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沒有自覺,而且你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覺。

如果你看到一個“自覺”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師長長期陪伴、正確督導和嚴格管束的結果。

剛當班主任那會,最怕的就是家長跟我說:“孩子在家哭得厲害,不願來上學了。”

我就很著急,和老師們一起反省,是不是教學方式不對,是不是生活照顧不夠細緻,是不是課程讓孩子不感興趣……最後發現不管怎麼改變,總有願來的和不願來的,而不願來的,就那麼幾個。

一個很突出的例子是,有個孩子是走讀的,每週回家一次,不哭;而另外一個孩子每天都回家,早上和媽媽分開時還要大哭一場。

後來我就明白了,孩子願不願意來主要不是學校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

家裡要求嚴格,孩子就“自覺”地來上學;家裡太鬆散,父母心志不堅定,孩子就不願來。

所以,後來新的孩子入學時,我都預先給家長說,不要以孩子願不願來上學來判斷學校的好壞,來不來上學是家長的問題,到了學校能不能學好才是學校的問題。

孩子願意來上學,也並非是學校的功勞。

現代教育有一個激動人心的口號,就是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聽起來很高明很動人,但事實上從來都沒有實現過。為什麼?因為它不符合人性,不了解孩子。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沒有自覺,而且你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他的自覺。小孩子就像個小動物,是一個感性的情緒化的存在,沒有理性和意志力。

01

這樣說絲毫沒有貶低孩子的意思。

人生而善,但此善只是一種可能, 要在漫長的一生中通過艱苦的努力才能把它變成現實。

一個孩子,他雖然本質上是善的,但他光明的天性還包裹在動物性之中,在現實中的表現只不過是吃喝拉撒,哭哭笑笑。

小孩子可以自覺地吃喝玩樂,但不可能自覺地學習。因為動物性的表現是本能,毫不費力,人性的表現卻需要一定的理性和意志力,要吃點苦頭才成。

因此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教育正常的話,至少也要到十五六歲,才能初步建立起來。

在此之前,孩子都不可能自覺地學習,都必須有成人的陪伴、督導和管束。

孔子“十又五而至於學”,十五歲可以看作孔子自覺性的初步建立,從此他才能夠自主學習。

孟子少年時代也逃學,不過他回家一進門,就被老媽一個雷霆萬鈞的動作——“斷機杼”唬得目瞪口呆,從此乖乖讀書。

《禮記-學記》雲“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三字經》雲“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民間有“嚴師出高徒”、“不打不成材”之說。

古代私塾都有戒尺,打手心至為平常,既使十幾歲已到青春期的孩子,入學時先生也會展示“夏楚二物”,以“收其威”。

古代教育給人的印象似乎偏於嚴厲,少了愛和關懷,其實不然。

02

古代父母師長對孩子的愛含蓄深沉,不像今人把“愛孩子”當作旗幟掛在嘴邊。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

一個老師只要人格還算正常,哪會以單純打孩子為樂呢?

但他們深知,孩子矇昧無知,既不懂文化學習的重要性,也沒有堅強的意志力,只能通過寬猛相濟的方法,讓他來親近學習文化經典——人類自古以來積累流傳下來的寶貴人生經驗,讓他逐漸從動物性的存在過渡到文化性的存在。

此即“文化”,以文明來化除矇昧。否則孩子就不能成長,只能溺於動物性的吃喝玩樂而不能自拔。

尊重人類文化精華和祖輩的教育經驗,不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基本特點。

與此相反,現代西方教育更重視的,是孩子的意志。它認為,孩子是上帝帶給人類的禮物,是神聖的,他的一舉一動一哭一笑都是他意志的體現。

成人必須尊重孩子,讓孩子順著他的意志自由發展,一切教育行為都必須通過孩子的意願來完成,否則就是對孩子的干涉,對上帝的褻瀆。

因此在現代西方教育中,孩子的意願就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孩子喜不喜歡成為教育決策的最後依據和評價指標,一切以孩子的意願為轉移。

03

本性,兒童更是如此。

一個人長大的過程,就是逐漸擺脫動物性以實現人性的過程,確切地說是學會以人性駕馭動物性的過程。

孩子是天真的,可愛的,但也是幼稚無知的,孩子並不是人類理想的生命狀態,人類理想的生命狀態是經歷了無數人世風雨的磨鍊還葆有一顆赤子之心。

現代西方教育沒有看到這一點,它沒有看到人性的兩個層次,沒有看到人性在人生命中展開、實現的複雜過程。

現代西方教育“兒童崇拜”的結果,導致它的教學設計必然以兒童為中心,但實際上它並沒有以兒童為中心,而是以兒童的生理需求和簡單的情緒反應——所謂“意願”為中心。

孩子喜歡的,就教;不喜歡的,就不教。孩子喜歡這樣教,就這樣教;孩子喜歡那樣教,就那樣教。

孩子最喜歡什麼呢?吃、喝、玩、樂。於是就給他吃喝玩樂。不喜歡就變著花樣讓他喜歡,花樣變完了還不喜歡就拉倒。

不要學習經典,就束之高閣;不喜歡父母師長管教,就放任自流。吃、喝、玩、樂——聽起來像笑話,但這確是西方現代教育的精髓。

04

君不見很多幼兒園比著一天吃幾餐嗎?君不見很多幼兒園一進去好像進了遊樂場嗎?君不見無論中西,學生學習內容越來越膚淺無聊嗎?

這種號稱“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做到極致的話,就只剩下了吃喝玩樂,完全取消了教育。

但它有很多動聽的名字,曰“尊重”、曰“自由”、曰“個性”、曰“民主”、曰“主體”、曰“自覺”……

只有兒童自發的行為才被認為是有教育意義的,一切都要通過兒童的“自覺”行動來進行。

但孩子本質上是一個感性的情緒化的存在,他哪有那麼大的自覺性和自制力呢?

於是教育者不得不降低要求牽就孩子,或流於喋喋不休的說教。

教育有這麼困難嗎?一個成人連一個幾歲的小孩子都管教不好,難道是正常的嗎?

其實,這都是自詡開明進步的現代父母們自找苦吃。

教育哪有那麼困難?孩子哪有那麼脆弱?訓幾句就造成了“心理壓抑”?打幾下手心就烙下了“心理陰影”?這未免太敏感、太小看兒童了。

其實你越小心翼翼,孩子越心事重重。你越乾淨利索,孩子越光明磊落。

小孩子沒有理性,當他的行為逾越規範時,如果沒有人給他指出來並進行糾正,他就永遠沒有理性。小孩子意志薄弱,當他遇到困難要退縮時,如果沒有人鼓勵他或強制他做下去,他將永遠意志薄弱。

孩子需要適當的強制,這種強制不是對他的壓迫,而是在他意志軟弱的時候幫他克服困難,獲得高層次的體驗,他因此變得更加堅強。

05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一個沒有任何強制的環境中,他將永遠不能成長,他雖然長大了但心智一定還只停留小孩的水平,受不住任何挫折。

所以,不要那麼強調孩子的“自覺”了,“自覺”一詞對孩子太沉重,他小小的身體和心靈承受不了!

該訓的時候訓一下,只要你訓得適時適度,孩子會因為你訓他而感到輕鬆!

如果你一直裝模作樣下不了手,只是一個勁兒地說教、對峙、冷戰,那樣孩子才會真正受到傷害而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

所以,今天的父母師長們,不要再指望孩子的“自覺”了,那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如果你看到一個“自覺”的孩子,那多半是父母師長長期陪伴、正確督導和嚴格管束的結果。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該怎麼教就怎麼教,不要在意那麼多流行的詞語和口號。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一位寶媽帶娃坐地鐵的照片火了,一個細小動作,詮釋了什麼叫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