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這可不是不是危言聳聽,隨著社會的發展,孩子本該在咿呀學語的年齡擁有快樂的童年,嬉戲打鬧,無憂無慮,但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兩歲半被送到幼兒園。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意識到:時間就是金錢。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學校流行著一種趨勢:超前學習。

這讓孩子學習負擔過重,當成績考不好時,父母認為自己孩子沒有其他孩子聰明,於是就給孩子報輔導班。事實上,每個父母的寶貝都是最聰明的,回想一下,我們家長小時候學習不是挺快樂,挺簡單的嗎?只是孩子接受著超出年齡的知識,略顯疲憊,接受稍微有點慢而已。

隔壁趙阿姨的孩子小明今年5歲了,趙阿姨因為當初沒有機會好好讀書,現在的月入過萬都是這幾年艱苦奮鬥出來的,十分不易,所以她非常希望小明可以在學習方面十分突出。但是由於趙阿姨工作忙,於是就給小明報了各種輔導班、也請了很多家教,甚至給小明買了很多練習冊;雖然趙阿姨也很心疼小明,但心想為了能讓小明以後有出息,就狠下心來。

現在小明對學習的興趣逐漸減少了,而且也沒有其他小朋友那樣活潑開朗。在學校也很少跟小夥伴一起玩,總是自己一個人坐在那裡,要麼發呆,要麼靜靜地看著其他小朋友玩。甚至在課堂上老師提問小明時,他都不知道老師問的是什麼問題。

長久以來,老師也發現了問題,打電話給趙阿姨反應:“小明是不是被別的同學欺負了?還是家裡出了什麼情況?”趙阿姨聽完老師的話後,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在和孩子溝通時,孩子哀求道:“媽媽,我好想玩一會兒”,這一句哀求的話讓她紅了眼,帶孩子去看了心理醫生,在醫生的幫助下小明才慢慢變得開朗了許多。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絕頂,機智過人,但真正的天才能有幾個?所以父母不要過度迷信神童的故事,早期教育決不是趙阿姨通過給孩子報輔導班、請家教讓孩子成績優異這個想法這麼簡單。孩子就像一座寶藏,只有當它孕育成熟,才可以一層一層地挖掘出美麗的瑰寶。

孩子的天性是玩,父母更應注重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擺正心態。因為平凡中孕育著無窮的希望、無比的活力,父母最好把心中的願望放在平地之上,重過程,輕結果。

當然,早期教育的著重點不光建立在智力因素上,還應該建立在非智力因素之上。在智力發展的同時,形成各種優秀的品格,這才是是受用終身的瑰寶。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生長環境等各不相同,因此,父母應該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抉擇採取哪種方法。

除此之外,父母也不要費力讓孩子去掌握一些超越他年齡的東西。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做過嬰兒爬梯子實驗,其中一個在剛學會爬後不久就開始訓練;另一個則在能夠熟練爬行之後開始訓練。結果發現,後學的比先學的花費的訓練時間少,掌握的效果卻好得多。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只有先打好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其他的東西。因此,孩子們處在成長髮展階段,父母不要對他們的行為過於苛刻,要求太高。要順其自然,並加以引導,孩子會更加的茁壯成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自控力差?可能是你這幾點沒有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