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教養孩子真的太難了,簡直無從下手。
其實,教養子女是一種實務,必須實際有所行動,才能收到效果。
空談無益,最好以身教代替言教,讓子女主動學習。
然而,人畢竟是觀念的動物。觀念產生態度,態度影響關係,而關係則決定效果。有如下表:
這四個維度,可以說就是我們教養孩子的步驟,只要按部就班做好調整,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具體應該怎麼一步一步實施呢?
1
確立正確的教養理念
想要把孩子教養好,父母首先需要有正確的教養理念,我們提供三個原則,幫助大家來確立。
第一,父母最好明白:子女為父母所生,卻並非父母所有。
上天把子女託付給父母,希望父母好好加以教養,不要讓子女承受“自生自滅”的痛苦。
父母教養子女,是上天賦予父母的神聖責任,不但不可推卸,而且還要盡心盡力,做到毫無愧疚的地步。
第二,子女既然是上天所託付,父母應該秉持天道,依據天理良心來教養子女,並且把子女也教養成為合乎天道,重視天理良心的正常人。父母有權依照自己的期望來教養子女,卻不得違反天理,把子女教養成沒有良心的害群之馬。
只要合理,父母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來教養子女,不必計較別人有什麼反應。
第三,上天不希望所有的人都一模一樣,造成人類同構型過高的困擾。因此每一個子女都具有先天帶來的不同的個性,可以改變,但是很不容易。
父母最好尊重子女的個別差異,認為孩子是唯一的、獨特的、與眾不同的,順著子女的個性,給予合理的教養,才合乎上天的意思。
2
具備合乎理念的教養態度
父母的教養理念確立之後,就會產生一些合乎自己理念的態度。
在教養態度方面,我們提出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父母可以對子女有所期許,卻不能硬性規定子女必須按照自己的期許去成長。父母所確定的教養目標和原則,可以明確地向子女說明,讓子女明白原則的內容和目標,並且共同商量進行的步驟。
但是,在教養的過程中,必須用心觀察子女的實際成長狀況,做合理的調整,使子女能夠順利地達成階段性的目標,不致產生重大的挫折,影響到以後的發展。
第二,父母最好標準一致,以免造成子女在父母之間投機取巧,養成壞習慣。母親由於比較長時間和子女相處,可以用“再不聽話,爸爸回家你就會皮痛”來借重父親的威嚴以嚇阻子女。
但是母親有意無意,都要用心促使子女怕父親之外,了解父親的愛心而尊敬、敬愛父親,不要使嚴父變成子女心目中的“惡人”,這才是角色扮演而不是出賣父親。
第三,要使子女對自己有信心,但不可以自信到毫無忌憚的地步,以免無法無天,最後毀了自己。畏天命、怕對不起祖先、敬鬼神都是一種自我警惕的設施,和一般人所謂的迷信並無關聯。
不要讓子女“怕活人”“崇拜活人”,防止子女受騙上當,教導子女要怕死人、拜死人,因為死人不會變,好壞很分明,子女自然會判斷。
人只要活著,就可能會變。一旦蓋棺論定,不可能再變,這時候再來決定要不要崇拜並不為遲,而且更加安全,不致搞錯物件。
3
經營良好的親子關係
教養態度可以決定親子關係,我們也有三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第一,父母就是父母,最好把父母的角色扮演好,不必改變身份和子女做朋友。父母和子女做朋友,子女一生就少掉了一種“父母”的物件,減少一種“親子”互動的經驗,實在是一大損失,一種缺陷。
父母和朋友是十分不相同的角色,和子女做朋友,父母的角色誰來扮演?高興時是子女的朋友,不高興時馬上擺出父母的威嚴,這種親子關係怎麼會好?
第二,教子女比愛子女更重要,把子女教養好,才是真正的愛子女。所以親子關係不能有“討好子女”的心態,簡直一絲一毫都不容許存在。
討好子女,一方面表示父母不盡責任,只希望子女高興,不吵鬧就好,自己免得麻煩。
另一方面證明父母缺乏實力,不敢教,不知道怎樣教導子女,只有用討好的方式,彼此共存,但求相安無事。
年幼無知,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過程。這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正確的教導。錯過了這個時期,恐怕子女已經養成很多壞習慣,很難挽回了。
第三,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可以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以滿足教養子女的不同需求。譬如父親扮演子女的保安員、職業顧問、運動教練、交友顧問、學科輔導員,而母親則扮演保健員、經濟顧問、家務教練、生活顧問以及學科輔導員等等,以收分工合作之效。
親子關係可以決定教養子女的效果。
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親子關係良好,教養的效果大概不會差到哪裡去;反之,親子關係不好,那教養的效果一般也不盡人意。
夫妻兩人必須冷靜地反省、檢討,好好商量,以求調整和改善。
親子關係是天生的,一輩子不能分割的。
父母既不可能辭職,子女也不可能被辭退,所以父母對子女,生氣沒有用,埋怨也沒有用。
唯一的途徑,只有隨時迴歸原點,準備重新開始。
迴歸原點,意思是再想一想自己的教養理念,調整自己的教養態度,以求改善親子關係,提高教養效果。
最要緊的是從現在開始,必須改變心態,給自己,給全家一個新的希望,新的起點,只要你用心,一定會越來越好。