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最近這一週是幼兒園的家訪周,還沒有輪到我家,但橙子已經歡天喜地通報我:“我要邀請老師來家裡做客。”我嘴上答應著,心裡也直打鼓,就怕哪天老師們突然襲擊。

比如這週一晚上,老師們是去小宇家,早上小宇媽媽去送的時候才告訴她,小宇媽媽著急忙慌提前下班、接孩子、回家收拾屋子、準備水果。下圖這張提前切好、苦等老師、已經快要氧化的桃子切片圖,好笑又心酸。

有客人來家裡,只有孩子才興高采烈,大人們都在忙前忙後。《天哪!小豬家來客人啦!》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兩線對比,媽媽忙,孩子鬧

豬媽媽接了一個電話,她笑容滿面地在說著什麼,但是小豬卻一臉吃驚。

時間到了九點半,豬媽媽還在打雞蛋,做蛋糕。調皮的小豬充當了幫倒忙的角色,爬到桌子底下,結果拉扯了桌布,雞蛋掉到了地上。

客人要走的時候,豬媽媽滿面笑容地接受客人的吻手禮,小豬則一臉尷尬地轉過臉去,躲避客人的親吻。

到了晚上,時間已經是半夜12點了,豬媽媽沉沉地睡去,小豬卻還在床上翻跟斗。

這本書從豬媽媽和孩子兩條線來表現他們有客人來家裡後不同的表現,孩子和大人讀來各有滋味。

我和橙子看這本書的時候,她反覆在看小豬在幹什麼:小豬剪壞了地毯,小豬打碎了雞蛋,小豬用吸管噴豆子,小豬把沐浴露倒進馬桶。她看得樂不可支,第一次講這本書,我們就重複講了三遍。

可我在給她讀的時候,一直在看豬媽媽,每讀一遍,就有新的發現:

原來第一幕出現的時鐘是映象,看著是九點,實際是下午三點。

第二幕做雞蛋的時候,時鐘顯示是九點半,兩次時間顯示,並不是過了半個小時,而是過了五個半小時,這段時間豬媽媽肯定一刻不停地在忙乎。

客人們圍坐在桌邊吃得有滋有味,豬媽媽還在上菜,這一幕和我們平時家裡過年過節時,自己媽媽忙碌的樣子一模一樣。

客人走了,豬爸爸美美地泡了一個澡,可是豬媽媽連衣服都沒有換就躺在床上睡著了。時間再次出現,床邊的鬧鐘顯示已經是半夜12點10了。

整本書的最後一幕,熱熱鬧鬧地場景一下子轉向了安靜的夜景:月光溫柔地灑在院子裡,柵欄留下了長長的陰影。向日葵低著頭,好像睡著了,一排一排整整齊齊的蔬菜在月光下泛著白光,地裡的蚯蚓探出了頭,一隻蝸牛還不知疲倦地爬著。

剪紙藝術,巧用“借景”

整本書沒有一個字,但卻讓人回味無窮。在1978年的時候,《天哪!小豬家來客人啦!》就已經獲得了瑞士年度最美童書獎。2018年再版以後,立馬又獲得了義大利安徒生獎的“最佳圖書”。

除了這個用獨特角度描寫日常家庭生活,引起人們共鳴的故事,它的表現形式也非常特別,那就是充分利用了剪紙藝術,將“借景”表現得淋漓盡致。

借景是中國園林建築中常用的構景手段之一。一座園林的面積是有限的,有時候為了豐富園林的景色,造園者就會將不在園林的一些景物“借”到園林中來,好像這個景物也是園林的一部分。

比如下圖中,北京頤和園的“湖山真意”這處景色,遠借西山為背景,近借玉泉山,在夕陽西下、波光瀲灩的時候,景色十分優美。

再比如蘇州拙政園,也借用了北塔寺的景。

《天哪!小豬家來客人啦!》的德國作家塔齊雅娜·豪普特曼則是通過剪紙的方法體現借景。很多頁面不是完整的,不同頁面單獨和疊加有不同的含義。

比如下面這個場景中,最前面一頁是小豬用吸管吹豆子,翻開下一頁,餐桌邊只剩下兩個人,而窗簾後面隱隱約約看到一個大人抱著小豬,像極了我們小時候在客人面前闖了禍,父母把我們抱到廚房去教訓的場景。

但是把這一頁也翻過去以後,發現又是另外一層意思,原來是客人和主人告別的場景。

這種表現方式和普通的翻翻書有很大的區別。普通的翻翻書一般是藏一個東西在翻翻頁下,然後讓孩子翻開看,這種簡單的表現形式會讓孩子有“surprise”的感覺,但本質還是一個捉迷藏的遊戲。等他們大一點,或者多玩幾次,就覺得沒意思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翻翻書都是給低幼的孩子,也就是0-2歲的孩子玩。

《天哪!小豬家來客人啦!》這本書中的借景方式,顯然就高階多了:首先,半敞著門,若隱若現的人物,本身就像一個鉤子,吸引人往後翻;最重要的是,它能夠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不同的意思,就好像真正在借用一樣。

因為這本書用了剪紙的藝術手段,所以它比一般的繪本要大,紙張也更厚,無形之中提升了它的顏值。在選繪本這方面,除了好的故事,我也很看重顏值,而這本書,恰好兩方面都有。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學習,這至少要等到十五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