而要把前面的知識補上來,對於瑞來說挑戰很大,有很大的畏難情緒。
3
我們給於瑞和媽媽的家庭教育建議是:
1. 疏導負面情緒;
2. 修復親子關係;
3. 樹立學習目標;
4. 培養學習習慣;
5. 基礎知識提升。
具體的成長方案也給到家長,希望於瑞和媽媽能夠真正改變自己,不僅改變學習現狀,也能擁有幸福、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